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谐振器用电耦合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0753发布日期:2018-12-21 20:0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谐振器用电耦合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谐振器用电耦合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耦合调节机制主要通过相邻谐振盘之间面的耦合面积或者耦合距离实现电耦合的调节。然而这种电耦合调节机制十分受限于谐振盘的空间结构,它要求相邻谐振盘之间有足够大的耦合面积同时有足够接近的耦合距离才能实现较强的电耦合。但是谐振盘对谐振器的谐振频率等电性能参数有非常大的影响,导致需要有比较合理的频率与耦合分配才能设计出一款高性能的滤波器,可见现有的电耦合调节机制增加了滤波器的设计难度。随着现代通信领域前端设备对滤波器的电性能和空间结构有着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对于滤波器有着很大影响的谐振盘不应有如此大的限制。滤波器向小型化、高性能的发展对电耦合调节机制有更简便、更独立的要求,而当前的电耦合调节机制难以满足滤波器小型化、高性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谐振器用电耦合调节机构,克服现有的电耦合调节机制使谐振盘占用空间大,调节电耦合时附加影响大的缺点,满足基于电耦合调节的滤波器小型化、高性能的要求,灵活可调、方便高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谐振器用电耦合调节机构,包括相邻的第一谐振盘、第二谐振盘,第一谐振盘、第二谐振盘之间的上方设有耦合螺钉,所述第一谐振盘的上方设有第一调谐螺钉、底端连接有第一谐振柱,所述第二谐振盘的上方设有第二调谐螺钉、底端连接有第二谐振柱,第一谐振柱与第二谐振柱之间形成一间隙且该间隙位于耦合螺钉的下方,第一谐振柱上设有若干朝向间隙的第一耦合杆,第二谐振柱上设有若干朝向间隙的第二耦合杆、若干远离间隙的第三耦合杆,第一耦合杆、第二耦合杆交错分布在间隙内,第三耦合杆与第一耦合杆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谐振盘、第二谐振盘的上方设有盖板,所述耦合螺钉、第一调谐螺钉、第二调谐螺钉均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设在盖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耦合杆与第三耦合杆交错分布在第二谐振柱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耦合杆、第二耦合杆、第三耦合杆的数目均至少为一个。

进一步的,所述间隙的大小可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耦合杆、第二耦合杆在间隙内的长度均可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耦合杆、第二耦合杆、第三耦合杆的设置创新突出,以往通过相邻谐振盘之间面的耦合面积或者耦合距离来调节相邻谐振器的电耦合的机制对于谐振盘的设计有着很大的阻碍,因为谐振盘的大小不仅仅影响相邻谐振器的电耦合,同时也影响谐振器本身的谐振频率。这样子的电耦合调节机制对于用电耦合设计滤波器有着十分大的困难;而本实用新型在谐振柱上增加耦合杆,相比于以往通过谐振盘来调节电耦合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有效的调节电耦合,同时对于谐振器本身的频率等其他影响几乎可以忽略,简单独立、方便灵活,性能优化;

2、间隙的大小可调,或者第一耦合杆、第二耦合杆在间隙内的长度均可调;即在第一耦合杆、第二耦合杆长度确定的情况下,调整第一谐振柱、第二谐振柱之间形成的间隙大小;或者在间隙大小确定的情况下,调整第一耦合杆、第二耦合杆在间隙内的长度,不同于常见电耦合调节方式的是,它充分利用谐振器的其他空间来实现相邻谐振器之间的电耦合的调节,通过调节第一耦合杆与第二谐振柱之间的距离或者第二耦合杆与第一谐振柱之间的距离来实现相邻谐振器电耦合的调节,灵活高效;

3、另外,第一耦合杆、第二耦合杆、第三耦合杆的数目均至少为一个,在相邻谐振柱之间还有空间的情况下,耦合杆的数量分布可以任意增加,以实现更强的电耦合;

4、耦合螺钉、第一调谐螺钉、第二调谐螺钉均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设在盖板上,通过调节第一调谐螺钉或者第二调谐螺钉达到微调谐振器频率的作用,通过调节耦合螺钉达到微调它左右两个谐振器电耦合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耦合螺钉,2、第一调谐螺钉,3、第一谐振盘,4、第一谐振柱,5、第二耦合杆,6、第一耦合杆,7、第二调谐螺钉,8、第二谐振盘,9、第三耦合杆,10、第二谐振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详细地说明。本实施例是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的最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谐振器用电耦合调节机构,包括相邻的第一谐振盘3、第二谐振盘8,第一谐振盘3、第二谐振盘8之间的上方设有耦合螺钉1,所述第一谐振盘3的上方设有第一调谐螺钉2、底端连接有第一谐振柱4,所述第二谐振盘8的上方设有第二调谐螺钉7、底端连接有第二谐振柱10,第一谐振柱4与第二谐振柱10之间形成一间隙且该间隙位于耦合螺钉1的下方,第一谐振柱4上设有若干朝向间隙的第一耦合杆6,第二谐振柱10上设有若干朝向间隙的第二耦合杆5、若干远离间隙的第三耦合杆9,第一耦合杆6、第二耦合杆5交错分布在间隙内,第三耦合杆9与第一耦合杆6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耦合杆6、第二耦合杆5、第三耦合杆9的设置创新突出,以往通过相邻谐振盘之间面的耦合面积或者耦合距离来调节相邻谐振器的电耦合的机制对于谐振盘的设计有着很大的阻碍,因为谐振盘的大小不仅仅影响相邻谐振器的电耦合,同时也影响谐振器本身的谐振频率。这样子的电耦合调节机制对于用电耦合设计滤波器有着十分大的困难;而本实用新型在谐振柱上增加耦合杆,相比于以往通过谐振盘来调节电耦合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有效的调节电耦合,同时对于谐振器本身的频率等其他影响几乎可以忽略,简单独立、方便灵活,性能优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谐振盘3、第二谐振盘8的上方设有盖板,所述耦合螺钉1、第一调谐螺钉2、第二调谐螺钉7均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设在盖板上,通过调节第一调谐螺钉2或者第二调谐螺钉7达到微调谐振器频率的作用,通过调节耦合螺钉1达到微调它左右两个谐振器电耦合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耦合杆5与第三耦合杆9交错分布在第二谐振柱10的两侧,互不干扰,有效利用相邻谐振盘的空间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耦合杆6、第二耦合杆5、第三耦合杆9的数目均至少为一个,在相邻谐振柱之间还有空间的情况下,耦合杆的数量分布可以任意增加,以实现更强的电耦合。

进一步的,所述间隙的大小可调,即在第一耦合杆6、第二耦合杆5长度确定的情况下,调整第一谐振柱4、第二谐振柱10之间形成的间隙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耦合杆6、第二耦合杆5在间隙内的长度均可调,即在间隙大小确定的情况下,调整第一耦合杆6、第二耦合杆5在间隙内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以上两种情况,不同于常见电耦合调节方式的是,它充分利用谐振器的其他空间来实现相邻谐振器之间的电耦合的调节,通过调节第一耦合杆6与第二谐振柱10之间的距离或者第二耦合杆5与第一谐振柱4之间的距离来实现相邻谐振器电耦合的调节,灵活高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基本原理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根据实际情况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