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USB2.0的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2585发布日期:2018-12-11 21:29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USB2.0的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分叉数据线,尤其是一种基于USB2.0的数据线。



背景技术:

数据线是来连接移动设备和电脑的,用来达到数据传输或通信目的。一般的,数据线是连接电脑用来传送音乐图片视频等类文件的通路工具,其普遍性使得购买和使用都很方便。USB2.0接口有4个端子,分别为VBUS(电源正极)、GND(电源负极)、D+(数据传输方向正)、D-(数据传输方向负)。DC5.5接口定义为:VCC(电源正)、GND(电源负)。Type-C接口是一种特殊的接口,无正反,可随意插拔。Type-C接口有正反两面接线端子,正反两面端子采用中心对称方式进行定义。正面12个端子,反面12个端子(正面1号端子对应反面12号端子,正面2号对应反面11号端子,以此类推。)分别为TX+(传输正)、TX-(传输负)、RX+(接收正)、RX-(接收负)、D+(信号传输方向正)、D-(信号传输方向负)、CC(OTG识别线,悬空为高电平。接GND为低电平,连接设备会开启OTG功能。OTG功能会改变供电方向,会从此端像外部输出电流)、SBUS(识别线)、VBUS(电源正)、GND(电源负)其中GND和VBUS占据2个端子。

在监狱受限环境下特殊群体不能让他们轻而易举的得到这些线,需要杜绝特殊群体随意传送数据情况的发生,也要防止防止电脑病毒的传播,维护监狱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因此,亟需一种适合监狱受限环境下特殊群体使用的可以给手持设备充电下载的数据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USB2.0的数据线,该数据线将数据线接口中的引脚连接关系进行改动,这样普通的设备就无法使用本数据线,防止服刑人员进行数据的传输操作。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基于USB2.0的数据线,包括USB2.0接口、DC5.5充电接口和Type-C接口;Type-C接口分别与USB2.0接口和DC5.5充电接口连接;Type-C接口的RX2-引脚和RX1-引脚分别与USB2.0接口的VBUS引脚连接,Type-C接口的两个D+引脚分别与USB2.0接口的D-引脚连接,Type-C接口的两个D-引脚分别与USB2.0接口的D+引脚连接,Type-C接口的TX1-引脚和TX2-引脚与DC5.5充电接口的VCC连接。这样就切断普通线TypeC端口可以供电的方式。并创新的将数据传输方向识别的接线端子D+、D-进行颠倒,并在手持设备端将颠倒的线再次颠倒,这样电脑传输的数据是正确的。运用这个方法可以防止服刑人员进行数据的传输操作,并且有单独的供电口DC5.5充电接口,可以通过Type-C接口给移动设备供电,这样在使用目前的没有升级的设备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给移动终端供电。

DC5.5充电接口的GND引脚接地,USB2.0接口的GND引脚接地,Type-C接口的CC1引脚、CC2引脚、GND引脚接地。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特殊群体在受限环境下可以更方便的同步数据,受限环境下的数据同步将更加的方便快捷,同时,杜绝特殊群体随意传送数据情况的发生,防止电脑病毒的传播,维护监狱网络环境的安全性。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一种基于USB2.0的数据线,包括USB2.0接口、DC5.5充电接口和Type-C接口;Type-C接口分别与USB2.0接口和DC5.5充电接口连接;

Type-C接口的RX2-引脚和RX1-引脚分别与USB2.0接口的VBUS引脚连接,Type-C接口的两个D+引脚分别与USB2.0接口的D-引脚连接,Type-C接口的两个D-引脚分别与USB2.0接口的D+引脚连接,Type-C接口的TX1-引脚和TX2-引脚与DC5.5充电接口的VCC连接。DC5.5充电接口的GND引脚接地,USB2.0接口的GND引脚接地,Type-C接口的CC1引脚、CC2引脚、GND引脚接地。将USB2.0的第一个引脚VBUS引出,并不是接到正常的Type-C的4号接线端子,而是与Type-C接口的10号端子。将USB2.0的中间两根线2号、3号端子D-、D+接线端子引出与Type-C接口的6号、7号接线端子D+、D-进行连接。DC5.5接口的1号端子VCC连接Type-C接口的3号端子。将Type-C接口的5号CC端子接地,OTG识别端接地,为OTG功能,便于数据向外部传输。

以上对本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方案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方案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