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汇流条穿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6767发布日期:2019-04-20 03:2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汇流条穿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工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汇流条穿接装置。



背景技术:

能源匮乏和环境保护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对于21世纪的人类而言,阳光作为一种可无限利用、绿色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其本身就是财富。在全球能源紧缺的背景下,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太阳能电池板已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发电。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结构中包括玻璃、电池芯片、胶膜和背板等多个片层,这些片层通过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真空条件下的层压粘合在一起。其中,为了使得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轻便,则一般在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加工过程中要使用POE作为封装胶膜,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已封装完成的电池芯片汇流条从POE胶膜(非通孔结构)中穿过,主要是将汇流条从POE胶膜中穿过;以实现层压后汇流位置(汇流条)被POE胶膜粘结保护。针对于上述的工艺需求,目前采用方法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穿接的;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将汇流条穿过POE胶膜裁切口,其动作周期较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穿接汇流条的效率,不利于快速高效地生产;同时手工作业过程中容易多次碰触或折弯汇流条,造成汇流条的褶皱或变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增加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汇流条穿接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将汇流条穿过POE胶膜裁切口,其动作周期较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穿接汇流条的效率,不利于快速高效地生产;同时手工作业过程中容易多次碰触或折弯汇流条,造成汇流条的褶皱或变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增加制造成本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汇流条穿接装置,包括:第一载放机构和第二载放机构,所述第一载放机构用于承载汇流条,所述第二载放机构用于承载粘性件;

所述第一载放机构和所述第二载放机构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载放机构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载放机构移动;

还包括:穿接机构,所述穿接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载放机构上;所述穿接机构和所述粘性件相对设置;所述穿接机构被构造为能移动至与所述粘性件相抵的位置后移动复位。

可选地,所述穿接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至少一个顶出部,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载放机构内部,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顶出部将所述顶出部移动至与所述粘性件相抵的位置后移动复位。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及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所述顶出部连接;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驱动轴驱动所述顶出部伸出或收缩。

可选地,包括:所述顶出部的形状为柱体结构,且与所述粘性件抵接的端面为板形或球形。

可选地,包括:所述粘性件为胶膜,所述胶膜包括带有裁切口的胶膜载块,所述胶膜载块与所述顶出部相对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通风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载放机构和/或所述第二载放机构上;所述通风件能将所述胶膜载块移动复位。

可选地,所述通风件配置有进气端和吹气端;所述进气端置于所述第二载放机构和/或所述第一载放机构上;所述进气端和所述吹气端贯通,所述吹气端相对于所述胶膜载块设置,所述吹气端吹出的气流能够将顶起的所述胶膜载块移动复位。

可选地,包括:所述通风件的进气端为进气管结构,所述吹气端为吹气管结构。

可选地,包括:所述通风件呈L型。

可选地,包括:所述通风件呈一字型。

可选地,所述第一载放机构包括第一载板吸盘,所述第二载放机构包括第二载板吸盘;

其中,所述第一载板吸盘和所述第二载板吸盘为多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提供一种汇流条穿接装置,包括:第一载放机构和第二载放机构,第一载放机构用于承载汇流条,第二载放机构用于承载粘性件;穿接机构,穿接机构设置于第一载放机构上,还包括穿接机构和粘性件相对设置;第二载放机构能相对于第一载放机构移动;穿接机构被构造为能移动至与粘性件相抵的位置后移动复位;汇流条穿入胶膜载块的裁切口中,同通风件启动吹气,辅助胶膜载块恢复原位,完成对汇流条的穿接。通过本申请的汇流条穿接装置,采用机械作业的方式,快速准确的将汇流条穿接到胶膜中,极大地缩短了工作周期,继而提高了穿接汇流条的效率,同时也减少碰触或折弯汇流条,降低了对汇流条的磨损,进而降低了制造汇流条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汇流条穿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胶膜上的胶膜载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提供的胶膜载块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汇流条穿接装置中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简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汇流条穿接装置中的通风件的结构简图;

