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NTSC色域的白光光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7221发布日期:2018-10-02 19:41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封装技术领域,适用于照明、TV背光、车用等应用领域;特别是一种高NTSC色域的白光光源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白光光源产生方式有几种类型,分别是蓝光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或者蓝光芯片激发绿色红色荧光粉,UV芯片激发红色、黄色、蓝色荧光粉与使用红、绿、蓝光芯片等方式。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

现有主流使用蓝光芯片激发氮化物(Nitride)绿色与氟化物(KSF)红色荧光粉放入方案, 因氮化物(Nitride)绿色荧光粉的半波宽为54nm, 其NTSC色域仅可达到92%;因此,该NTSC色域达不到用户的需求。另外,现有的光源结构是将封装胶体直接置于EMC支架的碗杯状凹槽内,这样封装胶体与EMC支架之间不能稳固接合,这样要是光源结构上的封装胶被触碰时,会导致封装胶体脱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NTSC色域的白光光源结构,提高了背光应用产品的NTSC色域,提高了客户的体验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高NTSC色域的白光光源结构,包括一金属引线框架,所述金属引线框架包裹在EMC支架内,所述EMC支架中部设有一下凹的碗杯状凹槽,所述碗杯状凹槽的内侧壁为波浪形面,所述碗杯状凹槽内设置有一蓝光芯片和一绿光芯片,且蓝光芯片和绿光芯片与所述金属引线框架相接触;所述碗杯状凹槽上填充有一封装胶,所述封装胶将蓝光芯片和绿光芯片封装在碗杯状凹槽内,所述封装胶内混合有红色荧光粉。

进一步的,所述红色荧光粉由氟化物、氮化物、以及钇铝化物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红色荧光粉的颗粒直径5~60um。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引线框架的厚度为0.15mm~0.2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蓝光芯片搭配绿光芯片与红色荧光粉的方案, 由于蓝光芯片搭配绿光芯片,且绿光芯片有较窄的半波宽,约30 nm ~32nm,这样提高了背光应用产品的NTSC色域,提高了客户的体验度;且本实用新型的EMC支架中部设有一下凹的碗杯状凹槽,且碗杯状凹槽的内侧壁为波浪形面;这样封装胶在对蓝光芯片和绿光芯片进行封装的时候,封装胶能与EMC支架进行紧紧咬合,从而增强了封装胶与支架的咬合力,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未填充封装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填充封装胶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NTSC色域的白光光源结构,包括一金属引线框架1,所述金属引线框架1包裹在EMC支架2内,所述EMC支架2中部设有一下凹的碗杯状凹槽3,所述碗杯状凹槽3的内侧壁为波浪形面31,所述碗杯状凹槽3内设置有一蓝光芯片4和一绿光芯片5,且蓝光芯片4和绿光芯片5与所述金属引线框架1相接触;所述碗杯状凹槽3上填充有一封装胶6,所述封装胶6与碗杯状凹槽3的波浪形面31紧紧接合;这样封装胶6置于碗杯状凹槽3上后,由于碗杯状凹槽3内侧壁为波浪形面,这样增加了封装胶与EMC支架2之间的摩擦力,增强了封装胶与支架的咬合力;所述封装胶6将蓝光芯片4和绿光芯片5封装在碗杯状凹槽3内,所述封装胶6内混合有红色荧光粉61。这样采用蓝光芯片搭配绿光芯片与红色荧光粉的方案, 由于绿光芯片有较窄的半波宽,约30 nm ~32nm,这样提高了背光应用产品的NTSC色域。绿光芯片的波长选用与红色荧光粉调配混成白光,以此达到背光需求的色度区域。背光产品可由现有的92%大幅提升NTSC色域至103%。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红色荧光粉61由氟化物、氮化物、以及钇铝化物组成。所述红色荧光粉的颗粒直径5~60um。所述金属引线框架的厚度为0.15mm~0.25mm。这样产品更加小巧和美观。

本实用新型采用蓝光芯片搭配绿光芯片与红色荧光粉的方案, 由于蓝光芯片搭配绿光芯片,且绿光芯片有较窄的半波宽,约30 nm ~32nm,这样提高了背光应用产品的NTSC色域,提高了客户的体验度;且本实用新型的EMC支架中部设有一下凹的碗杯状凹槽,且碗杯状凹槽的内侧壁为波浪形面;这样封装胶在对蓝光芯片和绿光芯片进行封装的时候,封装胶能与EMC支架进行紧紧咬合,从而增强了封装胶与支架的咬合力,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