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气设备的地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8930发布日期:2019-02-26 17:54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气设备的地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埋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气设备的地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尤其是蓄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发展与使用,装载该蓄电池的工具也需要进行配套的开发与设计,目前已知的电气设备如蓄电池多储备在地上箱体中,这也间接导致其在防水、散热、排气等方面相互矛盾,而且有易被盗取的风险。如今部分省份的少部分基站开始采用地埋箱式结构。但是目前公开的地埋箱其密闭箱体做工粗糙、简陋,采用钢制品,不耐酸碱,且易腐蚀生锈、易进水;难以满足其长久的使用要求。还有部分的地埋箱采用简易钢材的整体结构设计,虽然其可以满足密封性的要求,但由于钢材的比重大,导致制备得到的地埋箱笨重、体积大、运输困难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承压强度高、可拆卸、耐酸碱腐蚀、防水、密封性能好的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用于电气设备的地埋箱。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地埋箱,所述地埋箱包括箱体、箱盖和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设置于箱体内,并与箱体和箱盖内表面贴合;所述箱体和所述箱盖由塑料制成,所述支撑框架由金属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框架包括:

上框架、下框架、横梁、第一侧支架、第二侧支架、第一外档条和第二外档条;

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侧支架包括底边和与底边垂直设置的两条侧边;所述第二侧支架包括底边和与底边垂直设置的两条侧边;

所述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沿垂直方向,相互平行地设置在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并与上框架和下框架固定连接;

所述横梁设置在所述下框架上方,并与第一侧支架的底边和第二侧支架的底边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外档条与第一侧支架的一侧侧边和第二侧支架的同侧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档条与第一侧支架的另一侧侧边和第二侧支架的同侧侧边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连接为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框架为四边形框架结构;优选地,所述上框架内设置至少一条横向加强筋和/或至少一条纵向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框架由方通或扁通焊接制备得到,且在上框架的顶点处开设螺孔,用于螺接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所述上框架例如可以为由方通或扁通焊接得到的长方形框架结构或正方形框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下框架包括两条平行的外边框和垂直设置于外边框之间的加强筋。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的数量可以是一条或多条,当设置多条加强筋时,所述多条加强筋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下框架由方通或扁通焊接制备得到,且在其中一条外边框的两端设置第一连接部,在另一条外边框的两端设置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开设螺孔,用于螺接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以沿垂直方向向上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第一侧支架的一侧侧边和第二侧支架的同侧侧边;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第一侧支架的另一侧侧边和第二侧支架的同侧侧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支架还包括至少一条与底边平行的横向加强筋;若为多个横向加强筋时,多个横向加强筋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侧支架还包括至少一条与底边平行的横向加强筋;若为多个横向加强筋时,多个横向加强筋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由方通或扁通焊接制备得到。所述第一侧支架的底边和所述第二侧支架的底边上分别开设螺孔,用于螺接横梁;所述第一侧支架的侧边和所述第二侧支架的侧边上分别开设螺孔,用于螺接下框架、第一外档条和第二外档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外档条和第二外档条均由方通或扁通制备得到,且在第一外档条的两端设置第三连接部,在第二外档条的两端设置第四连接部,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上开设螺孔,用于螺接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可以沿垂直方向向上延伸,也可以沿垂直方向向下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连接第一侧支架的一侧侧边和第二侧支架的同侧侧边;所述第四连接部用于连接第一侧支架的另一侧侧边和第二侧支架的同侧侧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外档条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为多个时,多个第一外档条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外档条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为多个时,多个第二外档条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横梁由方通或扁通制备得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横梁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为多个时,多个横梁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螺丝为六角螺丝;所述螺丝的材质为不锈钢或为经过表面防锈处理后的碳钢等材质,其目的是防止其在地下被腐蚀。在螺丝端部设置封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箱体与箱盖相互连接的端面设有第一螺栓孔和第一密封垫圈,螺栓穿过第一螺栓孔和第一密封垫圈将所述箱体与箱盖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箱体与箱盖相互连接的端面设有第二螺栓孔、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二密封垫圈和第三密封垫圈;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沿箱体与箱盖相互连接的端面四周设置,且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分别设置于第二螺栓孔两侧,第二密封垫圈和所述第一卡槽相适配,第三密封垫圈和所述第二卡槽相适配;螺栓穿过第二螺栓孔将所述箱体与箱盖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邻两个螺栓孔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2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箱体侧壁设置开口,用于布置连接电揽或与其他组件相连。所述开口的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其可以根据具体设计进行合理的选择,示例性地,所述开口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以上。若为多个开口时,多个开口的位置可以在同一个侧壁分布,也可以在相邻两个侧壁分布,也可以在相对两个侧壁分布,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箱体通过雕刻机和折弯机成型,并通过聚丙烯焊条焊接。示例性地,通过雕刻机雕刻出所需尺寸的板材,折弯机对板材进行折弯成型,最后对折弯成型的材料进行焊条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螺栓的材质为聚丙烯。所述方通或扁通的材质为不锈钢或为经过表面防锈处理后的碳钢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框架表面涂覆一层防腐材料,例如采用喷塑处理或喷漆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气设备的地埋箱,所述地埋箱内置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拆卸和安装,且支撑强度大;当所述的地埋箱置于地下时,可以提高箱体承压强度,高达2吨以上;由于所述支撑框架可拆卸,故有利于运输,且所述支撑框架表面采用喷塑处理和/或喷漆处理,螺丝螺栓采用不锈钢材料有效防锈。较现有技术中只由厚重的金属材质的箱体和箱盖组成的地埋箱,其具有质量较轻,易于运输和移动较为方便。