图7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通风件的结构简图。

其中,汇流条穿接装置1,第一载放机构2,第二载放机构3,第一载板吸盘4,第二载板吸盘5,穿接机构6,驱动组件6-1,驱动件6-1-1,驱动轴6-1-2,顶出部6-2,粘性件7,胶膜7-1,胶膜载块7-2,裁切口7-3,通风件8,进气端8-1,吹气端8-2。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申请提供一种汇流条穿接装置,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汇流条穿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汇流条穿接装置1,包括:第一载放机构2和第二载放机构3,第一载放机构2与第二载放机构3相对设置;第二载放机构3用于承载粘性件7,第一载放机构2用于承载汇流条。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载放机构3的承载部件为移动载板(能移动的板状结构),第一载放机构2的承载部件为固定板载(板状结构);第一载放机构2和第二载放机构3的承载部件是其他形状均可,不影响本申请实施例所要保护的范围。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载放机构3所承载的粘性件7可选为胶膜7-1,且如背景技术所述为POE胶膜(POE是由辛烯和聚烯烃树脂组成的,连续相与分散相呈现两相分离的聚合物掺混物。可作为一种线性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与力学性能,适合通过添加氧化物交联剂、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加工成太阳能电池封装薄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图4所示,在胶膜7-1的部分膜体上,设置有带有裁切口7-3的胶膜载块7-2,且胶膜载块7-2至少为一个,相应的胶膜载块7-2的裁切口7-3为两条。其中,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以一个胶膜载块7-2为例,裁切口7-3的数量为两条,带有裁切口7-3的胶膜载块7-2设置在胶膜7-1的一个侧边边沿位置处,裁切口7-3分别垂直于胶膜7-1的侧边的边沿,且该位置为能够与顶出部6-2(下述)相对应,并能够使胶膜载块7-2与顶出部6-2抵接;胶膜载块7-2的一边与胶膜7-1的整体连接,使得胶膜载块7-2与胶膜7-1没有分离,而是通过两条裁切口7-3使胶膜载块7-2在上、下方向上(基于胶膜7-1的水平端面)在顶出部6-2的配合下实现上、下方向上的移动。需要说明的是,胶膜载块7-2的结构、位置、以及数量的设定不仅是为了对应满足于顶出部6-2的位置,最主要的还是基于本实施例中的汇流条的结构而进行的设计;继而,在汇流条的结构和数量有变化时,胶膜载块7-2的数量、结构、位置以及相应的裁切口7-3的数量、结构和位置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即其他的胶膜载块7-2的结构类型只要能够与汇流条相对应,能够实现对汇流条的穿接,均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要保护的范围。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载放机构2承载的汇流条是电池芯片和汇流条封装好的组合体结构(膜体结构),基于本申请主要是将汇流条封装到胶膜7-1中,故在此不对该组合体结构进行解释说明,但是该组合体结构能够便于配合汇流条的穿接,具体如下:

对应于上述,第二载放机构3用于承载粘性件7(胶膜7-1),第一载放机构2用于承载汇流条;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将胶膜7-1以及汇流条移动到指定的位置(穿接时胶膜载块7-2与顶出部6-2发生相对运动的位置),则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载放机构3承载胶膜7-1向第一载放机构2移动;其中,为了能够稳定的运输以及承载胶膜7-1和汇流条,则在第二载放机构3上设置有第二载板吸盘5,第二载板吸盘5的数量为多个,这样能够将胶膜7-1吸附的更加稳固;且第二载板吸盘5固定于与第一载放机构2相对的第二载放机构3的端面。相应的,在第一载放机构2上设置有第一载板吸盘4,第一载板吸盘4通过连通的通气管固定于第一载放机构2端面(靠近第二载放机构3的端面);其中,第一载板吸盘4设置在第一载放机构2端面,连通的通气管设置在第一载放机构2内部;第一载板吸盘4数量也为多个,这样能够将汇流条吸附的更加稳固。需要说明的是,被吸附的汇流条与胶膜载块7-2为垂直状态,这主要是基于电池芯片和汇流条封装好的组合体结构,其整体为薄膜结构,汇流条与薄膜垂直,且在两个汇流条之间没有膜体结构,继而可以使得顶出部6-2能够从两个汇流条之间的开口穿过;本申请实施例为了便于阐述,则第一载放机构2承载汇流条实现穿接即为在第一载板吸盘4带动整个电池芯片和汇流条封装好的组合体结构移动下配合顶出部6-2实现对汇流条的穿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载板吸盘4吸附电池芯片的薄膜部分呈水平状态,则其余的汇流条对应呈现为垂直状态,且与裁切口7-3对应;顶出部6-2从两个汇流条之间的开口穿过,汇流条能够从裁切口7-3穿过,进而完成穿接。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第一载板吸盘4和第二载板吸盘5的盘口形状不作具体限定,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等其他结构。

