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电端子以及具有该接电端子的熔断器式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7049发布日期:2018-11-16 23:1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电端子以及具有该接电端子的熔断器式隔离开关,属于隔离开关结构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熔断器式隔离开关是一种手动操作的简单而有效的保护电器,在线路中主要起隔离或短路保护作用。隔离开关的特点是在分离位置时,动静触头之间的绝缘距离达到一定标准,并具有明显的断开标志,而在闭合时能承受正常回流电路和特定时间内异常条件电流。现有的熔断器式隔离开关如专利文献CN206471270U中所示,在组装过程中,将各触刀座(相当于本申请案中的接电端子)安装时,通常采用固定螺丝将触刀座固定在底座上,每组装一个熔断器式隔离开关需要12颗固定螺丝,并且隔离开关熔断器组安装后需要接线时,需要先在外接导线的端部连接接线鼻,然后通过连接螺栓将接线鼻与触刀座连接,导致接线操作相对繁琐,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对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接电端子以及具有该接电端子的熔断器式隔离开关,其结构合理,在组装熔断器式隔离开关时,接电端子的安装可省去安装螺丝,安装操作相对方便,并且接线时无须使用接线鼻过渡连接接电端子与外接导线,接线操作相对方便,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接电端子,包括接电座,所述接电座包括第一接电部和与所述第一接电部垂直连接的第二接电部,所述第一接电部具有两相对设置的夹臂,两夹臂之间形成夹持槽,所述第二接电部为“E”字形片状结构,其包括连接部和间隔且平行设置的三个长条部,三个长条部的同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固定相连,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接电部底端垂直相连,三个长条部分别为位于中间的接线部和位于两侧部的插装部,所述接线部上套设有接线框,所述接线框的上部螺接有压线螺丝。

一种熔断器式隔离开关,包括底座、装在所述底座两端的接电端子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将所述接电端子遮盖的罩体,所述接电端子采用上面所述的接电端子,所述底座上具有适于装设所述接线框的容纳空间,在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具有两相对设置的横向插槽,所述接线框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两所述插装部对应插接在两所述横向插槽内并通过限位结构限位以防止所述插装部从所述横向插槽内退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罩体上的抵挡部,所述插装部与所述横向插槽插接到位时,所述抵挡部抵在所述接电座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罩体的数量为一个,该罩体两端分别设有遮盖底座上两端接电端子的遮盖部,所述抵挡部成型于所述遮盖部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两端部均设有第一卡接部,两遮盖部上均设有与对应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的一个为卡台,另一个为卡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相对设置的固定卡扣和弹性卡扣。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接电端子及具有该接电端子的熔断器式隔离开关的结构合理,在组装熔断器式隔离开关时,先将接线框从上往下(即图5中箭头L1所指方向)插装在容纳空间内,然后将接电座在底座内由里向外(即图8中箭头L所指示的方向)移动进行安装,安装时接线部插入接线框内,两插装部插接在底座上对应的横向插槽内并通过限位结构限位以防止接电端子松动,从而完成接电端子的安装,接电端子的安装无须使用安装螺丝,使得组装操作相对便捷;此外在熔断器式隔离开关与外接导线连接时,无须使用接线鼻过渡连接接电端子与外接导线,直接将外接导线线端插入接线框内并通过旋转压线螺丝将外接导线线端压紧在接线部上即可完成接线,接线操作也更加方便,从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接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接电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熔断器式隔离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熔断器式隔离开关去掉部分零部件后的俯视图;

图5为沿图4中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6为沿图4中B-B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7为装有接电端子的底座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接电座;2-第一接电部;3-第二接电部;31-连接部;32-接线部;33-插装部;4-夹臂;5-夹持槽;6-接线框;7-压线螺丝;8-底座;80-容纳空间;81-横向插槽;9-罩体;91-抵挡部;92-遮盖部;10-卡台;11-卡孔;12-固定卡扣;13-弹性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结构做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接电端子,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接电座1,所述接电座1包括第一接电部2和与所述第一接电部2垂直连接的第二接电部3,所述第一接电部2具有两相对设置的夹臂4,两夹臂4之间形成夹持槽5,所述第二接电部3为“E”字形片状结构,其包括连接部31和间隔且平行设置的三个长条部,三个长条部的同一端与所述连接部31固定相连,所述连接部31与所述第一接电部底端垂直相连,三个长条部分别为位于中间的接线部32和位于两侧部的插装部33,所述接线部32上套设有接线框6,所述接线框6的上部螺接有压线螺丝7;该接电端子的结构合理,其安装及与外接导线的连接操作均比较便捷。

实施例2

一种熔断器式隔离开关,参看图3至图8所示,包括底座8、装在所述底座8两端的接电端子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8上将所述接电端子遮盖的罩体9,所述接电端子采用实施例1中所述的接电端子,所述底座8上具有适于装设所述接线框6的容纳空间80,在所述容纳空间80的底部具有两相对设置的横向插槽81,所述接线框6设于所述容纳空间80内,两所述插装部33对应插接在两所述横向插槽81内并通过限位结构限位以防止所述插装部33从所述横向插槽81内退出。本实施例中的接电端子及具有该接电端子的熔断器式隔离开关的结构合理,在组装熔断器式隔离开关时,先将接线框6从上往下(即图5中箭头L1所指方向)插装在容纳空间80内,然后将接电座1在底座8内由里向外(即图8中箭头L2所指示的方向)移动进行安装,安装时接线部32插入接线框6内部,两插装部33插接在底座8上对应的横向插槽81内并通过限位结构限位以防止接电端子松动,从而完成接电端子的安装,接电端子的安装无须使用安装螺丝,使得安装操作相对便捷;此外在熔断器式隔离开关与外接导线连接时,无须使用接线鼻过渡连接接电端子与外接导线,直接将外接导线线端插入接线框6内并通过旋拧压线螺丝7(在罩体9上与压线螺丝对应的位置设有穿孔,将工具由穿孔穿入旋拧压线螺丝7)将外接导线线端压紧在接线部32上即可完成接线,接线操作也更加方便,从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罩体9上的抵挡部91,所述插装部33与所述横向插槽81插接到位时,所述抵挡部91抵在所述接电座1上从而防止插装部33从横向插槽81中退出,以保证接电端子安装的稳定性。实践操作中所述限位结构还可以采用下述结构:限位结构包括成型于所述横向插槽81内壁上的弹性卡勾和成型于所述插装部33上的卡槽,所述插装部33插入所述横向插槽81内通过弹性卡勾与卡槽卡接配合保证接电端子安装的稳定性;或者限位结构为成型于所述底座内侧的弹性凸台,所述插装部33插入所述横向插槽81时将所述弹性凸台向下压缩,当所述插接部33插入到位时所述弹性凸台向上复位弹起,其端部抵在所述接电座上从而防止接电座1松动。

参看图9所示,所述罩体9的数量为一个,该罩体9两端分别设有遮盖底座8上两端接电端子的遮盖部92,所述抵挡部91成型于所述遮盖部92上,通过在一个一体式罩体9上设置两个遮盖部92,在生产时只要一副注塑模具即可制得所需要的罩体,并且将其装配在底座8上时操作也相对便捷。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8两端部均设有第一卡接部,两遮盖部92上均设有与对应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具体的,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的一个为卡台10,另一个为卡孔11;通过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配合将罩体9固定在底座上,无需使用螺丝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8的底部设置有相对设置的固定卡扣12和弹性卡扣13,通过固定卡扣12与所述弹性卡扣13分别与预先安装的35mm标准导轨两侧边缘卡接从而将该熔断器式隔离开关安装在导轨上。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