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进行充电的蓄电池组实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4265发布日期:2019-01-16 00:1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低温进行充电的蓄电池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电芯正极的温度传感器、包裹于电芯外侧的加热膜、温控自动切换模块、外部充电设备;外部充电设备经温控自动切换模块连接于电芯正、负极形成充电通道,外部充电设备经温控自动切换模块连接于加热膜形成加热通道;温控自动切换模块与温度传感器连接并根据温度传感器测得温度选择性接通充电通道、加热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进行充电的蓄电池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温控自动切换模块包括温度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及充放电信号产生电路,温度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为:+5V电压经第一电阻(R1)接至第1-1比较器(U1-1)的反相输入端,第1-1比较器(U1-1)的反相输入端经第三电阻(R3)接地(GND),+5V电压经第二电阻(R2)接至第1-1比较器(U1-1)的同相输入端,第1-1比较器(U1-1)的同相输入端经温度传感器(Rt1)接地(GND),第1-1比较器(U1-1)的输出端产生温度控制信号(Tem);

充放电信号产生电路为:电池组负极(Port-)接至第5-1比较器(U5-1)的同相输入端、第5-2比较器(U5-2)的反相输入端,电池组负极(Port-)经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六电阻(R26)并联支路,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四电阻(R24)并联支路接地(GND),第5-1比较器(U5-1)的反相输入端、第5-2比较器(U5-2)的同相输入端接地(GND),第5-1比较器(U5-1)的输出端产生放电信号(DOP)、第5-2比较器(U5-2)的输出端产生充电信号(COP);温度控制信号(Tem)与充电信号(COP)接入第六与门电路(U6)输入端,第六与门电路(U6)输出端经第十一电阻(R11)接至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GND),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接场效应管(Q1)的栅极、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场效应管(Q1)的漏极经加热膜(R4)接第1-2比较器(U1-2)同相输入端,第1-2比较器(U1-2)同相输入端经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的并联支路接电池组负极(Port-)、第1-2比较器(U1-2)反相输入端,第1-2比较器(U1-2)输出端产生加热信号(Heat);场效应管(Q1)的源极分别经开关(S1)、第八电阻(R8)接电池组正极(Port+)、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GND);

放电信号(DOP)、加热信号(Heat)接入异或门电路(U2)输入端,异或门电路(U2)输出端、温度控制信号(Tem)接入第3-1与门电路(U3-1)输入端,第3-1与门电路(U3-1)的输出端、加热信号(Heat)接入第3-2与门电路(U3-2)输入端,第3-2与门电路(U3-2)输出端产生通道切换信号(CTL)并经第十二电阻(R12)接至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进行充电的蓄电池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通道内设置有保护电路,保护电路采用S-8204A系列电池保护I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进行充电的蓄电池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膜为石墨烯加热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温进行充电的蓄电池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为圆形,加热膜呈S形包裹于电芯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温进行充电的蓄电池组实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为片状,加热膜呈回形包裹于电芯外侧。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