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TYPE-C改善胶水流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0387发布日期:2018-11-07 21:17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USB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水TYPE-C改善胶水流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水的TYPE C母端需进行涂胶水密封处理。如图4,而选用流动性太好的胶水,则容易从内金属壳与夹持片之间的间隙100渗漏到内金属壳影响插拔;选用流动性不好的胶水,表面张力大,用针管将胶水从注入点200流向两侧并汇合的距离较长,容易发生无法闭合密封性失效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TYPE-C改善胶水流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水TYPE-C改善胶水流动结构,包括外金属壳、内金属壳和舌片;所述外金属壳包裹在内金属壳上;所述舌片嵌套在内金属壳里;其中:所述舌片尾部通过密封胶水与内金属壳末端密封连接;所述舌片包括塑胶主体和U型夹持片;所述U型夹持片设有上夹持片和下夹持片;所述上夹持片和下夹持片与所述密封胶水流动接触的一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导流槽;通过所述导流槽使所述密封胶水流向内金属壳与U型夹持片之间的间隙形成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母端进行涂胶水密封处理时,使用针管从导流槽处注入密封胶水,密封胶水从导流槽及两侧流向另一侧,利用液体的毛细现象等原理,在胶水流动表面处的U型夹持片上设置导流槽,使胶水更容易流到内金属壳与夹持片之间的间隙形成密封结构且不渗漏;可改善胶水因表面张力大较难流动扩张面积,胶水从注入点流向两侧并汇合的距离较长,容易发生无法闭合密封性失效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金属壳顶端设有防水圈;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防水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舌片还包括有端子和弹簧锁;所述端子嵌入在所述塑胶主体正反两面;所述弹簧锁设置在所述塑胶主体左右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U型夹持片采用冲压折弯成型;所述U型夹持片底部设有焊接表面;所述焊接表面与所述内金属壳配合镭射焊接;所述导流槽制作过程简单便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U型夹持片上设置有导流槽,使用针管从导流槽处注入密封胶水,密封胶水从导流槽及两侧流向另一侧,利用液体的毛细现象等原理,在胶水流动表面处的U型夹持片上设置导流槽,使胶水更容易流到内金属壳与夹持片之间的间隙形成密封结构且不渗漏;改善了胶水因表面张力大较难流动扩张面积,胶水从注入点流向两侧并汇合的距离较长,容易发生无法闭合密封性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U型夹持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母端密封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的防水TYPE C母端密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一种防水TYPE-C改善胶水流动结构,包括外金属壳1、内金属壳2和舌片3;所述外金属壳1包裹在内金属壳2上;所述舌片3嵌套在内金属壳2里;其中:所述舌片3尾部通过密封胶水4与内金属壳2末端密封连接;所述舌片3包括塑胶主体31和U型夹持片;所述U型夹持片设有上夹持片32和下夹持片33;所述上夹持片32与所述密封胶水4流动接触的一侧设有导流槽321;所述下夹持片33与所述密封胶水4流动接触的一侧设有导流槽331;通过所述导流槽(321,331)使所述密封胶水流向内金属壳2与U型夹持片之间的间隙形成密封结构。

所述内金属壳2顶端设有防水圈21;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防水效果。

所述舌片3还包括有端子34和弹簧锁35;所述端子34嵌入在所述塑胶主体31正反两面;所述弹簧锁35设置在所述塑胶主体31左右两侧。

所述U型夹持片采用冲压折弯成型;所述U型夹持片底部设有焊接表面332;所述焊接表面332与所述内金属壳2配合镭射焊接;所述导流槽制作过程简单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原理:如图1至图3,使用针管从导流槽331处注入密封胶水,密封胶水从导流槽331及两侧流向另一侧,利用液体的毛细现象等原理,在胶水流动表面处的U型夹持片上设置导流槽331,使胶水更容易流到内金属壳2与U型夹持片之间的间隙形成密封结构且不渗漏;可改善胶水因表面张力大较难流动扩张面积,胶水从注入点流向两侧并汇合的距离较长,容易发生无法闭合密封性失效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实用新型文件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力劳动而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