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导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1527发布日期:2018-11-27 23:0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导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导电装置的电流输入端的导流体相序N相、A相、B相、C相与电流输出端的导流体相序N相、A相、B相、C相在互感器水平中心平面的同一侧,这时电流输入端的导流体相序N相、A相、B相、C相与电流输出端的导流体相序N相、A相、B相、C相一一对应,当电流输入端的导流体相序N相、A相、B相、C相与电流输出端的导流体相序N相、A相、B相、C相不在互感器水平中心平面的同一侧时,例如电流输入端在互感器水平中心平面的上方,电流输出端在互感器水平中心平面的下方,这就导致了电流输入端的相序N相与A相的位置互换和相序B相与C相的位置互换,使得电流输入端的导流体相序N相、A相、B相、C相与电流输出端的导流体相序N相、A相、B相、C相不能一一对应,这种设置方式扰乱了电流输入端的N相、A相、B相、C相的固有顺序,变成了A相、N相、C相、B相的错误相序,进而造成输入和输出的相序无法对应。因此,现需要一种相序能够一一对应的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漏电导电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导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导电装置相序错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导电装置,包括:电流输入端、电流输出端、互感器和连接件,电流输入端包括四相输入导流体;电流输出端与电流输入端相对设置并包括四相输出导流体;互感器,具有圆形通孔,互感器设置在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之间;连接件,位于圆形通孔中,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连接件上;其中,四相输入导流体和四相输出导流体位于互感器相对两侧且其自由端位于不同平面上,外侧的相邻的两个输入导流体的固定端不在同一平面内并空间交叉设置,四相输出导流体的固定端在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地,四相输入导流体的自由端所在平面高于互感器的水平中心平面;四相输出导流体的自由端所在平面低于互感器的水平中心平面。

进一步地,连接件包括:四个连接柱,四个连接柱拼成一圆柱体结构,每个连接柱连接一对相序相对应的输入导流体和输出导流体。

进一步地,导电装置还包括绝缘件,绝缘件套设在互感器的两侧。

进一步地,绝缘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相向的一侧分别具有缺口,两个缺口围成一长孔,互感器从长孔中穿出。

进一步地,输入导流体和输出导流体的自由端均向远离互感器的一侧弯折。

进一步地,输入导流体和输出导流体的自由端均具有连接孔。

进一步地,四相输入导流体为N相输入导流体、A相输入导流体、B相输入导流体和C相输入导流体;四相输出导流体包括:与N相输入导流体相序对应的N相输出导流体、与A相输入导流体相序对应的A相输出导流体、与B相输入导流体相序对应的B相输出导流体和与C相输入导流体相序对应的C相输出导流体;N相输入导流体、A相输入导流体、B相输入导流体和C相输入导流体的自由端并排设置,N相输出导流体、A相输出导流体、B相输出导流体和C相输出导流体的自由端并排设置且为直板结构,N相输入导流体和C相输入导流体的固定端相向设置且均为L型。

进一步地,A相输入导流体和B相输入导流体的固定端相向设置。

进一步地,N相输出导流体、A相输出导流体、B相输出导流体和C相输出导流体的固定端相向设置且均为L型,N相输出导流体、N相输出导流体、N相输出导流体和N相输出导流体的自由端均为直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电流输入端与电流输出端的导流体不在互感器水平中心平面的同一侧时,电流输入端的各相导流体与电流输出端的各相导流体的相序不能一一对应,进而导致相序位置互换,这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导电装置的外侧相邻的两个输入导流体的固定端不在同一平面内并为空间交叉设置,这样便形成了一个高度差,产生空间交错,进而避免各相导流体的相序互换成错误相序位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导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导电装置的去掉部分零件后输入端的第一种排布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导电装置的去掉部分零件后输入端的第二种排布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导电装置的去掉部分零件后输入端的第三种排布方式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10、互感器;21、连接柱;31、第一绝缘体;32、第二绝缘体;41、N相输入导流体;42、A相输入导流体;43、B相输入导流体;44、C相输入导流体;51、N相输出导流体;52、A相输出导流体;53、B相输出导流体;54、C相输出导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导电装置,包括:电流输入端、电流输出端、互感器10和连接件,电流输入端包括四相输入导流体;电流输出端与电流输入端相对设置并包括四相输出导流体;互感器10,具有圆形通孔,互感器10设置在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之间;连接件,位于圆形通孔中,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连接件上;其中,四相输入导流体和四相输出导流体位于互感器10相对两侧且其自由端位于不同平面上,外侧的相邻的两个输入导流体的固定端不在同一平面内并空间交叉设置,四相输出导流体的固定端在同一平面内。

