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断负极实现供电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4256发布日期:2019-01-16 00:14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断负极实现供电的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断负极实现供电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市电连入不方便的地方,供电控制则大部分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加电池组的供电搭配方式,单独搭配大容量的充电电池组也是非常常见。同时当前物联网技术应用一般都是由多子系统组成结构,不同的子系统完成不同的功能应用并且安装在不同的环境,子系统之间通过常用的通信总线联通。在市电连入不方便地方的供电系统中子系统之间的共地处理和电池供电系统的设计也各有千秋,有的是关断负极,有的是关断正极,有的则是双极关断,可以看出在物联网的应用场景中,多系统共地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相对庞大的和相对复杂的物联网系统,其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设计、生产厂商也存在设计上的差异。除了标准的通信接口有设计的标准指导,在其供电的负极(地)和供电的正极的处理则没有规范的设计指导,从而当客户选用的智能网关系统和其他的子系统的搭配组成大的物联网系统进行共地处理会引起智能网关系统和互联的其他子系统之间出现稳定性、功能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断负极实现供电的控制系统,使得只关断负极供电时,智能网关系统和互联的其他子系统之间不会出现稳定性、功能性的问题。

为实现该目的,提供了一种通断负极实现供电的控制系统,包括电池组和与电池组连接用于对电池组进行实时监测及管理的BMS系统,还包括分别与电池组的正负极连接用于对电机系统进行控制的电机控制系统、用于用户信息登记的RFID系统和用于数据接收和发送及将控制信息和配置信息下发到各子系统的智能网关系统,所述电池组的负极端设置MOS管开关模块并且电池组的负极端通过MOS管开关模块与电机控制系统、RFID系统和智能网关系统连接;所述智能网关系统分别与BMS系统、电机控制系统、RFID系统信号连接,电机控制系统分别与BMS系统和RFID系统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智能网关系统包括用于信息处理的处理系统、用于拨号连接到广域网和接入云平台的LTE系统、用于提供工作电压的供电模块、用于与BMS 系统和电机控制系统以及RFID系统进行连接的接口保护电路,所述处理系统与 LTE系统连接形成与外部进行通信的系统,所述处理系统通过一隔离电路与接口保护电路连接形成信息下发和检测信息接收的系统,所述供电模块分别与处理系统和LTE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供电模块的正极与电池组正极连接并且供电模块的负极通过 MOS管开关模块与电池组负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供电模块设置有电压转换芯片。

优选地,所述处理系统为MPU。

优选地,所述MOS管开关模块与智能网关系统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智能网关系统通过RS485总线与RFID系统连接,所述智能网关系统通过RS232总线与电机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智能网关系统通过I2C总线与BMS 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BMS系统还通过CAN总线与智能网关系统和电机控制系统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组的负极端设置MOS管开关模块并且电池组的负极端通过MOS管开关模块与电机控制系统、RFID系统和智能网关系统连接,在只关断负极供电时,智能网关系统和互联的其他子系统之间不会出现稳定性、功能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RFID系统实现登录启动个子系统,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智能网关系统能够有效的进行远程智能控制,并且通过智能网关系统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智能综合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智能网关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任何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断负极实现供电的控制系统,包括电池组1和与电池组1连接用于对电池组1进行实时监测及管理的BMS系统2,还包括分别与电池组1的正负极连接用于对电机系统6进行控制的电机控制系统4、用于用户信息登记的RFID系统5和用于数据接收和发送及将控制信息和配置信息下发到各子系统的智能网关系统7,电池组1的负极端设置MOS管开关模块3并且电池组1的负极端通过MOS管开关模块3与电机控制系统4、RFID系统5和智能网关系统7连接;智能网关系统7分别与BMS系统2、电机控制系统4、RFID系统5信号连接,电机控制系统4分别与BMS系统2和RFID系统5信号连接。MOS管开关模块3 与智能网关系统7信号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BMS系统2用于完成电池组1状态信息的参数采集,并且监测电池的续航情况。电池组1是各组单个的电池实现串联的组合电池,其中包括分别与BMS系统2信号连接的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MOS管开关模块3还设置有手动控制按钮,实现完成类似于机械开关一样功能,从而在只关断负极供电时,实现多系统共地互联的稳定、安全、可靠的系统集成。RFID系统5设置有RFID卡,通过通讯获取用户信息和进行激活整个控制系统的工作。智能网关系统7用于完成接收云端远程数据的分发、传感器数据的初级清洗后打包上传到云端实现云端指令下发到各个子系统的控制操作。电机系统6为给外部机械装置转动提供动力的动力系统,电机控制系统4对电机系统6中各电机的工作进行集中控制连接。

智能网关系统7包括用于信息处理的处理系统73、用于拨号连接到广域网和接入云平台的LTE系统74、用于提供工作电压的供电模块75、用于与BMS系统2和电机控制系统4以及RFID系统5进行连接的接口保护电路71,处理系统73与LTE系统74连接形成与外部进行通信的系统,处理系统73通过一隔离电路72与接口保护电路71连接形成信息下发和检测信息接收的系统,供电模块75分别与处理系统73和LTE系统74连接。供电模块75的正极与电池组1正极连接并且供电模块75 的负极通过MOS管开关模块3与电池组1负极连接。供电模块75设置有电压转换芯片,为智能网关系统7内的各系统和电路提供合适的电压。此外,供电模块75内还可以设置备用电池,避免断电出现操作中断的故障。处理系统73为MPU。接口保护电路71中设置保护接口芯片电路,提供在恶劣的环境下对电路的保护。隔离电路72提供安全、可靠的共地互联的隔离地。

智能网关系统7通过RS485总线与RFID系统5连接,智能网关系统7通过RS232 总线与电机控制系统4连接,智能网关系统7通过I2C总线与BMS系统2连接。BMS 系统2还通过CAN总线与智能网关系统7和电机控制系统4连接。通过不同的通信方式连接,使得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传输更加相对独立稳定,避免出现数据传输混乱。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