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VDS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6792发布日期:2019-02-12 21:0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LVDS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VDS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及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消费者对于传输速度的要求日益提高,计算机及电子产品所使用的电连接器必须能够适合传输高频、高速的信号,因此近年来发展出低电压差分信号 (Low VoltageDifferential Signal,简称 LVDS) 连接器,利用极低的电压振幅高速差动传输数据,具有低功耗、低误码率的优点。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LVDS连接器由绝缘壳体、两金属壳体和两卡钩组成,两金属壳体安装在绝缘壳体上,而两卡钩分别设置在绝缘壳体的左右两端,通过卡钩前端的钩子与屏端连接器锁紧固定,而两金属壳体则可起到防电磁干扰或者接地的作用,使板端与屏端之间的信号传输稳定。

上述LVDS连接器的结构虽可提供板端及屏端连接及稳定的信号传输,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却发现其自身结构和产品功能上存在诸多不足,从而造成现有的LVDS连接器无法达到最佳的组装效果及工作效能,其中,上述VDS连接器的缺点至少如下:上述LVDS连接器组装方式是先组装端子再进行端子焊线,组装制程复杂,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VDS连接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VDS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上方的上金属片、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下方的下金属片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壳体的内腔中的FFC排线,该LVDS连接器还包括连接扣板,所述连接扣板包括基板、由所述基板向四周延伸出的上扣板部、下扣板部、第一侧插板以及第二侧插板,所述上金属片的上方和所述下金属片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上卡块和下卡块,所述上扣板部开设有分别与所述上卡块和下卡块相适配的上卡槽和下卡槽,所述下金属片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侧插板相适配的第一插槽和与第二侧插板相适配的第二插槽,当所述上金属片、 绝缘壳体、下金属片与所述连接扣板组装时,所述上扣板部和下扣板部分别与所述上金属片和下金属片扣合,所述第一侧插板和第二侧插板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中,并且所述连接扣板对所述上金属片、 绝缘壳体、下金属片的端部形成包裹态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下金属片的两侧臂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分别与所述下金属片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绝缘壳体上开设有上避位孔和下避让孔,所述上金属片上设置有适于穿过所述上避位孔并与所述FFC排线相抵接的上金属弹臂,所述下金属片上设置有适于穿过所述下避让孔并与所述FFC排线相抵接的下金属弹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上金属片上开设有多个上工艺孔,所述上工艺孔沿宽度方向的一端向下倾斜延伸设定长度后再向上回钩从而形成所述上金属弹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下金属片上开设有多个下工艺孔,所述下工艺孔沿宽度方向的一端向上倾斜延伸设定长度后再向下回钩从而形成所述下金属弹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上扣板部、下扣板部、第一侧插板和第二侧插板分别与所述基板之间设置有倒角结构,且所述倒角结构具有弹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上卡块和下卡块分别为楔形块。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金属片的底端面固设有多个突出于所述下卡块的最低面的垫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连接扣板的基板上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绝缘壳体的内腔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上金属片为上铁片;和/或,所述下金属片为下铁片;和/或,所述绝缘壳体为塑胶壳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VDS连接器通过新增的连接扣板将上金属片、 绝缘壳体、下金属片连接成一体,从而保证了上金属片、 绝缘壳体、下金属片三者的稳定性。具体的,连接扣板上的上扣板部和下扣板部分别与上金属片和下金属片形成扣合状态,第一侧插板和第二侧插板分别与下金属片形成插接状态,从而保证了上金属片、 绝缘壳体、下金属片三者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的LVDS连接器在组装时,将FFC排线的线端插入绝缘壳体的内腔内,当所述FFC排线插接到位时,上金属片和下金属片分别通过上金属弹臂和下金属弹臂与FFC排线相抵接而实现接地,进而提升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同时起到固定FFC排线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扣板即可完成与上金属片、 绝缘壳体、下金属片三者的组装,因而制程简单,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LVDS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LVDS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除去连接扣板);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下金属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连接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上金属片的底面朝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下金属片的顶面朝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FFC排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LVDS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1、设置于绝缘壳体1上方的上金属片2、设置于绝缘壳体1下方的下金属片3、设置于绝缘壳体1的内腔11中的FFC排线4以及连接扣板5,其中,

