一种漆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2923发布日期:2019-01-16 00:01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漆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漆包扁线单面涂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漆包机。



背景技术:

目前,自粘漆包线运用于各种电机、变压器等电器产品中,随着行业的发展,给漆包线的应用带来较广阔的领域,随之而来的是对漆包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用的漆包线是对漆包线整体涂制,而在某些场合并不需要把漆包线整体涂制自粘漆,只需要涂制一面,但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单面涂漆,自粘漆涂制过多会导致外流,产生漆瘤现象,影响产品性能,增加生产成本,尤其是漆包线在上行上漆时如果产生轻微的抖动,刮漆模块随着一起抖动,使漆包扁线表面胶层出现波浪形,无法精确控制胶层厚度,并且在漆包扁线两侧出现胶粒现象,影响漆包扁线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传统的方法进行单面涂漆,自粘漆涂制过多会导致外流,产生漆瘤现象,影响产品性能,增加生产成本,尤其是漆包线在上行上漆时如果产生轻微的抖动,刮漆模块随着一起抖动,使漆包扁线表面胶层出现波浪形,无法精确控制胶层厚度,并且在漆包扁线两侧出现胶粒现象,影响漆包扁线的质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漆包机,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漆包机,至少包括收线机、放线机、导向轮、退火炉、烘炉和涂漆室,涂漆室一侧壁上设置有角钢,还包括机单面涂漆装置,所述的单面涂漆装置通过L型支架与涂漆室一侧壁上的角钢固定连接。

所述的单面涂漆装置包括导向轴承支架、导向轴承、刮漆模块、储漆槽、输漆管道阀门、回流口、调整螺丝、支座、螺丝、调整螺栓、螺栓、调整U 形槽、回流管、输漆管支架、输漆管、出漆口和支架;所述的导向轴承通过导向轴承支架与支架的一端由螺丝固定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设置有调整U形槽,螺栓通过固定在支架上的支座与置于支架上的储漆槽固定连接,输漆管与固定在储漆槽上底面的输漆管支架固定连接,输漆管道阀门设置在接近输漆管支架一端的输漆管上,输漆管支架上端设置有与输漆管匹配的横向通孔,输漆管的一端设置有出漆口,出漆口在与输漆管匹配的通孔延伸至输漆管支架的另一侧;调整螺栓设置在储漆槽上底面,储漆槽在输漆管出漆口侧的设置有回流口,储漆槽下底面设置有回流管,回流管贯穿支架,回流口与回流管贯通,在支架下端的回流管上设置有回流阀;储漆槽在靠近导向轴承端设置有矩形口;刮漆模块位于储漆槽的上方,并通过调整螺丝与储漆槽固定连接,刮漆模块的下底面高于回流口。

所述的刮漆模块的刮漆刀口为U形开口。

所述的刮漆模块在刮漆刀口的相对侧还固定设置有挤压弹簧,挤压弹簧的一端与刮漆模块固定连接,挤压弹簧的另一端与输漆管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的挤压弹簧设置两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产品性能,节约了生产成本,即使漆包线在上行上漆时产生轻微的抖动,刮漆模块随着一起抖动时,漆包扁线表面胶层也不会出现波浪形,精确控制了胶层厚度,提高了漆包扁线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面涂漆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面涂漆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单面涂漆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单面涂漆装置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刮漆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刮漆模块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收线机、2-放线机、3-导向轮、4-退火炉、5-烘炉、6-涂漆室、 7-单面涂漆装置、8-L型支架、9-角钢、10-导向轴承支架、11-刮漆模块、12- 储漆槽、13-输漆管道阀门、14回流口、15-调整螺丝、16-螺丝、17-调整螺栓、 18-螺栓、19-调整U形槽、20-支架、21-导向轴承、22-支座、23-回流管、24- 输漆管支架、25-输漆管、26-出漆口、27-回流阀、2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的一种漆包机,至少包括收线机1、放线机2、导向轮3、退火炉4、烘炉5和涂漆室6,涂漆室6一侧壁上设置有角钢9,还包括机单面涂漆装置7,所述的单面涂漆装置7通过L型支架8与涂漆室6一侧壁上的角钢9固定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收线机1、放线机2、导向轮3、退火炉4、烘炉5和涂漆室6均为现有技术,按照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安装单面涂漆装置7,单面涂漆装置7通过L型支架8与涂漆室6一侧壁上的角钢9固定连接,完成整个装置安装完成。

在实际使用时,将需要涂漆的裸扁线从放线机2放出,经过导向轮3将裸扁线导入退火炉4,裸扁线经过退火炉4后进入涂漆室6,扁线通过涂漆室 6内设置的单面涂漆装置7均匀涂漆后进入烘炉5,经过烘炉5烘干的漆包扁线表面的胶层固化后就形成一层自粘漆膜,经过导向由收线机1收线,完成漆包扁线的整个涂漆过程。

