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聚酰胺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8899发布日期:2019-02-26 17:54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聚酰胺薄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软包装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聚酰胺薄膜。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所用的外包装材料为铝塑膜,其结构多为三部分:基础层、镀铝层、热封层,如专利CN104485430A和CN106183300A所示。基础层所用材料多为聚酰胺薄膜,在制备锂电池的过程中有一步电解液灌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电解液滴落到聚酰胺薄膜的问题,造成铝塑膜发白、翘边等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会采取在聚酰胺薄膜外面复合一层聚酯薄膜,如专利 CN106207019A所示;或聚烯烃薄膜,如专利CN104241556A所示。但是复合聚酯的聚酰胺薄膜一般采用胶水粘固聚酯层,胶水层厚度大多达到3μm,这导致聚酰胺薄膜的厚度增加,经济性差。而复合聚烯烃的聚酰胺薄膜,在170℃的热封温度下可能会融化黏在热封机上,若热封温度太低,又会导致热封强度不够。因而大部分聚酰胺薄膜并未在外层复合聚酯薄膜或聚烯烃薄膜,仍存在耐电解液性能差的问题。此外,聚酰胺薄膜含有酰胺基团,酰胺基团易和水分形成氢键,导致聚酰胺薄膜存在易吸湿发皱的问题。综上所述,现有的聚酰胺薄膜大部分仍存在耐电解液性能差、易吸水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的聚酰胺薄膜耐电解液性能差、易吸水变形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聚酰胺薄膜,包括三层结构;所述三层结构依次为钝化层、镀铝层和基材层;所述钝化层由钝化液烘干制得。

进一步地,所述钝化层的厚度为0.5~3μm。

进一步地,所述镀铝层为纯铝层。

进一步地,所述镀铝层的厚度为0.04~0.07μm。

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为纯聚酰胺树脂层。

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厚度为10~30μm。

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上下表面均经过电晕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的电晕值>52达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聚酰胺薄膜,包括三层结构依次为钝化层、镀铝层和基材层,钝化层起到钝化镀铝层,使镀铝层可以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镀铝层具有阻湿、阻氧保护基材层的作用,基材层是构成薄膜的主体。通过三层结构的配合使得聚酰胺薄膜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性能好、吸水率低、尺寸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聚酰胺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钝化层 2镀铝层 3基材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聚酰胺薄膜,包括三层结构;所述三层结构依次为钝化层1、镀铝层2和基材层3;所述钝化层1由钝化液烘干制得。

优选地,所述镀铝层2为纯铝层

优选地,所述基材层3为纯聚酰胺树脂层。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基材层3的表面覆盖有一层镀铝层2,镀铝层2 表面涂布有钝化液,钝化液经过烘干形成一层钝化层1;钝化层1能够提高镀铝层2的抗蚀性,从而提高了聚酰胺薄膜的耐电池电解液腐蚀能力;镀铝层2 覆盖基材层3的表面,进而阻隔聚酰胺薄膜和空气中的水分接触,减少聚酰胺薄膜吸水,同时镀铝层2覆盖基材层3的表面,对基材层3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能够削弱尺寸收缩的效果。

钝化层1采用市售的钝化液制成。钝化液是一种能使金属表面呈钝态的溶液。一般用于镀锌、镀镉和其他镀层的镀后处理。目的是在镀层表面形成能阻止金属正常反应的表面状态,提高其抗蚀性,并增加产品美观。例如,市售的三价铬钝化液可作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钝化液。

镀铝层2可以选用铝、铝合金等现有的铝制材料制得的镀铝层,较佳地,镀铝层2选用100%铝材制得的纯铝层。

基材层3可以选用聚酰胺、聚酯-聚酰胺共聚物等现有的聚酰胺树脂材料制得的聚酰胺树脂膜层,较佳地,基材层3选用100%聚酰胺树脂制得的纯聚酰胺树脂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聚酰胺薄膜,包括三层结构依次为钝化层、镀铝层和基材层,钝化层用于钝化镀铝层,使镀铝层可以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镀铝层具有阻湿、阻氧保护基材层的作用,基材层是构成薄膜的主体。通过三层结构的配合使得聚酰胺薄膜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性能好、吸水率低、尺寸稳定性好。

优选地,所述钝化层1的厚度为0.5~3μm。

优选地,所述镀铝层2的厚度为0.04~0.07μm。

优选地,所述基材层3厚度为10~30μm。

具体实施时,经过多次实验数据对比及结合聚酰胺薄膜的生产成本可知,钝化层1的厚度为0.5~3μm,镀铝层2的厚度为0.04~0.07μm,基材层3 厚度为10~30μm,该聚酰胺薄膜性价比高。

优选地,所述基材层3上下表面均经过电晕处理。

优选地,所述基材层3的电晕值>52达因。

具体实施时,基材层3的上下表面均经过电晕处理,使得基材层3的上下表面形成极性的表面层以提高其表面能。较佳地,控制基材层3的电晕值大于 52达因,使得基材层3的达到印刷要求。

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易获得本实用新型的聚酰胺薄膜,本实用新型还介绍了一种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聚酰胺薄膜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将基材层拿到真空镀铝机中进行真空镀铝,镀铝层厚度为0.04~ 0.07μm。

第二步:在镀铝后的镀层表面涂布一层钝化液,然后进行烘干,形成钝化层,钝化层的厚度为0.5~2μm。收卷后的聚酰胺薄膜在钝化层的一面就可以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检测实验:

实施例1:

基材层的厚度为10μm的聚酰胺薄膜,镀铝层的厚度为0.04μm,钝化层的厚度为1μm。

实施例2:

基材层的厚度为15μm的聚酰胺薄膜,镀铝层的厚度为0.05μm,钝化层的厚度为1.5μm。

实施例3:

基材层的厚度为25μm的聚酰胺薄膜,镀铝层的厚度为0.06μm,钝化层的厚度为2μm。

比较例1

市售15μm聚酰胺薄膜。

比较例2

市售25μm聚酰胺薄膜。

表1

观察薄膜未出现凹陷记录为○,观察薄膜出现凹陷记录为#。

由上表可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聚酰胺薄膜与市售的聚酰胺薄膜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聚酰胺薄膜具有更好的耐电解液性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