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焊带用反光膜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0236发布日期:2018-12-21 19:57阅读:1524来源:国知局
光伏组件焊带用反光膜及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组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焊带用反光膜以及包括该光伏组件焊带用反光膜的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不断消耗和能源价格的上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当今能源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由于太阳能具有无污染、无地域性限制、取之不竭等优点,研究太阳能发电成为开发新能源的热门方向之一。现阶段中,利用太阳能电池发电是人们使用太阳能的一种主要方式。而随着光伏技术不断的发展,作为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的光伏组件产品得到了快速的开发。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光伏组件、控制器、逆变器组成,光伏组件是其中的核心单元。而光伏组件中的光伏焊带应用于光伏组件电池片之间的连接,发挥着导电聚电的作用。但是由于焊带的非透明性,照射到焊带表面的入射光会被反射至光伏组件外,导致这部分光线无法被电池片吸收,从而降低了电池片的效率,最终影响组件的输出功率。

为了降低这一部分对组件输出功率的影响,目前行业内一般采用两种方式:1)如中国专利号201510366155.1、专利名称为“反光焊带及太阳能组件”的发明专利所描述的,先在焊带铜基表面压延形成反射花纹,再通过铜基表面镀锡处理形成反光焊带,这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铜基带表面无法形成较好的反射微结构,而且由于镀锡层需要具有一定厚度来保证焊接强度,铜基带表面的反射花纹可能难以显现完全,影响最终的漫反射效果;2)又如中国专利号201611201825.5、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焊带上的反光膜”的发明专利中所描述的,通过在焊带表面粘接一层反光膜,包括下方的4粘接层、中间的2基材层和上方的反射层3,如图1所示,来实现漫反射效果,但是采用这种方式时,考虑到制作工艺中反光膜的定位问题,反光膜的宽度要比焊带宽才能得以实施,这样会导致遮光面积增加,减少电池片的受光面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焊带用反光膜,其能够减少遮光面积、增加焊带侧面的反光面积,且能够防止反光膜在光伏组件层压过程中发生偏移。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组件焊带用反光膜,反光膜包括基材层、位于基材层上表面和侧面的反射层以及位于所述基材层下表面的粘接层,所述反射层包括微结构层以及位于所述微结构层上的反光层,所述基材层的宽度小于所述反射层的水平投影宽度,所述基材层被包覆在所述反射层和所述粘接层之间。微结构层为能够起到反光作用的如金字塔型、V型等的反光微结构,反光层为设置在微结构层上方的反光涂层或反光镀膜,以进一步加强反光效果。将基材层的宽度设置成小于反射层和粘接层的宽度,在将反光膜粘贴到焊带上的时候,经过加热的反光膜两侧会受热下垂,从而减少遮光面积。

优选地,所述粘接层的下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焊带相匹配的凹槽。通过采用预交联处理过的开设有凹槽的粘接层,可以避免反光膜在光伏组件层压过程中,由于热熔胶的流动而发生偏移。

更加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等于所述焊带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宽度中心线与所述反射层的宽度中心线重合。

优选地,所述反射层宽度的水平投影宽度比所述基材层的宽度宽0.2-0.6mm。

优选地,所述反射层的水平投影宽度大于等于粘接层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基材层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所述粘接层的材质为热熔胶,如EVA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件和包覆所述光伏层压件边缘的边框,所述光伏层压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前板、前封装胶膜、电池层、后封装胶膜和背板,所述电池层包括电池片和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片的焊带,所述焊带的表面覆盖有如上所述的光伏组件焊带用反光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光伏组件焊带用反光膜,其结构设计合理,将基材层的宽度设置成小于反射层和粘接层的宽度,基材层被包覆在反射层和粘接层之间,在进行反光膜粘贴的时候,经过加热的反光膜两侧会受热下垂,从而减少遮光面积且增加了焊带侧面的反光面积,能够反射更多的入射光;通过采用预交联处理过的开设有凹槽的粘接层,可以避免反光膜在光伏组件层压过程中,由于热熔胶受热流动而发生偏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焊带用反光膜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焊带用反光膜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焊带用反光膜使用后的示意图;

