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及电动开关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6466发布日期:2018-09-25 20:4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及电动开关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配置逐步升高,电动窗几乎成为所有车辆标准配置,电动窗开关作为操纵电动窗工作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车辆电动窗能否顺利工作。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动窗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动窗开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电动窗开关包括开关按钮1、上盖壳体2和底座3;在电动窗开关内部,其包括拨动开关7、转块6、转轴4和包壳5,转轴4和转块6为运动部件,包壳5包覆在转块6的外侧,且包壳5设置在拨动开关7上,以起到防护作用。其中,为保障开关操纵方便以及具有好的灵活性,电动窗开关按钮1与上盖壳体2之间一般会留有不小于0.5mm的间隙,而为了给转块6提供运动空间,转块6与包壳5之间一般也留有不小于0.3mm的间隙。

但是,对于上述电动窗开关的结构而言,灰尘易从开关按钮1与上盖壳体2之间的间隙进入上盖壳体2的内部,而从转块6与包壳5之间的间隙进入拨动开关7内部,进而覆盖在拨动开关7内部电路或导电片上,由于有灰尘存在,电动窗开关工作时,由于拉弧作用,容易在接触部位产生积碳,从而使开关内部短路,影响电动窗工作及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及电动开关总成,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避免灰尘进入拨动开关内部,提升电动窗工作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其中,包括:

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通孔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

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转动孔;

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凸出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

如上所述的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凸台的表面为弧形面。

如上所述的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上壳体上远离所述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向所述通孔的中心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的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凸出于所述下壳体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二凸台沿所述转动孔的轴线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的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下壳体上在垂直于所述转动孔轴线方向上的第一侧壁在所述容置空间开口方向上向远离所述通孔中心的方向倾斜。

如上所述的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下壳体上在垂直于所述转动孔轴线方向上的第二侧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凸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通孔的贯通方向平行。

如上所述的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下壳体上在所述转动孔的两端还设置有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凸台为弓形。

如上所述的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开关总成,包括底座、拨动开关、转轴、转块和包壳,所述拨动开关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包壳设置在所述拨动开关上,所述转块设置在所述包壳中,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块和所述包壳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电动开关总成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所述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套设在所述包壳上,所述包壳上设置有转孔,所述转动孔与所述转孔对齐,所述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转动孔和所述转孔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及电动开关总成,可以使下壳体上的容置空间套设在包壳的外侧,同时使上壳体套设在转块的外侧,从而防止了转块因暴露在外界而沾染灰尘;而通过设置第一凸台可以在保证转块正常活动的同时,阻挡灰尘从转块与包壳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拨动开关的内部而损坏内部电路,保证了电动窗良好的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动窗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动窗开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开关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开关按钮 2-上盖壳体 3-底座

4-转轴 5-包壳 6-转块

7-拨动开关 100-上壳体 110-翻边

200-下壳体 210-转动孔 220-第二凸台

230-第三凸台 240-第一侧壁 250-第二侧壁

300-第一凸台 400-底座 500-转轴

600-包壳 700-拨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同时参照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其包括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其中,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固定连接,上壳体100上设置有通孔,下壳体200上设置有容置空间,通孔与容置空间连通;下壳体200上设置有用于穿设转轴500的转动孔210;上壳体100与下壳体200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凸台300,第一凸台300凸出于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的侧壁的内表面。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可以将下壳体200上的容置空间套设在包壳600的外侧,同时使上壳体100套设在转块的外侧,从而防止了转块因暴露在外界而沾染灰尘;其中,在现有技术中,转块与包壳600之间一般具有不小于0.3mm的间隙,导致灰尘易从该间隙进入拨动开关700内部,因此,为了避免该问题的发生,通过设置第一凸台300可以在保证转块正常活动的同时,阻挡灰尘从转块与包壳600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拨动开关700的内部而损坏内部电路,保证了电动窗良好的工作性能。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保证转块能够正常转动,同时可以防止灰尘从转块与包壳600间的间隙进入拨动开关700内部,第一凸台300的表面可以较为弧形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现有技术中,电动开关按钮与上盖壳体之间一般留有不小于0.5mm的间隙,也即转块的上端面与包壳600之间存在不小于0.5mm的间隙,导致灰尘易从该间隙进入上盖壳体,而为了避免该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00上远离下壳体200的一端设置有翻边110,翻边110向通孔的中心方向延伸,由此,可以通过翻边110遮挡在转块与包壳600之间的间隙上方,从而避免了灰尘从该间隙进入到上盖壳体中;同时,又可以通过第一凸台300实现对灰尘进一步地阻挡,从而可靠地保证了拨动开关700内部的电路不受灰尘污染。

如图3所示,为了增强下壳体200结构的强度,下壳体200上设置有第二凸台220,第二凸台220凸出于下壳体200的外表面,且第二凸台220沿转动孔210的轴线方向延伸。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包壳600的侧壁一般为倾斜设置,为了使下壳体200的内表面能够与包壳600侧壁的外表面贴合,以实现下壳体200与包壳600之间的密封,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5,下壳体200上在垂直于转动孔210轴线方向上的第一侧壁240在容置空间开口方向上向远离通孔中心的方向倾斜。其中,具体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包壳600的侧壁的倾斜角度而定,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下壳体200上在垂直于转动孔210轴线方向上的第二侧壁25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壁240和第二凸台220固定连接,第二侧壁250的延伸方向与通孔的贯通方向平行,从而可以使包壳600的上端部分卡设在第二侧壁250之间,防止了该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与包壳600配合后发生晃动。

为了增强转动孔210周围结构的强度,下壳体200上在转动孔210的两端还设置有第三凸台230,第三凸台230为弓形,由此降低了开关按钮在频繁使用后导致转动孔210周围结构发生断裂等损坏的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该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便于该电动窗防尘装置的加工,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可以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开关总成,其包括底座400、拨动开关700、转轴500、转块和包壳600,拨动开关700设置在底座400上,包壳600设置在拨动开关700上,转块设置在包壳600中,转轴500与转块和包壳600转动连接,其中,电动开关总成还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该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套设在包壳600上,包壳600上设置有转孔,转动孔210与转孔对齐,转轴500转动设置在转动孔210和转孔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窗开关防尘装置及电动开关总成,可以使下壳体上的容置空间套设在包壳的外侧,同时使上壳体套设在转块的外侧,从而防止了转块因暴露在外界而沾染灰尘;而通过设置第一凸台可以在保证转块正常活动的同时,阻挡灰尘从转块与包壳之间的间隙进入到拨动开关的内部而损坏内部电路,保证了电动窗良好的工作性能。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