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3066发布日期:2018-12-05 18:40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电力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柜体是用来装配变压器的装置,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变压器一旦发生火情,则可能引起爆炸,同时现有的变压器固定在固定面上,容易产生噪音,噪音大。

但是目前现有的电力变压器降噪和防火的性能不是很高,现有的电力变压器是通过在壳体内壁设置石蜡,石蜡与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粉末灭火剂,变压器柜体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温度,而石蜡熔点低,石蜡容易融化,没有发生火情时,也会使石蜡融化导致壳体内壁与石蜡之间的粉末灭火剂流出,对变压器柜体内部的变压器造成损坏;因此,不满足现有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了现有的电力变压器降噪和防火效果不好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电力变压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变压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下表面安装有下箱柜,所述下箱柜下表面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减震降噪装置,所述减震降噪装置另一端安装有底座,所述下箱柜内部安装有控制箱和二氧化碳储存罐,且控制箱位于二氧化碳储存罐的左侧,所述控制箱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二氧化碳储存罐上表面设置有出气管,且出气管另一端贯穿壳体底部,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壳体内壁两侧设置有U型卡板,且两个所述的U型卡板关于壳体的垂直中心线对称,所述U型卡板相邻之间设置有二氧化碳均流板,且二氧化碳均流板的两端均与U型卡板内侧上的U型槽间隙连接,所述二氧化碳均流板表面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壳体内部顶端设置有烟雾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减震降噪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一限位柱、第一凸块、第一弹簧、第二凸块、活动螺栓、第二弹簧、第二限位柱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上的第一凸块通过活动螺栓与第二连接管上的第二凸块连接,且第一连接管位于第二连接管的正上方,所述活动螺栓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位于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且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均位于第二弹簧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块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凸块设置在第一连接管的外壁两侧上,且两个所述的第一凸块关于第一连接管的垂直中心线对称,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一连接管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二凸块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凸块设置在第二连接管的外壁两侧上,且两个所述的第二凸块关于第二连接管的垂直中心线对称,所述第二凸块与第二连接管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垂直中心线与第一连接管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所述第二限位柱的垂直中心线与第二连接管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所述二氧化碳储存罐的垂直中心线与下箱柜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

优选的,所述减震降噪装置上的第一连接管与下箱柜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减震降噪装置上的第二连接管与底座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外壳、隔音板和内壳,且外壳、隔音板和内壳从外到内依次设置。

优选的,所述壳体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安全门,所述第一安全门前端面一侧设置有第一安全锁。

优选的,所述下箱柜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安全门,所述第二安全门前端面一侧上设置有第二安全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变压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电力变压器,通过控制器、烟雾传感器、电磁阀和二氧化碳储存罐的配合使用,当本实用新型内部发生火情时,烟雾传感器实时监测本实用新型内部是否有烟雾,当烟雾传感器监测到本实用新型内部有烟雾时,把监测到的数据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二氧化碳储存罐内部的二氧化碳通过出气管向本实用新型内部进行排出,对本实用新型内部进行灭火,从而本实用新型可以及时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灭火,避免爆炸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安全性;

2、该电力变压器通过二氧化碳均流板的设置,二氧化碳均流板上的通孔可以将二氧化碳均匀的排向本实用新型内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灭火,提高了灭火的效果,也提高了灭火的效率,通过U型卡板的设置,U型卡板内侧上的U型槽与二氧化碳均流板之间为间隙连接,方便了二氧化碳均流板的安装和拆卸;

3、该电力变压器通过隔音板和减震降噪装置的配合使用,隔音板可以隔绝变压器工作时的噪音传递到外部,大大降低了变压器工作时的噪音传递到外部;减震降噪装置上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同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在上下震动过程中起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变压器工作时震动产生的噪音,提高了本实用新型降噪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力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力变压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减震降噪装置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二氧化碳均流板的俯视图。

