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接口及使用该充电接口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8256发布日期:2019-03-15 19:23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充电接口及使用该充电接口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接口及使用该充电接口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大多仍为人工手动插拔充电插头进行充电,需要用户手动取出充电枪头与待充电车辆的插座进行连接,再操作充电机启动充电流程;充电结束后,再反向进行上述操作,才能完成车辆的充电,不但操作不方便,而且由于人工操作,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授权公告号为CN205890572U、授权公告日为2017.01.1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客车的反向受电弓充电系统,该充电系统包括受电弓和受电带组件,受电带组件即为充电接口,受电带组件包括支撑板和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受电带,受电带构成了接触件,支撑板通过绝缘子固定在车辆顶部,受电弓与受电带配合实现车辆的自动充电。但是上述充电系统的受电带直接裸露在车外环境中,在使用过程中,雨雪和树叶等杂物会堆积在受电带的表面,造成受电带组件无法形成物理连接和导电回路,导致无法进行充电或者因接触电阻增大造成受电带组件烧蚀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接口,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系统的受电带的表面会堆积雨雪和树叶等杂物,造成受电带组件无法形成物理连接和导电回路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充电接口的车辆,以解决车体上的充电接口容易损坏,而造成车辆故障率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充电接口的技术方案是:

充电接口包括用于安装在车体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装配有接触件,所述接触件具有用于与受电弓导电连接的压接面,所述接触件在其转动行程上具有在压接面朝上时用于与受电弓导电连接以实现充电的充电位,还具有在压接面转动至旁侧以防止异物堆积的防护位,所述支架上设有驱动接触件在充电位和防护位转换的驱动装置。

所述充电位为平行于水平面设置的水平充电位。

所述防护位为平行于竖直面设置的竖直防护位。

所述支架上转动装配有至少一组接触件,每组接触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接触件共用一个驱动装置。

每一组的两个接触件沿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两个接触件之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车辆的技术方案是:

车辆包括车体和设置在车体上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包括安装在车体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装配有接触件,所述接触件具有用于与受电弓导电连接的压接面,所述接触件在其转动行程上具有在压接面朝上时用于与受电弓导电连接以实现充电的充电位,还具有在压接面转动至旁侧以防止异物堆积的防护位,所述支架上设有驱动接触件在充电位和防护位转换的驱动装置。

所述充电位为平行于水平面设置的水平充电位。便于与受电弓对接。

所述防护位为平行于竖直面设置的竖直防护位。更不容易堆积杂物。

所述支架上转动装配有至少一组接触件,每组接触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接触件共用一个驱动装置。能够实现两个接触件的转动同步。

每一组的两个接触件沿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两个接触件之间。有利于同组接触件运动的同步化和充电接口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驱动装置将接触件在充电位和防护位之间转换,使充电接口的接触件在充电时与供电接口对接进行充电,不充电时,接触件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转动至倾斜面或竖直面,避免雨雪、树叶等杂物在接触件上的堆积,保证了接触件表面的洁净,在充电过程中保证最小的接触电阻,大大减少了充电过程中的热量产生,从而降低接触件温升,给大功率和大电流充电方案提供可靠和安全的方案。同时,充电接口的可靠性,也降低了汽车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顶部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充电接口在充电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充电接口在防护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车辆包括车体102和设置在车体102上的充电接口101,充电接口101包括支架1和安装在支架1上的接触件6,接触件6具有用于与受电弓导电连接的压接面,接触件6具有在压接面朝上时用于与受电弓导电连接以实现充电的充电位,还具有在压接面转动至旁侧以防止雨雪或树叶等异物堆积的防护位,防护位即为非充电位,支架1上设有驱动接触件6在充电位和防护位转换的电机5,电机5构成了驱动装置,可以利用新能源汽车的电能。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气缸或油缸,通过连杆结构带动接触件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电机将接触件在充电位和防护位之间转换,使充电接口的接触件在充电时与供电接口对接进行充电,不充电时,接触件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至倾斜面或竖直面,避免雨雪、树叶等杂物在接触件上的堆积,保证了接触件表面的洁净,在充电过程中保证最小的接触电阻,大大减少了充电过程中的热量产生,从而降低接触件温升,给大功率和大电流充电方案提供可靠和安全的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架1的下方设有绝缘支撑件9,充电接口101通过绝缘支撑件9固定安装在车体102上。如图3和图4所示,充电位为平行于水平面设置的水平充电位,防护位为平行于竖直面设置的竖直防护位,接触件的压接面平行于竖直面更不容易堆积杂物。在其他实施例中,在防护位时,接触件的压接面为倾斜状态,即接触件的压接面与水平面呈一定的夹角。本实施例中,接触件6沿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有两个,电机5设置在两个接触件6之间,两个接触件6共用一个电机5,有利于充电接口小型化,同时也能实现两个接触件的转动同步。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接触件使用一个电机控制;或者两个接触件共用一根转轴,电机设置在其中一个接触件远离另一个接触件的一端。

如图3所示,支架1上固定有轴承座2,轴承座2上设有转轴3,转轴3的一端转动装配在轴承座2内,另一端与电机5的输出轴传动连接,转轴3上固定有轴套4,轴套4上焊接有固定座,固定座上装配有绝缘体10,接触件固定在绝缘体10上。本实施例中,接触件6上设有螺栓孔,接触件6通过螺栓与螺栓孔配合固定在绝缘体10上;本实施例中,接触件6上在两个绝缘体10之间设有多个螺栓孔,每个螺栓孔上均设有螺栓,可以安装温度传感器以监测接触件的温度,或者根据两个绝缘体之间的距离,使用不同的螺栓孔以将接触件固定在两个绝缘体上。本实施例中,接触件6的高压线束与线束连接器7电连接,线束连接器7与车体102内的储能装置电连接,充电接口101在充电时,供电接口的电能通过接触件6和线束连接器7传递到车辆的储能装置,以对车辆的储能装置进行充电。本实施例中,支架1上还设有用于对电机5控制的控制模块8,控制模块8能够通过角度传感器对电机5的转动角度进行控制,以保证车辆在充电时,接触件6的压接面能够与受电弓良好的对接;在防护位时,接触件6的压接面能够倾斜较大的角度。

本实施例中,车辆需要进行充电时,按下车辆内充电按钮,充电接口101的控制模块8检测到按钮为“工作”状态,电机5带动转轴3转动,使接触件6的压接面旋转至平行于水平面,在该状态下,接触件6的压接面朝上,可以与地面供电接口对接完成物理连接,从而利用接触件6的载流原理进行平面接触式充电。车辆内充电按钮处于“复位”状态后,车辆解除充电状态,车辆恢复可正常行驶状态,此时,充电接口101处于非充电位。在非充电位时,充电接口101的控制模块8检测到按钮为“复位”状态,电机5带动转轴3转动,使接触件6的压接面旋转至平行于竖直面,车辆行驶或者停放时,环境中雨雪或者道旁树枝、枝叶等异物无法在接触件的表面形成堆积和覆盖。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接口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接口与上述车辆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充电接口的结构相同,不予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