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拉防水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0379发布日期:2018-11-07 21:17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抗拉防水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拉防水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不宜人工操作的工作可以通过控制管道机器人完成。实现对管道机器人的控制,需要通过线缆连接器连接线缆和管道机器人。

然而,现有的线缆连接器基本不防水或者防水等级低,达不到管道检测机器人的使用要求。而且,现有线缆连接器连接线缆和管道机器人的方式一般通过传统的螺纹连接,传统的螺纹连接存在抗拉性能低的缺陷,长时间或大幅度震动容易导致线缆连接器松动,最终造成机器人瘫痪而无法完成工作。

综上所述,现有的线缆连接器存在防水性能低和抗拉性能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防水线缆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有的线缆连接器存在的防水性能低和抗拉性能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种可实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拉防水线缆连接器,包括插座和插头,还包括弹性扣件和螺纹套筒,所述插头包括前轴、后轴、分体管夹、插头绝缘体及防水接头,所述插座包括尾座、插座壳及插座绝缘体;

所述前轴的外壁与所述后轴的内壁螺纹连接,并与所述插座壳的内壁匹配连接;所述前轴的内壁与所述插头绝缘体的外壁匹配连接;

所述后轴的内壁与所述分体管夹的外壁匹配连接,并与所述防水接头的外壁螺纹连接;

所述插座壳的外壁与所述螺纹套筒螺的内壁螺纹连接,并与所述尾座的内壁匹配连接;所述插座壳的内壁与所述插座绝缘体的外壁匹配连接;

所述螺纹套筒的外壁设置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弹性扣件扣合;所述螺纹套筒与所述前轴卡接,以限制所述前轴脱离所述插座壳;

所述分体管夹,可拆装固定在所述后轴的通孔内,包括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及第三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及第三槽体通过锁件锁紧形成包括三个曲面槽体的线缆夹孔,所述线缆夹孔用于夹紧线缆;

所述前轴的外壁和/或所述插头绝缘体的外壁和/或所述插座壳的外壁和/或所述插座绝缘体的外壁设置防水圈槽,所述防水圈槽中安装防水圈。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案,在第二种可实现方案中,所述前轴的外壁与所述后轴的内壁的螺纹连接处涂抹螺纹密封胶或者贴附生料带。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案,在第三种可实现方案中,所述插头绝缘体靠近所述分体管夹的一端开设第一树脂灌封槽;

所述插座绝缘体靠近所述尾座的一端开设第二树脂灌封槽;

所述第一树脂灌封槽内和所述第二树脂灌封槽内均灌封树脂。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案,在第四种可实现方案中,所述插头还包括接头弹簧和弹簧封口;所述接头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防水接头螺纹连接;所述接头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弹簧封口螺纹连接。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案,在第五种可实现方案中,所述曲面槽体为T型曲面槽体;当线缆穿过所述T型曲面槽体,所述T型曲面槽体嵌入线缆表皮且不破坏线缆表皮。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案,在第六种可实现方案中,所述弹性扣件包括顶针和顶针弹簧;

所述顶针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顶针固定,另一端悬空在所述尾座外壁的盲孔内;所述盲孔的端口与所述插座壳的顶针通孔接通;

所述顶针弹簧带动所述顶针在所述顶针通孔中来回移动以卡进所述卡槽,使螺纹套筒与插座壳和尾座拉紧连接。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案,在第七种可实现方案中,所述前轴的外壁设置前轴卡位,所述后轴的外壁设置后轴卡位,所述螺纹套筒的内壁设置卡位凸台;

当所述插座壳的外壁与所述螺纹套筒螺的内壁的螺纹连接发生松动,所述螺纹套筒通过所述卡位凸台在所述前轴卡位和所述后轴卡位之间活动。

通过上述可实现方案获得的抗拉防水线缆连接器,防水性能高且抗拉性能高。

该抗拉防水线缆连接器通过在前轴的外壁和/或插头绝缘体的外壁和/或插座壳的外壁和/或插座绝缘体的外壁设置防水圈槽,并在防水圈槽中安装防水圈,将抗拉防水线缆连接器的插座和插头插接的接触面分段密封,防止水流渗透。又通过分体管夹与线缆进行多面接触夹紧,防止线缆拉扯脱离连接器。再通过弹性扣件扣进螺纹套筒的卡槽以扣合尾座和螺纹套筒,并通过螺纹套筒与前轴卡接以限制前轴脱离插座壳,从而使插头拉紧连接插座,提高插头与插座连接的抗拉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抗拉防水线缆连接器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抗拉防水线缆连接器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分体管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弹性扣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的线缆连接器存在的防水性能低和抗拉性能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拉防水线缆连接器,参见图1-3,详述如下:

参见图1-3,一种抗拉防水线缆连接器,包括插座4和插头1,还包括弹性扣件3和螺纹套筒2,插头1包括前轴15、后轴14、分体管夹13、插头绝缘体16及防水接头12,插座4包括尾座40、插座壳42及插座绝缘体41。

需要说明的是,插头绝缘体16包括插孔161,插座绝缘体41包括插针411,插头1插入插座4后,插针411插入插孔161。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累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前轴15、后轴14、防水接头12、尾座40及插座壳42都具有内部通孔结构,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累述。

前轴15的外壁与后轴14的内壁螺纹连接,并与插座壳42的内壁匹配连接,前轴15的内壁与插头绝缘体16的外壁匹配连接。

改进地,前轴15的外壁设置防水圈槽150,防水圈槽150中安装防水圈,使前轴15的外壁和与插座壳42的内壁的接触面通过防水圈密封隔断。其中,防水圈密封隔断前轴15的外壁和与插座壳42的内壁的接触面,可以有效防止水流渗透。