实施例二:

如图1-5所示的一种漆包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单面涂漆装置7包括导向轴承支架10、导向轴承21、刮漆模块11、储漆槽12、输漆管道阀门13、回流口14、调整螺丝15、支座22、螺丝16、调整螺栓17、螺栓18、调整U形槽19、回流管23、输漆管支架24、输漆管25、出漆口26 和支架20;所述的导向轴承21通过导向轴承支架10与支架20的一端由螺丝 16固定连接,支架20的另一端设置有调整U形槽19,螺栓18通过固定在支架20上的支座22与置于支架20上的储漆槽12固定连接,输漆管25与固定在储漆槽12上底面的输漆管支架24固定连接,输漆管道阀门13设置在接近输漆管支架24一端的输漆管25上,输漆管支架24上端设置有与输漆管25 匹配的横向通孔,输漆管25的一端设置有出漆口26,出漆口26在与输漆管 25匹配的通孔延伸至输漆管支架24的另一侧;调整螺栓17设置在储漆槽12 上底面,储漆槽12在输漆管25出漆口26侧的设置有回流口14,储漆槽12 下底面设置有回流管23,回流管23贯穿支架20,回流口14与回流管23贯通,在支架20下端的回流管23上设置有回流阀27;储漆槽12在靠近导向轴承21端设置有矩形口;刮漆模块11位于储漆槽12的上方,并通过调整螺丝 15与储漆槽12固定连接,刮漆模块11的下底面高于回流口14,螺丝16设置在回流管23两侧。

在实际使用时,首先检查回流阀27是否关闭,保证回流阀27处于关闭状态,然后输送自粘胶,自粘胶通过输漆管25利用自粘胶自身的压力进入储漆槽12,自粘胶输入的流量大小通过调整输漆管道阀门13来控制,自粘胶从输漆管25出漆口26出来后进入储漆槽12,之后经过储漆槽2前端矩形口流到裸扁线的表面,因自粘胶粘度较大,粘附在裸扁线的表面,漆包扁线向上运行抵达刮漆模块11处,刮漆模块11再将多余部分的自粘胶刮下,通过回流口14倒流回储漆槽12内,向回流管23流出,回流管23回流漆量的大小通过调整螺栓18来调整储漆槽12位置,从而进行回流自粘胶量大小的控制。当回流的自粘胶量过大,打开回流阀27,通过回流阀27将多余的自粘胶收集。经过刮漆模块11刮过的漆包扁线,自粘胶均匀、平整粘附在漆包扁线表面。

导向轴承架10的调整是通过螺丝16来调整导线轴承21与漆包扁线间的紧密配合程度,漆包扁线向上运行时前后抖动,导线平稳运行带动轴承转动,减小轴承与导线间摩擦,不损伤导线表面。支架20与L型支架上都有U型槽,相互之间可以前后左右调整位置。设置在储漆槽12上底面的调整螺栓17可以调整固定储漆槽12,通过调整刮漆模块11上的螺丝15来控制刮漆模块11 与漆包扁线间的紧密配合程度。

实施例三:

如图1-7所示的一种漆包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刮漆模块 11的刮漆刀口为U形开口;优选的是所述的刮漆模块11在刮漆刀口的相对侧还固定设置有挤压弹簧28,挤压弹簧28的一端与刮漆模块11固定连接,挤压弹簧28的另一端与输漆管支架24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挤压弹簧28设置两根。

在实际使用时将刮漆模块11的刮漆刀口为U形开口,在刮漆模块11的尾端还设置有挤压弹簧,挤压弹簧28具有一定的张力,调节刮漆模块11上的两个调整螺丝15,使挤压弹簧28将刮漆模块11向前推动,使刮漆模块11 上的U槽两侧紧紧服帖在导体边沿。随着裸扁线上行运动时,会造成轻微的抖动,刮漆模块11收到弹簧28的压力时,刮漆模块11会随着裸扁线抖动紧贴与导体表面,不会出现刮漆时刮漆模块11与导体间的间隙忽大忽小的现象,不会产生漆包扁线表面胶层出现波浪形,从而实现了刮漆厚度一致。刮漆时U 型刀口两侧突出部分紧贴漆包扁线的表面两侧,使胶液从U型口通过,解决漆包扁线两侧出现胶粒现象,也控制了胶层厚度。挤压弹簧28设置两根使得防抖动的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产品性能,节约了生产成本,即使漆包线在上行上漆时产生轻微的抖动,刮漆模块随着一起抖动时,漆包扁线表面胶层也不会出现波浪形,精确控制了胶层厚度,提高了漆包扁线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