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SG快速连接器公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7351发布日期:2019-04-20 03:30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AISG快速连接器公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AISG快速连接器公座。



背景技术:

通讯设备间的信号传输需要中间媒介连接,通常采用连接器来实现两个设备间有线连接。现有的连接器多为螺纹锁紧结构,配合依靠螺母拧紧,导致配合锁紧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AISG快速连接器公座,以解决连接结构操作繁琐,连接速度慢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AISG快速连接器公座,包括外壳结构,外壳结构头部为连接端,尾部为线缆端,外壳结构从头部到尾部依次包括公头内壳、尾部外壳、尾部螺母,还包括有公头外壳可转动连接在公头内壳外,所述尾部外壳连接在公头内壳的尾部,尾部螺母连接在尾部外壳的尾部;

所述公头内壳内安装有公头胶芯和插针,插针插在公头胶芯内;

所述尾部外壳内安装有线夹;

连接端突出公头外壳外,公头外壳侧壁内设有斜滑槽,斜滑槽的开口延伸到公头外壳靠近连接端的一头。

进一步地,所述公头内壳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上安装有卡圈,所述公头外壳的内侧壁设有与卡圈匹配的第二卡槽,公头外壳通过卡圈可转动连接在公头内壳的外侧上,公头内壳靠近连接端的内侧壁设有向内凸起的定位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的宽度大于卡圈的宽度,公头外壳内圆周设有3个斜滑槽,斜滑槽的尽头是扣孔。

进一步地,所述公头内壳的尾端外侧设有第一螺纹,所述尾部外壳的前端内侧壁设有与第一螺纹匹配的第二螺纹;所述尾部外壳的尾端内侧壁设有第三螺纹,所述尾部螺母的前端外侧壁设有与第三螺纹匹配的第四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公头内壳和尾部外壳之间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尾部外壳内第三螺纹一侧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与尾部螺母之间设有防水结构,防水结构包括两个平垫圈和一个密封套,密封套位于两个平垫圈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公头胶芯设有2-14个芯孔,所述插孔插在芯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公头内壳内设有定位块,所述公头胶芯设有与定位块匹配的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公头胶芯靠近连接端的端面是配合界面,配合界面与连接端之间有距离,插针包括针端、插针中部、插针尾部,插针靠近连接端的一端是针端,插针针端突出配合界面又不超出连接端外;

插针中部外侧设有弹性倒扣件;

公头胶芯的芯孔内设有与弹性倒扣件匹配的限位块,

插针尾部是插接端,连接线缆的内导体。

进一步地,所述线夹包括线夹前部、线夹中部和线夹尾部,

所述线夹前部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线夹前部的上侧壁设有纵向的开槽;

所述线夹中部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均是剖开有槽口,保留左侧壁和右侧壁连接线夹前部和线夹尾部;

所述线夹尾部的上侧壁剖开,其下侧壁的横截面呈半圆状,且通过螺栓连接有弧形夹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把外壳结构整体设计呈圆棒状结构;公头外壳内侧设有斜滑槽能与匹配的母座进行卡扣连接,线缆端采用线夹以压接接线的方式来实现连接,满足了连接器快速连接的要求;设有限位块能防止公头胶心转动;设有弹性倒扣能防止插针松脱;尾部螺母和挡块能够锁紧防水结构即密封套和两个平垫圈。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公头外壳斜螺纹结构示意图;

图4是线夹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线夹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线夹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插针结构示意图;

图8是连接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以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8所示,AISG快速连接器公座,包括外壳结构,外壳结构头部为连接端1,尾部为线缆端2,外壳结构从头部到尾部依次包括公头内壳4、尾部外壳5、尾部螺母6,还包括有公头外壳3可转动连接在公头内壳4外,所述尾部外壳5连接在公头内壳4的尾部,尾部螺母6连接在尾部外壳5的尾部;

所述公头内壳4内安装有公头胶芯7和插针8,插针8插在公头胶芯7内;

所述尾部外壳5内安装有线夹9;

连接端1突出公头外壳3外,公头外壳3侧壁内设有斜滑槽31,斜滑槽31的开口延伸到公头外壳3靠近连接端1的一头。

所述公头内壳4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卡槽41,第一卡槽上安装有卡圈10,所述公头外壳3的内侧壁设有与卡圈10匹配的第二卡槽32,公头外壳3通过卡圈10可转动连接在公头内壳4的外侧上,公头内壳4靠近连接端1的内侧壁设有向内凸起的定位键42。

所述第一卡槽41的宽度大于卡圈10的宽度,公头外壳3内圆周设有3个斜滑槽31,斜滑槽31的尽头是扣孔311。

所述公头内壳4的尾端外侧设有第一螺纹,所述尾部外壳5的前端内侧壁设有与第一螺纹匹配的第二螺纹;所述尾部外壳5的尾端内侧壁设有第三螺纹,所述尾部螺母6的前端外侧壁设有与第三螺纹匹配的第四螺纹。

所述公头内壳4和尾部外壳5之间设有密封圈11。

所述尾部外壳5内第三螺纹一侧设有挡块51,所述挡块51与尾部螺母6之间设有防水结构,防水结构包括两个平垫圈52和一个密封套53,密封套53位于两个平垫圈52之间。

所述公头胶芯7设有2-14个芯孔71,所述插针8插在芯孔71内。

所述公头内壳4内设有定位块43,所述公头胶芯8设有与定位块43匹配的定位槽72。

所述公头胶芯7靠近连接端1的端面是配合界面73,配合界面73与连接端1之间有距离,插针8包括针端81、插针中部、插针尾部,插针8靠近连接端的一端是针端81,插针针端81突出配合界面73又不超出连接端1外;

插针中部外侧设有弹性倒扣件83;

公头胶芯7的芯孔内设有与弹性倒扣件83匹配的限位块74,

插针尾部是插接端82,连接线缆的内导体。

所述线夹9包括线夹前部91、线夹中部92和线夹尾部93,

所述线夹前部91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线夹前部91的上侧壁设有纵向的开槽911;

所述线夹中部92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均是剖开有槽口921,保留左侧壁和右侧壁连接线夹前部91和线夹尾部93;

所述线夹尾部93的上侧壁剖开,其下侧壁931的横截面呈半圆状,且通过螺栓94连接有弧形夹片95。

线缆依次穿过尾部螺母6、防水结构、尾部外壳5、线夹9,然后把线缆的内导体插接在插针8的插接部82,把线夹前部91紧挨着插针8的插接部82尾端,接着用螺栓94和弧形夹片95夹紧,使线夹9夹紧线缆裸露的屏蔽层,把插针8插入公头胶芯7的芯孔71中,弹性倒扣件83扣在限位块74的前端,把尾部外壳5连接在公头内壳4上,线夹前部91位于公头内壳4内且紧挨着公头胶芯7的尾端,线夹中部92和线夹尾部93位于尾部外壳5中;把尾部螺母6连接在尾部外壳5上,锁紧防水结构,再把公头外壳3安装在公头内壳4上即可。

使用时,插针8插入与匹配的母座连接器插孔中,公头内壳4的连接端插入母座连接器的外壳内,旋动公头外壳3,因第一卡槽41的宽度大于卡圈10的宽度,母座连接器外壳上的凸起的卡块滑进斜滑槽31过程中,公头外壳3得以往连接端1移动,即可把卡块滑进斜滑槽31中,最后扣在扣孔311内,从而实现快速连接。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