另外,插头绝缘体16的外壁设置防水圈槽160,防水圈槽160中安装防水圈,使前轴15的内壁与插头绝缘体16的外壁的接触面通过防水圈密封隔断。其中,防水圈密封隔断前轴15的内壁与插头绝缘体16的外壁的接触面,可以有效防止水流渗透。

进一步地,插头绝缘体16靠近分体管夹13的一端开设第一树脂灌封槽162,第一树脂灌封槽162内灌封树脂。其中,树脂灌封在插头绝缘体16的第一树脂灌封槽162可以有效防止水流渗透。

改进地,前轴15的外壁与后轴14的内壁的螺纹连接处涂抹螺纹密封胶或者贴附生料带。其中,涂抹螺纹密封胶或者贴附生料带,可以密封加固前轴15的外壁与后轴14的内壁的螺纹连接处,防止螺纹松动和水流渗透。

后轴14的内壁与防水接头12的外壁螺纹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防水接头12的外壁螺纹连接后轴14的内壁,可以有效防止水流渗透。

进一步地,插头1还可以包括接头弹簧11和弹簧封口10。防水接头12可以与接头弹簧11的第一端进行螺纹连接,接头弹簧11的第二端与弹簧封口10进行螺纹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接头弹簧11和弹簧封口10后,线缆穿过弹簧封口10进入接头弹簧11,可以有效防止线缆被弯折损坏。

插座壳42的外壁与螺纹套筒2螺的内壁螺纹连接,并与尾座40的内壁匹配连接,插座壳42的内壁与插座绝缘体41的外壁匹配连接。

改进地,插座壳42的外壁设置防水圈槽420,防水圈槽420中安装防水圈,使插座壳42的外壁与尾座40的内壁的接触面通过防水圈密封隔断。其中,防水圈密封隔断插座壳42的外壁与尾座40的内壁的接触面,可以有效防止水流渗透。

另外,插座绝缘体41的外壁设置防水圈槽410,防水圈槽410中安装防水圈,使插座壳42的内壁与插座绝缘体41的外壁的接触面通过防水圈密封隔断。其中,防水圈密封隔插座壳42的内壁与插座绝缘体41的外壁的接触面,可以有效防止水流渗透。

进一步地,插座绝缘体41靠近尾座40的一端开设第二树脂灌封槽412,第二树脂灌封槽412内灌封树脂。其中,树脂灌封在插座绝缘体41的第二树脂灌封槽412可以有效防止水流渗透。

螺纹套筒2的外壁设置卡槽21,卡槽21与弹性扣件3扣合。

参见图4,具体地,弹性扣件3包括顶针31和顶针弹簧32,顶针弹簧32的一端与顶针31固定,顶针弹簧32的另一端悬空在尾座40外壁的盲孔400内,盲孔400的端口与插座壳42的顶针通孔421接通,顶针弹簧32可带动顶针31在顶针通孔421中来回移动以卡进卡槽21,使螺纹套筒2与插座壳42和尾座40拉紧连接,从而防止螺纹套筒2脱离插座4。

需要说明的是,当插座壳42与尾座40连接后,顶针31可以在插座壳42的通孔中自由滑动,并且在顶针弹簧32作用下向外推出,保证顶针31在无外力作用时一直伸出最长。当旋转拧紧螺纹套筒2时,顶针31压缩弹出通孔,并扣入螺纹套筒2的卡槽21锁紧螺纹套筒2,从而防止螺纹套筒2脱离插座4。

螺纹套筒2与前轴15卡接,以限制前轴15脱离插座壳42。

具体地,前轴15的外壁设置前轴卡位151,后轴14的外壁设置后轴卡位140,螺纹套筒2的内壁设置卡位凸台20,当插座壳42的外壁与螺纹套筒2螺的内壁的螺纹连接发生松动,螺纹套筒2通过卡位凸台20在前轴卡位151和后轴卡位140之间活动,从而实现限制前轴15脱离插座壳42。

参见图1和图3,分体管夹13,可拆装固定在后轴14的通孔内,包括第一槽体131、第二槽体132及第三槽体133,第一槽体131、第二槽体132及第三槽体133通过锁件130锁紧形成包括三个曲面槽体的线缆夹孔,线缆夹孔用于夹紧线缆。

需要说明的是,锁件130包括但不限于螺丝,通过螺丝可以从第一槽体131、第二槽体132及第三槽体133的开孔分别插入锁紧第一槽体131、第二槽体132及第三槽体133形成包括三个曲面槽体的线缆夹孔。线缆穿过线缆夹孔时,三个曲面与线缆的外壁进行面接触,使接触面积最大化,可有力夹紧线缆,增强连接器的抗拉性能。

例如,螺丝从第三槽体133的开孔1330插入与第二槽体132锁合。

改进地,曲面槽体可以做成T型曲面槽体,当线缆穿过T型曲面槽体,T型曲面槽体嵌入线缆表皮且不破坏线缆表皮。

通过上述可实现方案获得的抗拉防水线缆连接器,防水性能高且抗拉性能高。

该抗拉防水线缆连接器通过在前轴15的外壁和/或插头绝缘体16的外壁和/或插座壳42的外壁和/或插座绝缘体41的外壁设置防水圈槽,并在防水圈槽中安装防水圈,将抗拉防水线缆连接器的插座4和插头1插接的接触面分段密封,防止水流渗透。又通过分体管夹13与线缆进行多面接触夹紧,防止线缆拉扯脱离连接器。再通过弹性扣件3扣进螺纹套筒2的卡槽21以扣合尾座40和螺纹套筒2,并通过螺纹套筒2与前轴15卡接以限制前轴15脱离插座壳42,从而使插头1拉紧连接插座4,提高插头1与插座4连接的抗拉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