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断路器热脱扣机构及具有其的小型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2839发布日期:2019-02-12 21:41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断路器热脱扣机构及具有其的小型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型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热脱扣机构及具有其的小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小型断路器是指安装在终端配电线路的保护电器,主要用于线路和电器设备的过载和短路保护。适用于交流50/60Hz,额定电压不超过400V,额定电流不超过125A的场合。

现有小型断路器的一种操作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手柄、手柄推杆、触头支架01、设置在触头支架上的跳扣、锁扣02,锁扣02通过双金拉杆03与双金属片04配合动作,双金拉杆03第一端031插入锁扣02上的安装孔,第二端032设置在图1中双金属片的右侧,当有过载电流时,双金属片往右弯曲产生形变,与双金拉杆03的第二端032配合驱动,进而通过双金拉杆03拉动锁扣02解锁,触头支架01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回位,带动动静触头分离,从而实现过载保护。

上述方案中,在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双金属片04不与双金拉杆03 接触,因此在分闸时,双金属片04需要一个较大的初始驱动力才能通过双金拉杆03驱动锁扣02解锁,导致双金属片04脱扣动作不够灵敏;另外,现有操作机构多为人工组装,装配时,装配工人常会出现将双金拉杆03的第二端032安装在双金属片04的左侧,导致在进行过载保护测试时双金属片04无法驱动锁扣02动作,失去了过载保护的作用,装配工人需要重新拆开壳体,再调整双金拉杆03的位置,上述装配工艺复杂,且容易出错。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双金属片在发生脱扣动作时不够灵敏,且双金拉杆容易装错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脱扣动作灵敏、且装配不会出错的小型断路器热脱扣机构及具有其的小型断路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断路器热脱扣机构,包括:

双金属片;

双金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双金属片固定连接,另一端抵顶在锁扣的第一端臂上;合闸时,所述双金弹性件处在压缩蓄能状态;当出现过载电流时,所述双金属片朝远离所述锁扣的方向弯曲变形,拉动所述双金弹性件、并使其释放能量,进而使所述锁扣转动解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双金属片的端部设有允许所述双金弹性件的主体部穿入和固定的贯通孔和开口槽,所述主体部往外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端臂的配合斜面配合顶推的第一弹性配合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弹性配合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末端弯折形成与所述配合斜面配合顶推的第二弹性配合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臂上设有允许所述第二弹性配合部插入的插孔。

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触头机构、控制所述触头机构的操作机构以及如上所述的小型断路器热脱扣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操作机构包括:

触头支架,通过支架旋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上,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阻挡结构和动触头;

锁扣,通过所述支架旋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触头支架上,所述锁扣包括第二端臂;在所述双金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第二端臂与所述阻挡结构相对形成第一支架凹槽和第二支架凹槽;

手柄连杆,一端与手柄连接,另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凹槽或第二支架凹槽内;所述手柄连杆在所述第一支架凹槽内滑动时能够推动所述触头支架和所述锁扣转动;

分断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触头支架连接,在所述分断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触头支架处于初始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端臂中部的第一凸块与所述阻挡结构相对形成第一槽口,所述第二端臂端部的第二凸块与所述阻挡结构相对形成用于防止所述手柄连杆从所述第二支架凹槽滑出的第二槽口;

在分闸状态时,所述手柄连杆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凹槽内,且其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槽口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断路器热脱扣机构,双金弹性件一端与双金属片固定连接,另一端抵顶在锁扣的第一端臂上;合闸时,双金弹性件处在压缩蓄能状态,使锁扣保持在锁止位置;当出现过载电流时,双金属片朝远离锁扣的方向弯曲变形,拉动双金弹性件、并使其释放能量,从而减少双金弹性件对锁扣的作用力,进而使锁扣转动解锁,与现有技术相比,脱扣动作更加灵敏。

2.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断路器热脱扣机构,双金属片的端部设有允许双金弹性件的主体部穿入和固定的贯通孔和开口槽,主体部往外延伸、形成与第一端臂的配合斜面配合顶推的第一弹性配合部,第一弹性配合部远离主体部的末端弯折形成与配合斜面配合顶推的第二弹性配合部。上述双金弹性件与双金属片的固定方式使得双金弹性件不容易装错,且结构简单;另外,通过设置第二弹性配合部,增加了双金弹性件与第一端臂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更好地与第一端臂驱动配合。

