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焊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00521发布日期:2018-12-18 21:37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焊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线路板的电子元件连接领域,具体涉及到用于线路板直焊连接的一种直焊端子。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智能厨房家电产品越来越普及,厨房家电产品主要在内部设置线路板来实现智能控制,目前厨房家电产品内的线路板的线束有部分为通过端子焊接在线路板上的形式连接,线束连接端子后焊接在线路板上,线束主要为导线,端子焊接在线路板上,其中当线路板在经过自动焊接设备的波峰焊后,容易出现线束脱落、焊接单边偏位的问题,且线束很容易出现半边焊的问题,导致不良率很高、成本增高,需要手动再补焊锡来实现端子完全固定在线路板上,进而实现线束的连接固定,上述问题导致线路板的生产成本增加较大,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焊端子,主要解决现有的端子与导线连接后焊接在线路板上容易出现线束脱落、焊接单边偏位、半边焊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直焊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压接导线的压接部,直焊端子的底部端面设置有用于导向的导向部,且设置有用于限位的限位部,导向部相对直焊端子的底部端面呈一角度B,90°≤B<180°,限位部相对直焊端子的底部端面呈一角度A, 0°<A≤90°。

前述的一种直焊端子,所述导向部与限位部之间相对呈一距离H,1.5mm≤H≤2.5mm。

前述的一种直焊端子,所述导向部和/或限位部的数量为一个及以上。

前述的一种直焊端子,所述导向部和限位部设置为方形结构或圆弧形结构。

前述的一种直焊端子,所述压接部包覆导线压接后形成三角形结构。

前述的一种直焊端子,所述120°≤B≤170°和/或30°≤A≤80°。

前述的一种直焊端子,所述压接部的数量为一个及以上,且设置为敞口的V型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一种直焊端子,主要在直焊端子的底部端面设置导向部和限位部,直焊端子主要连接导线并焊接在线路板上,限位部和导向部与直焊端子的底部端面均设置有一角度,使得导向部和限位部相对直焊端子的底部端面倾斜设置,使得直焊端子安装在线路板上时实现把直焊端子卡接在线路板上,防止直焊端子在线路板上偏移活动,使得直焊端子在过自动焊接设备的波峰焊后不会出现松动或焊接单边偏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一种直焊端子主要在于直焊端子压接导线后使得被压接的部位出现三角形的结构,当直焊端子预装到线路板上的通孔内时,可放置直焊端子松动偏移,有利于焊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了直焊端子与线路板之间的焊接良品率,成本更低,不会出现半边焊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直焊端子的正视图;

图2为直焊端子的仰视图;

图3为直焊端子与导线之间压接后的示意图;

图4为直焊端子压接导线后在图3中M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直焊端子预装到线路板上的示意图;

图6为直焊端子的示意图;

图7为直焊端子竖直安装在线路板上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直焊端子,101-压接部,102-限位部,103-导向部,2-导线,3-线路板, 30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焊端子1,如图1至图8构成所示,包括用于压接导线2 的压接部101,直焊端子1的底部端面设置有用于导向的导向部103,且设置有用于限位的限位部102,导向部103相对直焊端子1的底部端面呈一角度B,90°≤B<180°,限位部 102相对直焊端子1的底部端面呈一角度A,0°<A≤90°。

所述导向部103与限位部102之间相对呈一距离H,1.5mm≤H≤2.5mm,所述导向部103和/或限位部102的数量为一个及以上,所述导向部103和限位部102设置为方形结构或圆弧形结构,所述压接部101包覆导线2压接后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120°≤B≤170°和 /或30°≤A≤80°,所述压接部101的数量为一个及以上,且设置为敞口的V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直焊端子1主要用于压接导线2,实现直焊端子1与导线2之间的连接,直焊端子1连接导线2后直接焊接在线路板3上,主要在线路板3上设置放置直焊端子 1的通孔301,直焊端子1的下端直接插接在通孔301内,然后线路板3经过自动焊接设备的波峰焊后使得直焊端子1直接焊接在线路板3上导通,且焊接连接可靠,不会松动或焊接单边偏移,主要在直焊端子1上设置压接部101,压接部101实现对导线2的包覆压接,压接部101的数量为一个及以上,可根据压接长度来对应设置多个压接部101,主要在于压接部101设置为敞口的V型结构,使得压接部101在压接导线2后形成三角形结构,直焊端子1的压接部101三角形结构放置到线路板3的通孔301内可防止直焊端子1在通孔301 内周向旋转晃动,起到限位的作用,可选的,通孔301的直径为2mm时,三角形结构的限位效果最好。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直焊端子1设置压接部101,压接部101主要用于压接导线2使得导线2与直焊端子1之间压接连接,把导线2固定连接在直焊端子1上,导线2可以为单一的导线2,也可以为多根导线2组合在一起的导线2;均可实现直焊端子1与导线2之间的压接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直焊端子1设置导向部103和限位部102,导向部103主要用于直焊端子1安装到线路板3上的通孔301内时的导向,以及安装到线路板3上的通孔301后的下部限位的作用,主要实现导向部103向上顶住线路板3的下部端面,限位部102主要起到当直焊端子1安装到线路上的通孔301内实现上部的限位压接的作用,主要实现限位部102 向下压接在线路板3的上部端面,进一步的实现直焊端子1压接限位固定在线路板3上的通孔301内,防止直焊端子1的松动或脱落,导向部103和限位部102设置为方形结构或弧形结构均可实现直焊端子1限位压接在线路板3上的通孔301内。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导向部103相对直焊端子1的底部端面呈一角度B,90°≤B<180°,可选的,120°≤B≤170°,此时主要B为钝角,其安装导向效果较好,对线路板3的下部端面的支撑效果更好;限位部102相对直焊端子1的底部端面呈一角度A,0°<A≤90°,可选的,30°≤A≤80°,此时主要A为锐角,其安装限位效果较好,对线路板3上部端面的压接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导向部103与限位部102之间形成一定的距离H,该段距离与线路板 3匹配压接,1.5mm≤H≤2.5mm,可选的,H为2mm时,压接效果较好,直焊端子1不会出现松动或脱离的风险,线路板3上主板的厚度一般设置在2mm左右,此时对应设置的 H的高度匹配线路板3压接效果最好。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方案通过设置压接部101实现对导线2的压接固定,实现直焊端子1与导线2之间的压接连接固定,在直焊端子1的底部端面设置导向部103和限位部102 来实现直焊端子1限位压接在线路板3的通孔301内,主要为直焊端子1的一端连接导线2,且直焊端子1的一端向下插接到线路板3上的通孔301内,导向部103起到导向的作用,限位部102起到压接限位的作用,使得直焊端子1在通孔301内不会出现上下偏移松动的问题,且还在于直焊端子1的压接部101在压接导线2后出现的三角形结构,使得直焊端子1 安装在通孔301内不会出现在通孔301内旋转的问题,三角形结构起到防止直焊端子1在通孔301内任意转动的效果,进一步的提升了直焊端子1安装在线路板3上的通孔301内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