所述地埋箱中的箱体与箱盖通过密封垫圈和/或槽体结构密封连接,其密封等级可以达到IP67以上;且其整体美观、且具有防潮防水防尘的特性,耐腐蚀耐高湿低温的功能;不仅如此,所述箱体和箱盖易于加工,尺寸不受加工条件的限制,有效减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地埋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上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下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地埋箱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1-8中,所述的附图标记如下:

1-箱体;2-箱盖;3-第一密封垫圈;31-第二密封垫圈;32-第三密封垫圈;4-第一螺栓孔;41-第二螺栓孔;5-螺栓;6-支撑框架;61-上框架;62-下框架;63-横梁;64-第一侧支架;64’-第二侧支架;65-第一外档条;65’-第二外档条;66-螺丝;67-封帽;7-开口;8-电气设备;91-第一卡槽;92-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制备方法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下列实施例仅为示例性地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凡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旨在保护的范围内。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材料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并非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埋箱,所述地埋箱包括箱体1、箱盖2和支撑框架6;所述支撑框架6设置于箱体1内,并与箱体1和箱盖2内表面贴合;所述箱体1和所述箱盖2由塑料制成,所述支撑框架6由金属制成;所述支撑框架6内置电气设备8;所述支撑框架6包括:

上框架61、下框架62、横梁63、第一侧支架64、第二侧支架64’、第一外档条65和第二外档条65’;所述上框架61和下框架62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侧支架64包括底边和与底边垂直设置的两条侧边;所述第二侧支架64’包括底边和与底边垂直设置的两条侧边;

所述第一侧支架64和第二侧支架64’沿垂直方向,相互平行地设置在上框架61和下框架62之间,并与上框架61和下框架62固定连接;