图中:1壳体、2第一安全门、3第一安全锁、4第二安全门、5第二安全锁、6下箱柜、7减震降噪装置、8底座、9二氧化碳均流板、10电磁阀、11出气管、12二氧化碳储存罐、13烟雾传感器、14外壳、15隔音板、16内壳、17U型卡板、18通孔、19控制箱、20控制器、21第一连接管、22第一限位柱、23第一凸块、24第一弹簧、25第二凸块、26活动螺栓、27第二弹簧、28第二限位柱、29第二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电力变压器,包括壳体1,壳体1下表面安装有下箱柜6,下箱柜6下表面四个拐角处均安装有减震降噪装置7,减震降噪装置7另一端安装有底座8,下箱柜6内部安装有控制箱19和二氧化碳储存罐12,且控制箱19位于二氧化碳储存罐12的左侧,控制箱19内部设置有控制器20,二氧化碳储存罐12上表面设置有出气管11,且出气管11另一端贯穿壳体1底部,出气管11上设置有电磁阀10,壳体1内壁两侧设置有U型卡板17,且两个所述的U型卡板17关于壳体1的垂直中心线对称,U型卡板17相邻之间设置有二氧化碳均流板9,且二氧化碳均流板9的两端均与U型卡板17内侧上的U型槽间隙连接,二氧化碳均流板9表面上设置有通孔18,壳体1内部顶端设置有烟雾传感器13,减震降噪装置7包括第一连接管21、第一限位柱22、第一凸块23、第一弹簧24、第二凸块25、活动螺栓26、第二弹簧27、第二限位柱28和第二连接管29,第一连接管21上的第一凸块23通过活动螺栓26与第二连接管29上的第二凸块25连接,且第一连接管21位于第二连接管29的正上方,活动螺栓26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弹簧24,且第一弹簧24位于第一凸块23和第二凸块25之间,第一连接管21和第二连接管29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27,且第二弹簧27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连接管21和第二连接管29的内部,第一连接管21和第二连接管29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柱22和第二限位柱28,且第一限位柱22和第二限位柱28均位于第二弹簧27的内侧。

第一凸块23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凸块23设置在第一连接管21的外壁两侧上,且两个所述的第一凸块23关于第一连接管21的垂直中心线对称,第一凸块23与第一连接管2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第二凸块25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凸块25设置在第二连接管29的外壁两侧上,且两个所述的第二凸块25关于第二连接管29的垂直中心线对称,第二凸块25与第二连接管29之间通过焊接固定,第一限位柱22的垂直中心线与第一连接管21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第二限位柱28的垂直中心线与第二连接管29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二氧化碳储存罐12的垂直中心线与下箱柜6的垂直中心线相重合,减震降噪装置7上的第一连接管21与下箱柜6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减震降噪装置7上的第二连接管29与底座8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壳体1包括外壳14、隔音板15和内壳16,且外壳14、隔音板15和内壳16从外到内依次设置,壳体1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安全门2,第一安全门2前端面一侧设置有第一安全锁3,下箱柜6前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安全门4,第二安全门4前端面一侧上设置有第二安全锁5。

工作原理:使用时,接通外部电源,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烟雾传感器13、控制器20和电磁阀10通电,当本实用新型内部发生火情时,烟雾传感器13实时监测本实用新型内部是否有烟雾,当烟雾传感器13监测到本实用新型内部有烟雾时,把监测到的数据发送给控制器20,控制器20控制电磁阀10打开,二氧化碳储存罐12内部的二氧化碳通过出气管11向本实用新型内部进行排出,对本实用新型内部进行灭火,从而本实用新型可以及时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灭火,避免爆炸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安全性,二氧化碳均流板9上的通孔18可以将二氧化碳均匀的排向本实用新型内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灭火,提高了灭火的效果,也提高了灭火的效率,通过U型卡板17的设置,U型卡板17内侧上的U型槽与二氧化碳均流板9之间为间隙连接,方便了二氧化碳均流板9的安装和拆卸,隔音板15可以隔绝变压器工作时的噪音传递到外部,大大降低了变压器工作时的噪音传递到外部;减震降噪装置7上第一弹簧24和第二弹簧27同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在上下震动过程中起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变压器工作时震动产生的噪音,提高了本实用新型降噪的性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