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向出线集线座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4013发布日期:2019-02-22 21:26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具有多向出线集线座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向出线集线座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在电气工程中常用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是连接不同设备上的电路或者连接电路中不同的模块,使电流或者信号得以流通或传输,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现有的连接器包括一个公连接器以及一个母连接器,其连接方式通常为通过公连接器插入到母连接器中,公连接器中的电连接端子和母连接器中的电连接端子电连接。

在制造上述这种电连接器件时,通常是在连接器的座体上开设两个开口,在其中一个开口上设置接线座,另外一个开口上设置集线座,多根缆线穿过集线座后到达座体的线材容纳腔,再将多个导线分别接入到对应的接线座中,再通过面盖盖合座体,对座体内的线材进行密封保护。

现有的集线座朝向单一,当固定在设备上的连接器数量较多时,由于集线座的引线方向不能控制,连接器的布置受到限制;或从集线座引出的缆线需要连接的设备端所在位置与集线座的朝向不同时,将造成设备内布线杂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向出线集线座的而出线方向可控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多向出线集线座的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外壳,连接器外壳包括座体和面盖,座体围成线材容纳腔,座体在线材容纳腔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开口,座体在线材容纳腔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开口,面盖盖合在座体上;连接器还包括集线座;集线座在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集线座在延伸方向的周向上设置多个周面;第一端面上设置通道入口,第二端面和/或至少一个周面上设置通道出口,且集线座中部具有连通于通道入口与通道出口之间的通道;集线座安装于座体上,通道入口与第二开口连通。

由上述方案可见,集线座的多个周面上或第二端面上均可设置通道出口,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多个连接器之间的布置需要以及缆线需要连接的设备端的位置、朝向而选择、调整每个连接器上集线座的出线方向,从而实现最优的缆线布置效果。

进一步的方案是,集线座在管道的内壁设置导向斜面,通道入口朝向导向斜面,且一个开口方向垂直于通道入口的通道出口朝向导向斜面。

由上可见,导向斜面的的导向作用下,使缆线穿过相互垂直的两个通道口之间时更顺畅。

进一步的方案是,导向斜面为内凹弧面。

由上可见,内凹弧面能进一步提高导向斜面的导向能力。

进一步的方案是,集线座上设置卡条;座体在第二开口的内壁面上设置卡槽,卡槽垂直于第二开口的开口方向且卡槽贯穿座体的上端;卡条与卡槽配合。

由上可见,集线座从下往下移动即可卡合到座体中,安装快捷且连接稳固。

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器还包括集线圆筒套,集线圆筒套的两端贯穿,集线圆筒套安装于集线座上且所述集线圆筒套与通道出口连通。

由上可见,集线圆筒套可对缆线进行捆绑整理,安装时更便捷有效。

进一步的方案是,集线圆筒套包括相互连通的插装段和集线段,插装段的内径大于集线段的内径,插装段的内壁面与集线段的内壁面之间连接有导向环形面,插装段插装于通道出口中。

由上可见,插装段具有更大内径以便于缆线进入集线圆筒套,导向环形面的设置便于缆线从插装段中进入集线段。

进一步的方案是,插装段的外侧周面为齿面。

由上可见,齿面与通道出口的内壁面之间过盈配合,集线圆筒套的插装更稳固。

进一步的方案是,集线圆筒套还包括设置在插装段与集线段之间的档环,档环的外径大于插装段的外径;档环与集线座的周面抵接配合。

由上可见,档环的设置能控制集线圆筒套的插装深度,具有防呆效果。

进一步的方案是,集线座的表面上设置凹位,凹位的底面为周面,通道出口设置在底面上,档环位于凹位中。

由上可见,凹位的周壁与档环配合而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方案是,座体上设置多个第二开口,连接器外壳包括多个集线座和,每个第二开口处连接有一个集线座。