3.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断路器热脱扣机构,第一端臂上设有允许第二弹性配合部插入的插孔,方便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断路器,操作机构包括触头支架、锁扣、双金弹性件、手柄连杆、手柄和分断弹性件,与现有技术相比,零部件少,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小型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小型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和热脱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双金属片和双金弹性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小型断路器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去除手柄和手柄连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锁扣和触头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01、触头支架;02、锁扣;03、双金拉杆;031、第一端; 032、第二端;04、双金属片;

1、双金属片;11、贯通孔;12、开口槽;2、双金弹性件;20、主体部;21、第一弹性配合部;22、第二弹性配合部;3、锁扣;31、第一端臂; 310、配合斜面;311、插孔;32、第二端臂;321、第一凸块;322、第二凸块;4、触头支架;41、支架旋转轴;42、阻挡结构;43、第一支架凹槽; 44、第二支架凹槽;45、动触头;5、手柄;51、手柄连杆;6、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下述的实施例不是本实用新型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其他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型断路器热脱扣机构,包括:双金属片1;双金弹性件2,一端与双金属片1固定连接,另一端抵顶在锁扣3的第一端臂31 上;合闸时,双金弹性件2处在压缩蓄能状态,使锁扣3保持在锁止位置;当出现过载电流时,双金属片1朝远离锁扣3的方向弯曲变形,拉动双金弹性件2、并使其释放能量,从而减少双金弹性件2对锁扣3的作用力,进而使锁扣3转动解锁,与现有技术相比,脱扣动作更加灵敏。

具体的,双金属片1的端部设有允许双金弹性件2的主体部20穿入和固定的贯通孔11和开口槽12,主体部20往外延伸、形成与第一端臂31的配合斜面310配合顶推的第一弹性配合部21。上述双金弹性件2与双金属片1的固定方式使得双金弹性件2不容易装错,且结构简单。第一弹性配合部21远离主体部20的末端弯折形成与配合斜面310配合顶推的第二弹性配合部22,增加了双金弹性件2与第一端臂31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更好地与第一端臂31配合驱动。

第一端臂31上设有允许第二弹性配合部22插入的插孔311,方便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触头机构、控制触头机构的操作机构以及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小型断路器热脱扣机构。

操作机构包括:触头支架4,通过支架旋转轴41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 6上,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阻挡结构42和动触头45;锁扣3,通过支架旋转轴41可转动地安装在触头支架4上,锁扣3包括第二端臂32;在双金弹性件2的作用下第二端臂32与阻挡结构42相对形成第一支架凹槽43和第二支架凹槽44;手柄连杆51,一端与手柄5连接,另一端活动连接于第一支架凹槽43或第二支架凹槽44内;手柄连杆51在第一支架凹槽43内滑动时能够推动触头支架4和锁扣3转动;分断弹性件,一端与壳体6连接,另一端与触头支架4连接,在分断弹性件的作用下触头支架4处于初始位置。

第二端臂32中部的第一凸块321与阻挡结构42相对形成第一槽口,第二端臂32端部的第二凸块322与阻挡结构42相对形成用于防止手柄连杆51从第二支架凹槽44滑出的第二槽口;在分闸状态时,手柄连杆51一端位于第一支架凹槽43内,且其宽度大于第一槽口的宽度。

当进行合闸操作时,手柄连杆从第一支架凹槽位置滑动至第一槽口处,由于双金弹性件的卡紧作用使手柄连杆无法从第一支架凹槽滑动越过第一槽口进入第二支架凹槽,手柄连杆只能推动触头支架和锁扣同步顺时针转动,使动静触头闭合。

当进行分闸操作时,双金属片1朝远离锁扣3的方向弯曲变形,拉动双金弹性件2、并使其释放能量,从而减少双金弹性件2对锁扣3的作用力,锁扣3相对触头支架4发生逆时针转动,使得第一槽口的开口变大,当开口大于手柄连杆51一端的宽度时,手柄连杆51从第一支架凹槽43进入第二支架凹槽44,此时操作机构脱扣,触头支架4在分断弹性件的作用下回位,使动静触头分开,手柄连杆51在手柄5的带动下又回到第一支架凹槽 43内。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