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板以及双电源开关滑板的滑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8790发布日期:2019-01-22 22:3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板以及双电源开关滑板的滑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一种滑板以及双电源开关滑板的滑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基本包括由电机驱动实现传动的传动机构、两个开关模块以及两组微动开关组,每个开关模块对应一组微动开关;开关模块包括顶杆、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滑板,滑板与传动机构呈联动设置,顶杆位于壳体外侧与滑板相连随滑板滑动;微动开关与电机呈电气连接,受顶杆触碰后触发使电机停止转动;当电机正转时,电机带动传动机构传动,传动机构带动其中一个开关模块的滑板滑动,当顶杆触碰到该开关模块对应的微动开关时,电机停止转动,此时,滑板上的动触头机构与静触组件接触,实现合闸,使得常用电源闭合;另外一组开关模块的滑板的动触头机构与静触组件分离,实现分闸,使得备用电源断开;同理,电机反转时,当顶杆触碰到该开关模块对应的微动开关时,电机停止转动,此时,滑板上的动触头机构与静触组件分离,实现分闸,使得常用电源断开;另外一组开关模块的滑板的动触头机构与静触组件接触,实现合闸,使得备用电源闭合。

但是现有的滑板在滑动过程中,由于滑板与壳体之间缺乏导向效果,使得滑板很容易偏离滑动的轨迹,造成滑动的误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滑板以及双电源开关滑板的滑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滑板,滑板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动触头机构;滑板上设有顶杆,滑板滑动带动动触头机构以及顶杆滑动;其中,滑板的一端上设有导向凸起,导向凸起的高度至少为整体高度的六分之一。

导向凸起的设置,使得滑板在滑动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导向作用,防止滑板在滑动过程中发生偏差,影响实际的使用。同时高度的限定,使得滑板整体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偏差,过低无法实现导向的作用。

其中,滑板两端上均设有导向凸起。

两端均设有导向凸起的作用是,进一步保证滑动的效果,不管滑板左右滑动,两端均设有导向凸起,滑动更为稳定。

其中,滑板侧面上设有凸筋,凸筋呈阵列分布。

凸筋的作用,使得凸筋与壳体上的隔离板形成限位作用,防止滑板过度滑动。

其中,滑板上设有固定孔,顶杆通过固定孔与滑板固定。

固定孔的设置,使得顶杆能够更好的固定,防止顶杆在滑动过程中发生折弯等现象。

其中,固定孔的深度至少为整体的五分之三。

固定孔深度的限定,进一步保证顶杆固定的稳定性,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折弯。

一种双电源开关滑板的滑动结构,包括上述的一种滑板以及壳体,壳体上设有与滑板适配的滑槽,滑槽内设有与导向凸起适配的导向槽,导向凸起可在导向槽内滑动。

滑板与滑槽的配合使得滑板能够在滑槽内滑动,导向凸起与导向槽的配合,使得滑板滑动更加稳定,防止滑板滑出。

其中,导向槽的高度与导向凸起的高度相同。

导向槽的高度与导向凸起的高度相同,进一步保证滑板的滑动稳定性。

其中,壳体内设有隔离板,隔离板部分伸入至滑槽边壁上,隔离板伸入滑槽边壁上的部分位于凸筋的运动轨迹上。

隔离板与凸筋的配合,形成限位作用,防止滑板过度滑动。

其中,壳体与隔离板为一体成型设置。

采用一体成型设置,使得壳体加工更为方便,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其中,壳体内设有腰型孔,顶杆穿过腰型孔,且在腰型孔内滑动。

采用腰型孔的设置,使得顶杆在壳体上滑动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壳体与滑板配合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2所示,一种滑板1,滑板1内设有空腔11,空腔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空腔11呈阵列分布在滑板1上,将滑板1分隔成头部12、第一滑块13、第二滑块14、第三滑块15以及尾部16,空腔11内设有动触头机构,滑板1带动动触头机构滑动,实现动触头机构与静触头机构的接触与分离。

头部12与尾部16上均设有导向凸起17,导向凸起17的高度至少为整体高度的六分之一。

第一滑块13上设有固定孔18,固定孔18的深度至少为整体的五分之三,顶杆部分插入至固定孔18中,实现与固定孔18的固定。此处固定孔18优选的深度为整体的三分之二。滑板1带动顶杆滑动,使得壳体内的微动开关工作,此为现有技术,故不多加赘述。

第二滑块14上设有凹槽19,凹槽19用于与设置在壳体外的弹簧机构相连的连杆穿过壳体插入凹槽19中;在使用时,弹簧机构动作并通过连杆带动滑块移动从而达到闭合或者断开动触头的目的,此为现有技术,故附图中未体现弹簧机构。凹槽19为正六边形,其深度至少为整体的三分之二。

第一滑块13、第二滑块14以及第三滑块15的侧面均设有凸筋2,凸筋2为阵列分布,同时,每个滑块两个侧面均设有凸筋2,且为对称设置,即一个滑块上设有两条凸筋2。

采用此种机构,使得滑板1在滑动过程中更为稳定,传动效果更好。

实施例2:

参照附图3-4所示,一种双电源开关滑板1的滑动结构,包括一种滑板1以及壳体3,此处滑板1的结构已经在实施例1中详细描述了,故在此不多加赘述。

壳体3上设有与滑板1适配的滑槽31,滑槽31内设有与导向凸起17适配的导向槽32,导向凸起17可在导向槽32内滑动。导向槽32的高度与导向凸起17的高度相同,提高滑板1滑动的稳定性。

其中,壳体3内设有隔离板33,隔离板33数量为六个,分设在壳体3内两侧,且呈对称设置,隔离板33部分伸入至滑槽31边壁上,隔离板33伸入滑槽31边壁上的部分位于凸筋2的运动轨迹上,形成限位作用,防止滑板1过度滑动。

进一步,为了使得壳体3加工更为方便,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壳体3与隔离板33采用一体成型设置。

壳体3内设有腰型孔34以及矩形孔35,顶杆穿过腰型孔34,且在腰型孔34内滑动。矩形孔35与凹槽19对应设置。在装配时,与设置在壳体3外的弹簧机构相连的连杆穿过矩形孔35插入凹槽19中;在使用时,弹簧机构动作并通过连杆带动滑块移动从而达到闭合或者断开触头的目的。此为现有技术,故附图中未体现弹簧机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