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频率室内全向单极化吸顶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1014发布日期:2019-04-13 00:28阅读:1091来源:国知局
超宽频率室内全向单极化吸顶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超宽频率室内全向单极化吸顶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大部分的数据业务都在室内产生,因此吸顶天线广泛的应用到室内分布系统中,其中宽频吸顶天线是必要的装置,在大型商场,机场、车站、高档住宅区,办公楼等处都需要安装吸顶天线。目前,市场上的单极化吸顶天线多采用单锥振子的形式,但此类吸顶不仅在电性能驻波,不圆度上还有提升空间,重要的是,此类吸顶天线的尺寸较大,占用空间,成本较高,且在资源上造成较大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不仅结构简单,天线体积尺寸小,且频率带宽超宽可以达到800MHZ到6000MHZ,支持多个通信系统使用,还能降低生产成本的一种超宽频率室内全向单极化吸顶天线。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超宽频率室内全向单极化吸顶天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塑料壳体内的赋形锥辐振子、固定接地片、反射盘、信号传输线、传输端口、馈电点,赋形锥辐射振子置于反射盘上面,再由多条阶梯形固定接地片把赋形锥辐振子和反射盘固定好;信号传输线一端的同轴电缆编织网连接反射盘,保证接地效果,传输线内导体与赋形辐射振子馈电点连接,通信电磁波信号由另一端接头的传输端口进行传输。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赋形锥辐射振子上部为圆筒部,下部为圆锥部,圆锥部的下端向下弯折延伸。

进一步地,在赋形锥辐射振子的截面中,圆锥部的侧边为第一折线,圆锥部的向下延伸部的侧边为第二折线,圆筒部的直径L1=65~75mm,振子高L2=58~65mm,第一折线高L3=27~30mm,第二折线高L6=2.1~2.6mm,第二折线直径L5=10~11mm,第一折线和第二折线锥度为L4=100~105度。

进一步地,在赋形锥辐射振子的向下延伸部的端部设置有馈电点,信号传输同轴电缆内导体连接馈电点。

进一步地,固定接地片垂直设置,其上下端及中间分别设置有连续折弯部,形成阶梯形固定接地片结构,上下端与赋形锥辐射振子圆筒部、反射盘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阶梯形固定接地片从赋形锥辐射振子到反射盘的高度A1=42~47mm、最上部阶梯平面到反射盘高度A2=27~33mm、中部阶梯的弯折部到反射盘高度A3=13.5~15.5mm、下部阶梯弯折部到反射盘高度A4=12~15mm、最上部阶梯平面到赋形锥辐射振子圆筒部宽度A6=3~8mm、下部阶梯弯折部垂直宽度A7=11~17mm、异形阶梯接地片与赋形锥辐射振子最大间距L11=25~33mm,异形阶梯接地片顶部与反射盘底部之间间距L8=42.8~48.5mm,反射盘直径尺寸L12=135~160mm。

所述赋形锥辐射振子与阶梯形接地片组装一起,将三片阶梯形固定接地片间隔均匀组装固定在赋形锥辐射振子和反射盘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赋形锥吸顶天线结构,在反射盘上方设置一个赋形锥辐射振子,电磁波信号经过盘反射到赋形锥辐射振子上进行信号传输,吸顶天线性能指标满足三大运营商2G、3G、4G、5G及WiFi、WLAN、WiMAX、各个通信系统使用需求,降低成本,使天线小巧美观,在天线尺寸变小的情况下,各项性能指标还有适当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赋形锥辐振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赋形锥辐振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赋形锥辐振子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接地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接地片与赋形锥辐振子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接地片与赋形锥辐振子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赋形锥辐振子 2、固定接地片 3、反射盘 4、信号传输线 5、传输端口 6、同轴电缆编织网接地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室内单极化吸顶天线,它包括塑料壳体内的赋形锥辐振子1、固定接地片2、反射盘3、信号传输线4、传输端口5、与反射盘连接的同轴电缆编织网接地端6、馈电点L7,赋形锥辐射振子置于反射盘上面,再由三条固定接地片均匀间隔地把赋形振子和反射盘固定好;信号传输线一端同轴电缆编织网连接反射盘,保证接地效果,另一端为传输端口。赋形辐射振子馈电点并与轴电缆内导体焊接,电磁波信号由接头的传输端口进行传输;赋形锥辐射振子1上部为圆筒部,下部为圆锥部,圆锥部的下端向下弯折延伸。

在赋形锥辐射振子的截面中,圆锥部的侧边为第一折线,圆锥部的向下延伸部的侧边为第二折线,圆筒部的直径L1=65~75mm,振子高L2=58~65mm,第一折线高L3=27~30mm,第二折线高L6=2.1~2.6mm,第二折线直径L5=10~11mm,第一折线和第二折线锥度为L4=100~105度。

在赋形锥辐射振子1的向下延伸部的端部设置有馈电点L7,信号传输线4连接馈电点L7。固定接地片2相对于水平的反射盘3垂直设置,其上下端及中间分别设置有折弯部,形成连续式阶梯形固定接地片结构,上下端与赋形锥辐射振子圆筒部的侧壁、反射盘3表面固定连接。

经过调试电性能电压驻波比超带宽频率,一般的常规接地条频段带宽无法达到指标设计要求,现采用一种异形台阶式阶梯接地片来实现超带宽要求,所述阶梯形固定接地片从赋形锥辐射振子到反射盘的高度A1=42~47mm、最上部阶梯平面到反射盘高度A2=27~33mm、中间阶梯的弯折部到反射盘高度A3=13.5~15.5mm、下部阶梯弯折部到反射盘高度A4=12~15mm、最上部阶梯平面到赋形锥辐射振子圆筒部宽度A6=3~8mm、下部阶梯弯折部垂直宽度A7=11~17mm、异形阶梯接地片与赋形锥辐射振子圆筒部最大间距L11=25~33mm,异形阶梯接地片顶部与反射盘底部之间间距L8=42.8~48.5mm(如图7),反射盘直径尺寸L12=135~16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赋形锥辐射振子置于反射盘上面,再由三条阶梯形固定接地片把赋形振子和反射盘固定好,三条片还能起到接地作用,符合馈电匹配赋形振子电流达到均衡,保证方向图不圆度满足要求。同轴电缆信号传输线的编织网接在反射盘保证接地效果,内导体与赋形辐射振子馈电点连接,通信电磁波信号由接头传输端口进行传输;本实用新型超宽频率室内全向单极化吸顶天线的频段范围:806-960/1710-2700/3000-6000MHZ;赋形锥辐射振子方向图性能指标,不圆度806-960MHZ<±1.0dB、1710-2700MHZ<±1.5dB、3000-6000MHZ<±2.0dB;增益:806-960MHz=1.2~2dBi、1710-2700MHz=3~5.7dBi、3000-6000MHZ=3.5~6.2dBi。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