连接扣板5包括基板51、由基板51向四周延伸出的上扣板部52、下扣板部53、第一侧插板54以及第二侧插板55,上金属片2的上方和下金属片3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上卡块21和下卡块31,上扣板部52和下扣板部53分别开设有与上卡块21和下卡块31相适配的上卡槽521和下卡槽531,下金属片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侧插板54相适配的第一插槽32和与第二侧插板55相适配的第二插槽33,当上金属片2、 绝缘壳体1、下金属片3与连接扣板5组装时,上扣板部52和下扣板部53分别与上金属片2和下金属片3扣合,第一侧插板54和第二侧插板55分别插设于第一插槽32和第二插槽33中,并且连接扣板5对上金属片2、 绝缘壳体1、下金属片3的端部形成包裹态势。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图中仅仅只显示了一个连接扣板5,即在上金属片2、 绝缘壳体1和下金属片3的一端仅仅利用一个连接扣板5进行安装,为了达到更佳更稳定的组装效果,可以在上金属片2、 绝缘壳体1和下金属片3的另一端再设置一个连接扣板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下金属片3的两侧臂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延伸臂34和第二延伸臂35,第一延伸臂34和第二延伸臂35分别与下金属片3之间形成第一插槽32和第二插槽33。第一延伸臂34和第二延伸臂35起到定位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绝缘壳体1上开设有上避位孔(图中未示意出)和下避让孔(图中未示意出),上金属片2上设置有适于穿过上避位孔并与FFC排线4相抵接的上金属弹臂22,下金属片3上设置有适于穿过下避让孔并与FFC排线4相抵接的下金属弹臂36。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5所示,上金属片2上开设有多个上工艺孔,上工艺孔沿宽度方向的一端向下倾斜延伸设定长度后再向上回钩从而形成上金属弹臂22。

进一步优选的,如图6所示,下金属片3上开设有多个下工艺孔,下工艺孔沿宽度方向的一端向上倾斜延伸设定长度后再向下回钩从而形成下金属弹臂3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上扣板部52、下扣板部53、第一侧插板54和第二侧插板55分别与基板51之间设置有倒角结构,且倒角结构具有弹性,即上扣板部52、下扣板部53、第一侧插板54和第二侧插板55分别可以相对于基板51展平,与基板51在一个平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上卡块21和下卡块31分别为楔形块。进一步优选的,下金属片3的底端面固设有多个突出于所述下卡块31的最低面的垫脚6,设置垫脚6可以避免下金属片3上的下卡块31受到磨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连接扣板5的基板51上开设有避让槽511,避让槽511与绝缘壳体1的内腔11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之一,上金属片2为上铁片,下金属片3为下铁片,绝缘壳体1为塑胶壳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VDS连接器的组装过程如下:

将绝缘壳体1放置于下金属片3上,下金属弹臂36穿过绝缘壳体1的下避位孔;

再将连接扣板5的第一侧插板54和第二侧插板55分别插入下金属片3上的第一插槽32和第二插槽33中,扳动下扣板部53将下卡槽531扣至下金属片3上的下卡块31上;

向绝缘壳体1的内腔11之中插入FFC排线4;

扳动上扣板部52将上卡槽521扣至上金属片2上的上卡块21上,上金属弹臂22穿过绝缘壳体1的上避位孔与FFC排线4相抵接,使得FFC排线4不会出现前后左右移动的现象,保证了电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VDS连接器的拆卸过程如下:

扳动上扣板部52使上卡槽521脱离上金属片2上的上卡块21,将上金属片2从绝缘壳体1上抽出;

再扳动下扣板部53使下卡槽531脱离下金属片3上的下卡块31,再将第一侧插板54和第二侧插板55分别从下金属片3上的第一插槽32和第二插槽33中抽出,从而将下金属片3与绝缘壳体1分离;

将FFC排线4从绝缘壳体1的内腔11之中抽出,从而完成拆卸。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