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箱的绝缘防护结构及新能源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9528发布日期:2018-12-07 21:5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箱的绝缘防护结构及新能源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箱的绝缘防护结构及新能源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与储能技术的向前发展,动力电池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动力电池系统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有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箱包括箱体,箱体上设有输出极连接器,箱体与输出极连接器为刚性连接,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当出现刹车、加速或者交通事故时,由于惯性的作用,动力电池箱会受到较大的外力,使动力电池箱与连接器发生挤压或者撞击。当动力电池箱受到的撞击强度比较大时,电池上的输出极连接器被挤压向电池箱的内部运动,输出极连接器的电极端子可能会与动力电池箱的箱壁或者箱体内部的金属构件接触而发生短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箱的绝缘防护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箱受到较大强度的撞击时,输出极连接器的电极端子可能会与动力电池箱的箱壁或者内部的金属构件接触而发生短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箱的绝缘防护结构的技术方案是:该动力电池箱的绝缘防护结构,包括箱体,箱体的箱壁上设有输出极连接器,箱体内部固定有金属构件,所述箱体的箱壁与金属构件之间设有间隔布置的两个绝缘防护板,靠近箱壁的绝缘防护板上设有供输出极连接器的电极端子穿过的通孔,输出极连接器的电极端子穿过所述通孔伸入两个绝缘防护板的间隔内。

其有益效果是:在动力电池箱安装有连接器部位受到撞击或者挤压情况时,由于动力电池箱的绝缘防护结构具有两个绝缘防护板,靠近箱体箱壁的绝缘防护板将连接器的电极端子与动力电池箱箱体内部的金属构件隔开,能够防止连接器的电极端子与箱体内的金属构件接触发生短路,靠近金属构件的绝缘防护板将连接器的电极端子与箱体的箱壁隔开,能够防止连接器的电极端子与动力电池箱的箱壁接触发生短路,保证了电动汽车的安全运行。

两个绝缘防护板相互固定连接。

所述两个绝缘防护板通过连接板连接。

所述连接板跨接固定在所述两个绝缘防护板的端部。

两个绝缘防护板和连接板一体成型。

靠近金属构件的绝缘防护板为绝缘板与金属板的复合板结构。

其有益效果是:靠近金属构件的绝缘防护板为绝缘板与金属板的复合板结构,抗压强度高,避免了挤压过程中绝缘防护板发生破裂,连接器的电极端子与金属构件接触短路。

所述金属板设置在绝缘防护板上靠近输出极连接器的电极端子的一侧。

所述绝缘板上设有凹槽,所述金属板固定在所述凹槽内,金属板靠近输出极连接器的板面与绝缘板靠近输出极连接器的板面在一个平面内。

两个绝缘防护板和连接板其中至少一个与箱体的箱壁或者金属构件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板上的螺栓孔,靠近箱体箱壁的绝缘防护板上设有与螺栓孔对应的凹陷结构,箱体的箱壁上设有L形支架,所述连接板与L形支架的水平部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靠近金属构件的绝缘防护板与金属构件平行设置。

所述输出级连接器的电极端子为可退PIN的端子。

本实用新型新能源车辆的技术方案是:该新能源车辆包括动力电池箱的绝缘防护结构,所述动力电池箱的绝缘防护结构包括箱体,箱体的箱壁上设有输出极连接器,箱体内部固定有金属构件,所述箱体的箱壁与金属构件之间设有间隔布置的两个绝缘防护板,靠近箱壁的绝缘防护板上设有供输出极连接器的电极端子穿过的通孔,输出极连接器的电极端子穿过所述通孔伸入两个绝缘防护板的间隔内。

两个绝缘防护板相互固定连接。

所述两个绝缘防护板通过连接板连接。

所述连接板跨接固定在所述两个绝缘防护板的端部。

两个绝缘防护板和连接板一体成型。

靠近金属构件的绝缘防护板为绝缘板与金属板的复合板结构。

所述金属板设置在绝缘防护板上靠近输出极连接器的电极端子的一侧。

所述绝缘板上设有凹槽,所述金属板固定在所述凹槽内,金属板靠近输出极连接器的板面与绝缘板靠近输出极连接器的板面在一个平面内。

两个绝缘防护板和连接板其中至少一个与箱体的箱壁或者金属构件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板上的螺栓孔,靠近箱体箱壁的绝缘防护板上设有与螺栓孔对应的凹陷结构,箱体的箱壁上设有L形支架,所述连接板与L形支架的水平部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靠近金属构件的绝缘防护板与金属构件平行设置。