再进一步的,在第二载放机构3承载胶膜7-1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在顶出部6-2的上方),为了能够将汇流条从裁切口7-3穿过完成封装;则此时需要顶出部6-2与胶膜载块7-2抵接并将其顶起,以使的汇流条能够从裁切口7-3穿过。具体的,在第一载放机构2上设置有穿接机构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穿接机构6包括驱动组件6-1和至少一个顶出部6-2(上述内容涉及,至少一个顶出部6-2的数量是对应于汇流条和胶膜载块7-2的数量设置的,不影响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驱动组件6-1设置在第一载放机构2内部,驱动组件6-1带动顶出部6-2将顶出部6-2移动至与粘性件7(胶膜载块7-2)相抵的位置后移动复位;其中,顶出部6-2也能够收缩在第一载放机构2的内部,以使得胶膜载块7-2恢复至水平状态;在顶出部6-2与胶膜载块7-2相对应时,第二载放机构3承载胶膜7-1继续向第一载放机构2方向移动,同时,顶出部6-2能够伸出为凸起状态,顶出部6-2与胶膜载块7-2抵接,以将胶膜载块7-2顶起;并在汇流条穿入胶膜载块7-2的裁切口7-3中后,顶出部6-2收缩,胶膜载块7-2移动复位,完成对汇流条的穿接。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粘性件7(胶膜载块7-2)的移动复位具体是指胶膜载块7-2的初始状态为平面状态,在其被顶出部6-2顶起(顶起状态,胶膜载块7-2与平面形成的夹角一般为0~90度),汇流条穿入胶膜载块7-2的裁切口7-3中后,顶出部6-2收缩,胶膜载块7-2没有支持力的作用,在自身的重力下由顶起状态恢复至初始的平面状态,即胶膜载块7-2在该移动过程中称为复位,且该复位是在穿接机构6、粘性件7(胶膜载块7-2)以及下述的通风件8的共同配合下完成的。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顶出部6-2的伸出和收缩动作是基于驱动组件6-1完成的;驱动组件6-1包括驱动件6-1-1及与驱动件6-1-1连接的驱动轴6-1-2,驱动轴6-1-2与顶出部6-2连接;驱动件6-1-1带动驱动轴6-1-2驱动顶出部6-2伸出或收缩。其中,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驱动件6-1-1为电机,则驱动组件6-1包括电机及与电机连接的驱动轴,驱动轴与顶出部6-2连接;电机带动驱动轴驱动顶出部6-2伸出或收缩。当然,在本申请的又一可选实施例中,驱动件6-1-1为气缸,则驱动组件6-1还可以为包括气缸及与气缸连接的连杆,连杆与顶出部6-2连接;气缸带动连杆驱动顶出部6-2伸出或收缩。以上仅是实现顶出部6-2伸出或收缩动作的结构部件,其他能够实现顶出部6-2伸出或收缩动作的方式均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要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顶出部6-2顶起胶膜载块7-2时二者之间是存在摩擦的,为了减轻摩擦对胶膜载块7-2的磨损,则本实施例的顶出部6-2的材料为软料材质,且对应于胶膜载块7-2的结构,顶出部6-2的形状为柱体结构,且与粘性件7(胶膜载块7-2)抵接的端面为板形或球形,在能够将胶膜载块7-2顶起的前提下,顶出部6-2表面的光滑程度较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胶膜载块7-2是柔性薄膜,因此可能出现在顶出部6-2将其顶起后,胶膜载块7-2无法自动恢复到原始位置(平面状态),继而无法完成对汇流条的穿接。所以,为了避免该情况发生,则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通风件8,具体设置于第二载放机构3和/或第一载放机构2上,即可以单独将通风件8设置在第二载放机构3或第一载放机构2上,或者在第二载放机构3和第一载放机构2分别都设置有通风件8;通风件8能够将顶起的胶膜载块7-2移动复位。具体的,通风件8配置有进气端8-1和吹气端8-2;进气端8-1固定于第二载放机构3和/或第一载放机构2上;进气端8-1和吹气端8-2贯通,吹气端8-2相对于胶膜载块7-2设置,吹气端8-2吹出的气流能够将顶起的胶膜载块7-2移动复位。需要说明的是,进气端8-1可以单独固定于第二载放机构3或第一载放机构2上,与其连通的吹气端8-2相对于胶膜载块7-2设置,此时有且仅有一个通风件8,即第二载放机构3或第一载放机构2上各自设置有通风件8。同样的,进气端8-1可以同时固定于第二载放机构3和第一载放机构2上,与其连通的吹气端8-2相对于胶膜载块7-2设置,即此时共有两个通风件8;或者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二载放机构3和第一载放机构2上各自设置的进气端8-1共同连接一个吹气端8-2,该结构也能够实现吹气端8-2吹出的气流将顶起的胶膜载块7-2移动复位。