电流输入端与电流输出端的导流体不在互感器10水平中心平面的同一侧时,电流输入端的各相导流体与电流输出端的各相导流体的相序不能一一对应,进而导致相序位置互换,这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导电装置的外侧相邻的两个输入导流体的固定端不在同一平面内并为空间交叉设置,这样便形成了一个高度差,产生空间交错,进而避免各相导流体的相序互换成错误相序位置。

具体地,四相输入导流体的自由端所在平面高于互感器10的水平中心平面;四相输出导流体的自由端所在平面低于互感器10的水平中心平面。这种设置方式可以满足一些产品的结构形式,使其使用方便且外观比较美观。

具体地,连接件包括:四个连接柱21,四个连接柱21拼成一圆柱体结构,每个连接柱21连接一对相序相对应的输入导流体和输出导流体。每个连接柱21上设有连接孔,紧固件穿设在导流体和连接柱21上,这样便可以通过紧固件将各相导流体固定在连接柱21上,紧固件可以是螺钉,也可以是其它具有紧固功能的零件。

具体地,导电装置还包括绝缘件,绝缘件套设在互感器10的两侧。绝缘件可以实现绝缘功能,并使各相导流体的相序不会产生干涉。

具体地,绝缘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绝缘体31和第二绝缘体32,第一绝缘体31和第二绝缘体32相向的一侧分别具有缺口,两个缺口围成一长孔,互感器10从长孔中穿出。第一绝缘体31和第二绝缘体32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二者再将互感器10夹紧,进而使得第一绝缘体31、互感器10和第二绝缘体32三者固定在一起,绝缘件可以实现绝缘功能,并使各相导流体的相序不会产生干涉。

具体地,输入导流体和输出导流体的自由端均向远离互感器10的一侧弯折。这样可以方便各相导流体与其它零件进行固定连接。

具体地,输入导流体和输出导流体的自由端均具有连接孔。连接孔未在附图中示出,连接孔便于将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的导电装置与其它电器元件进行固定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地,四相输入导流体为N相输入导流体41、A相输入导流体42、B相输入导流体43和C相输入导流体44;四相输出导流体包括:与N相输入导流体41相序对应的N相输出导流体51、与A相输入导流体42相序对应的A相输出导流体52、与B相输入导流体43相序对应的B相输出导流体53和与C相输入导流体44相序对应的C相输出导流体54;N相输入导流体41、A相输入导流体42、B相输入导流体43和C相输入导流体44的自由端并排设置,N相输出导流体51、A相输出导流体52、B相输出导流体53和C相输出导流体54的自由端并排设置且为直板结构,N相输入导流体41和C相输入导流体44的固定端相向设置且均为L型。当然,各相导流体的形状也可以是其它便于使用的结构。

具体地,A相输入导流体42和B相输入导流体43的固定端相向设置。当然,也可以是其它便于使用的结构。

具体地,N相输出导流体51、A相输出导流体52、B相输出导流体53和C相输出导流体54的固定端相向设置且均为L型,N相输出导流体51、N相输出导流体51、N相输出导流体51和N相输出导流体51的自由端均为直板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它便于使用的结构。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提供第二种导电装置输入端的排布方式,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变形,改变N相输入导流体41和A相输入导流体42的位置,从而形成第二种导电装置输入端的排布方式;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提供第三种导电装置输入端的排布方式,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基础上的变形,改变B相输入导流体43和C相输入导流体44的位置,从而形成第三种导电装置输入端的排布方式。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以上实施例均可以将电流输入端的结构与电流输出端的结构进行互换。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