其中:反光膜-1,基材层-2,反射层-3,微结构层-31,反光层-32,粘接层-4,凹槽-5,焊带-6,栅线-7,电池片-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2-3,本实施例的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光伏层压件和包覆光伏层压件边缘的边框,光伏层压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前板、前封装胶膜、电池层、后封装胶膜和背板,电池层包括电池片8和电性连接相邻电池片的焊带6,电池片8上具有栅线7,焊带6焊接在栅线7上,焊带6的表面覆盖有光伏组件焊带用反光膜1。

本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焊带用反光膜1,反光膜1包括基材层2、位于基材层2上表面和侧面的反射层3以及位于基材层2下表面的粘接层4,基材层2的宽度小于反射层3的水平投影宽度,基材层2被包覆在反射层3和粘接层4之间,如图2所示。将基材层2的宽度设置成小于反射层3和粘接层4的宽度,在将反光膜1粘贴到焊带6上的时候,经过加热的反光膜1两侧会受热下垂,从而减少遮光面积。本实施例中基材层2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粘接层4的材质为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热熔胶。

本实施例中粘接层4的下表面开设有与焊带6相匹配的凹槽5,且凹槽5部分的EVA经过预交联处理以减少其受热后的流动性。凹槽5的深度小于等于焊带6的高度。本实施例中焊带6的宽度为0.8mm,凹槽5的宽度为0.9mm。通过采用预交联处理过的开设有凹槽5的粘接层4,可以避免反光膜1在光伏组件层压过程中,由于热熔胶的流动而发生偏移。

反射层3包括微结构层31以及位于微结构层31上的反光层32,微结构层31为能够起到反光作用的如金字塔型、V型等的反光微结构,反光层32为设置在微结构层31上方的反光涂层或反光镀膜,以进一步加强反光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微结构层31为表面形成有三棱柱结构的丙烯酸树脂层,反光层32为在微结构层31表面真空蒸镀上的一层金属铝或者铝合金层。

基材层2宽度中心线与反射层3宽度中心线重合,反射层3宽度的水平投影宽度比基材层2的宽度宽0.2-0.6mm,反射层3的水平投影宽度大于等于粘接层4的宽度。本实施例中基材层2的宽度与凹槽5的宽度一致,均为0.9mm,反射层3的水平投影宽度和粘接层4的宽度均为1.2mm,基材层2的宽度中心线与反射层3和粘接层4的宽度中心线重合,即基材层2的左端距离反射层3和粘接层4的左端均为0.15mm,基材层2的右端距离反射层3和粘接层4的右端均为0.15mm。

以下简述本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焊带用反光膜的使用过程:

操作过程中,需要先对反光膜1进行加热,温度80℃-90℃,然后将其贴合至0.8mm宽度的焊带6表面,将粘接层4下表面开设的凹槽5对位于焊带6,然后进行光伏组件层压工序,温度为156℃。由于温度较高,反射层3宽于基材层2的部分会受热下垂,且粘接层4位于凹槽5两侧的部分会受热熔融,带动反射层3下垂部分向靠近焊带6或汇流条的侧面偏移,减少遮光面积且增加了焊带侧面的反光面积,能够反射更多的入射光,且由于凹槽5部分的EVA经过预交联处理,在层压时流动性低,可以防止反光膜1在层压工序时水平方向上的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光伏组件焊带用反光膜,其结构设计合理,将基材层的宽度设置成小于反射层和粘接层的宽度,基材层被包覆在反射层和粘接层之间,在进行反光膜粘贴的时候,经过加热的反光膜两侧会受热下垂,从而减少遮光面积且增加了焊带侧面的反光面积,能够反射更多的入射光;通过采用预交联处理过的开设有凹槽的粘接层,可以避免反光膜在光伏组件层压过程中,由于热熔胶受热流动而发生偏移。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