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通风件8呈L型,通风件8的进气端8-1为进气管结构,吹气端8-2为吹气管结构,即进气管与吹气管垂直;具体的,进气管是通过螺纹(其他紧固件也可以,例如螺栓;还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贯通于第二载放机构3上,并外接供气机构(提供气体,可以通过单片机控制吹气的时间;且基于供气机构不是本申请的重点,在此不作详细说明,也没有附图与之对应);当然,进气管还可以设置在第一载放机构2上。相应的,吹气管相对于胶膜载块7-2设置,吹气管与第二载放机构3(或第一载放机构2)平行,吹气管的吹气口与被顶起的胶膜载块7-2相对;吹气管吹出的气流能够将顶起的胶膜载块7-2移动复位,以完成汇流条穿接于胶膜7-1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通风件8呈一字型,即进气端8-1和吹气端8-2在同一直线上;进气端8-1是通过固定架(其他紧固件也可以,例如固定杆;还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第二载放机构3上,并外接供气机构(提供气体,基于不是本申请的重点,在此不作详细说明,也没有附图与之对应);当然,进气端8-1还可以设置在第一载放机构2上。相应的,吹气端8-2相对于胶膜载块7-2设置,通风件8与第二载放机构3(或第一载放机构2)平行,吹气端8-2的吹气口与被顶起的胶膜载块7-2相对;吹气端8-2吹出的气流能够将顶起的胶膜载块7-2移动复位,以完成汇流条穿接于胶膜7-1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通风件8还可以有其他的结构形式和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将顶起的胶膜载块7-2移动复位均是本申请所要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一种汇流条穿接装置1,包括:第一载放机构2和第二载放机构3,第一载放机构2用于承载汇流条,第二载放机构3用于承载粘性件7;还包括穿接机构6,穿接机构6设置于第一载放机构2上,穿接机构6和粘性件7相对设置;第二载放机构3能相对于第一载放机构2移动;穿接机构6被构造为能移动至与粘性件7相抵的位置后移动复位;汇流条穿入胶膜载块7-2的裁切口7-3中,同时通风件8启动吹气,辅助胶膜载块7-2恢复原位,完成对汇流条的穿接。通过本申请的汇流条穿接装置,采用机械作业的方式,快速准确的将汇流条穿接到胶膜中,极大地缩短了工作周期,继而提高了穿接汇流条的效率,同时也减少碰触或折弯汇流条,降低了对汇流条的磨损,进而降低了制造汇流条的成本。

本申请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