所述输出级连接器的电极端子为可退PIN的端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箱的绝缘防护结构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两个绝缘防护板与连接板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4沿B-B线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动力电池箱的输出极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输出极连接器;21.连接器本体;22.电极端子;4.绝缘防护件;41.连接板;42.第一绝缘防护板;43.第二绝缘防护板;44.金属板;45.凹陷结构;46.通孔;5.安装紧固结构;6.金属构件;7.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箱的绝缘防护结构的实施例1,如图1至图6所示,该动力电池箱的绝缘防护结构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上设有输出极连接器2,输出极连接器2包括连接器本体21和与连接器本体21连接的电极端子22,电极端子22为可退PIN的端子,电极端子22上设有电极端子安装紧固结构5,箱体1的内固定有金属构件6,箱体1的箱壁与金属构件6之间设有间隔布置的两个绝缘防护板,两个绝缘防护板分别为第一绝缘防护板42和第二绝缘防护板4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防护板42和第二绝缘防护板43之间通过连接板41连接,第二绝缘防护板43上设有供输出极连接器2的电极端子22穿过的通孔46,输出极连接器2的电极端子22穿过通孔46。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41跨接固定在第一绝缘防护板42和第二绝缘防护板43的端部,第一绝缘防护板42、第二绝缘防护板43和连接板41一体成型形成绝缘防护件4,第一绝缘防护板42与金属构件6平行设置,第一绝缘防护板42为绝缘板和金属板的复合板结构,金属板44设置在第一绝缘防护板42靠近输出极连接器2的板面一侧,例如,在第一绝缘防护板42的板面上设置凹槽,将金属板44粘接固定在所述凹槽内,金属板44靠近输出极连接器的板面与绝缘板靠近输出极连接器的板面在一个平面内。

连接板41上设有螺栓孔,第二绝缘防护板43上设有与螺栓孔对应的凹陷结构45,凹陷结构45为螺栓让出安装空间,箱体1的内壁上设有L形的支架7,绝缘防护件4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7上。

当动力电池箱安装有输出极连接器2部位受到撞击或者挤压情况时,在挤压过程的第一阶段,动力电池箱的箱体1发生变形,箱体1上的输出极连接器2也受到向内的作用力,输出极连接器2的电极端子22带着绝缘防护件4整体向内运动,直至第一绝缘防护板42与金属构件6发生接触,由于金属构件6被固定,可以承受较大作用力而不发生相对位移,第一绝缘防护板42起到绝缘遮挡作用,防止连接器的电极端子22与金属构件6接触发生短路。在挤压过程的第二阶段,箱体1外部的挤压力持续增大时,连接器本体21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输出极连接器2的电极端子22自身反向发生向外运动,输出极连接器2电极端子22的一部分内缩,进入连接器本体21的结构内部,即退PIN现象,然后电极端子22上的安装紧固结构接触第二绝缘防护板43,带着第二绝缘防护板43一起向外运动直至接触到电池箱壁,第二绝缘防护板43起到绝缘遮挡作用,防止输出极连接器2的电极端子22与动力电池箱的箱壁接触发生短路。

当第二绝缘防护板43与动力电池箱壁的箱壁接触无法继续向外运动,电池箱外部受到的挤压力持续增大时,这是挤压过程的第三阶段,此时,输出极连接器2的电极端子22带着绝缘防护件4一起向内运动,第一绝缘防护板42再次起到绝缘遮挡的作用,由于第一绝缘防护板42采用高强度的绝缘材料与金属复合的结构,增强能够第一绝缘防护板42的抗挤压能力,避免了挤压过程中第一绝缘防护板42发生破裂,输出极连接器2的电极端子22与金属构件6接触短路。

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箱的绝缘防护结构的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板41的两端分别与在第一绝缘防护板42和第二绝缘防护板43的板面连接,在第二绝缘防护板43上设置连接螺栓孔并与支架7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箱的绝缘防护结构的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箱体1的箱壁上不设置支架7,第二绝缘防护板43与箱体1的内壁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箱的绝缘防护结构的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个绝缘防护板分别固定在箱体1的箱壁上和金属构件6上,例如,将两个绝缘防护板分别粘在箱体1的箱壁上和金属构件6上。

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箱的绝缘防护结构的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板41与第一绝缘防护板42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新能源车辆的实施例,该新能源车辆包括动力电池箱的绝缘防护结构,所述动力电池箱的绝缘防护结构与上述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箱的绝缘防护结构的任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