所述横梁63设置在所述下框架62上方,并与第一侧支架64的底边和第二侧支架64’的底边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外档条65与第一侧支架64的一侧侧边和第二侧支架64’的同侧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档条65’与第一侧支架64的另一侧侧边和第二侧支架64’的同侧侧边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框架61为四边形框架结构;优选地,所述上框架61内设置至少一条横向加强筋和/或至少一条纵向加强筋;所述上框架61由方通或扁通焊接制备得到,且在上框架61的顶点处开设螺孔,用于螺接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所述上框架61例如可以为由方通或扁通焊接得到的长方形框架结构或正方形框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下框架62包括两条平行的外边框和垂直设置于外边框之间的加强筋。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的数量可以是一条或多条,当设置多条加强筋时,所述多条加强筋平行设置;所述下框架62由方通或扁通焊接制备得到,且在其中一条外边框的两端设置第一连接部,在另一条外边框的两端设置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开设螺孔,用于螺接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以沿垂直方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第一侧支架的一侧侧边和第二侧支架的同侧侧边;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第一侧支架的另一侧侧边和第二侧支架的同侧侧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支架64还包括至少一条与底边平行的横向加强筋;若为多个横向加强筋时,多个横向加强筋平行设置;所述第二侧支架64’还包括至少一条与底边平行的横向加强筋;若为多个横向加强筋时,多个横向加强筋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侧支架64和第二侧支架64’由方通或扁通焊接制备得到。所述第一侧支架64的底边和所述第二侧支架64’的底边上分别开设螺孔,用于螺接横梁63;所述第一侧支架64的侧边和所述第二侧支架64’的侧边上分别开设螺孔,用于螺接下框架62、第一外档条65和第二外档条6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外档条65和第二外档条65’均由方通或扁通制备得到,且在第一外档条65的两端设置第三连接部,在第二外档条65’的两端设置第四连接部,在所述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上开设螺孔,用于螺接第一侧支架和第二侧支架;所述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可以沿垂直方向向上延伸,也可以沿垂直方向向下延伸;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连接第一侧支架的一侧侧边和第二侧支架的同侧侧边;所述第四连接部用于连接第一侧支架的另一侧侧边和第二侧支架的同侧侧边;所述第一外档条65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为多个时,多个第一外档条65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外档条65’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为多个时,多个第二外档条65’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横梁63由方通或扁通制备得到;所述横梁6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为多个时,多个横梁63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螺丝66为六角螺丝;所述螺丝的材质为不锈钢或为经过表面防锈处理后的碳钢等材质,其目的是防止其在地下被腐蚀。在螺丝66端部设置封帽6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箱体1与箱盖2相互连接的端面设有第一螺栓孔4和第一密封垫圈3,螺栓5穿过第一螺栓孔4和第一密封垫圈3将所述箱体1与箱盖2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箱体1与箱盖2相互连接的端面设有第二螺栓孔41、第一卡槽91、第二卡槽92、第二密封垫圈31和第三密封垫圈32;所述第一卡槽91和第二卡槽92沿箱体1与箱盖2相互连接的端面四周设置,且所述第一卡槽91和第二卡槽92分别设置于第二螺栓孔41两侧,所述第二密封垫圈31设置在第一卡槽91内,所述第三密封垫圈32设置在第二卡槽92内,且密封垫圈与卡槽相适配;螺栓5穿过第二螺栓孔41将所述箱体1与箱盖2固定连接,所述螺栓孔间隔200mm。

对实施例1的地埋箱进行承压能力测试,承重的测试方法参考GB/T5737-1995中的方法进行的,其测试结果为可以承压2吨。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的地埋箱的装配方法,首先装配支撑框架6暂时不装配上框架61;将支撑框架6放置于箱体1内并将电池装入支撑框架6中,接着安装上框架61及上框架上的封帽;任选地,装配其他的配件;在箱体1与箱盖2相互连接的端面安装第一密封垫圈3,并用螺栓紧固箱体1和箱盖2,即实现地埋箱的装配过程,将其放置于地下等场所即可。

具体地,在装配支撑框架6时,具体可以为如下步骤:

以下框架62为基准进行安装,首选安装第一侧支架64和第二侧支架64’,即以螺接的方式将第一侧支架64和第二侧支架64’与下框架62固定连接;

随后安装第一外档条65与所述第二外档条65’,同样采用螺接的方式将其与第一侧支架64和第二侧支架64’固定连接;再然后安装横梁63,将其与第一侧支架64和第二侧支架64’螺接;最后安装封帽;将电池置于此时的支撑框架6内部,再安装上框架61。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