由上可见,连接器上设置多个集线座以满足多出线且出线方向各异的实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多向出线集线座的连接器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多向出线集线座的连接器实施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多向出线集线座的连接器实施中座体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多向出线集线座的连接器实施中集线座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多向出线集线座的连接器实施中集线座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多向出线集线座的连接器实施中集线圆筒套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多向出线集线座的连接器实施中集线圆筒套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具有多向出线集线座的连接器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多向出线集线座的连接器实施的结构分解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外壳、集线座3、集线座4、两个集线圆筒套5和设置在连接器外壳内部的缆线。连接器外壳包括座体1和面盖2。座体1围成线材容纳腔100,座体1在线材容纳腔100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开口101,座体1在线材容纳腔100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开口102和第二开口103,面盖2盖合在座体1上并对线材容纳腔100遮挡。

集线座3和集线座4分别安装在第二开口102和第二开口103所在处,集线座3和集线座4上均安装有一个集线圆筒套5,第二开口102、集线座3和位于集线座3上的集线圆筒套5相互连通,第二开口103、集线座4和位于集线座3上的集线圆筒套5相互连通,集线座3上集线圆筒套5的开口朝向和集线座4上集线圆筒套5的开口朝向均垂直于第二开口102的开口方向,且集线座3上集线圆筒套5的开口朝向与集线座4上集线圆筒套5的开口朝向不同。

参见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实施中座体的结构图。座体1包括底板11和围绕在底板两侧边缘的两道侧壁12,两道侧壁12之间在座体1的第一端上形成第一开口101;座体1还包括位于座体1延伸第二端上过渡壁13,过渡壁13位于第二开口102和第二开口103之间。

过渡壁13上朝向第二开口102的一侧和朝向第二开口103的一侧上均设置有一道卡槽131,卡槽131自上往下布置,卡槽131贯穿过渡壁13的上端;靠近第二开口102的侧壁12在朝向第二开口102处设置有一道自上往下布置卡槽121,卡槽121贯穿侧壁12的上端,在第二开口102处,卡槽121与卡槽131相对设置;靠近第二开口103的侧壁12在朝向第二开口103处设置有一道自上往下布置卡槽121,卡槽121贯穿侧壁12的上端,在第二开口103处,卡槽121与卡槽131相对设置。

参见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实施中集线座的结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实施中集线座的剖视图。集线座3和集线座4结构相似,仅在通道出口的朝向设置上不同,因此以集线座3为例详细说明。集线座3呈方块状,集线座3具有延伸方向,集线座3在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端面31和第二端面32,且在该延伸方向的周向上具有相互垂直的四个周面34。第一端面31上设置圆形的通道入口301,集线座3在第一端面31的周向位置上两侧分别设置一道长形的卡条39,两道卡条39对称设置,且第一端面31上设置对称的两个凸起部391,凸起部391位于卡条39处。

集线座3的其中一个表面上设置一个周边轮廓呈U型的凹位341,凹位341的底面则为周面34,通道出口303设置在凹位341的底面上;通道出口302的开口方向垂直于通道入口301的开口方向,集线座3中部具有连通于通道入口301与通道出口302之间的通道30,通道30的内壁上设置有导向斜面303,导向斜面303为内凹弧面,通道入口301朝向导向斜面303,且通道出口302朝向导向斜面303。可选的是,通道出口302还可设置在其他朝向的周面34上或第二端面32上,或同时在第二端面32上以及一个或多个周面34上开设通道出口302,当集线座3仅在第二端面32上设置通道出口302时,通道30内则不需要设置导向斜面。

参见图6和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实施中集线圆筒套的结构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实施中集线圆筒套的剖视图。集线圆筒套5沿延伸方向贯穿,集线圆筒套5包括相互连通的插装段51和集线段52,插装段51和集线段52之间设置有档环53,插装段51的内径和外径分别大于集线段52的内径和外径,插装段51的外侧周面为齿面511,集线段52的外侧周面为皱褶面521,皱褶面521上多个皱褶部沿集线段521的轴向排列。插装段51的内壁面501与集线段52的内壁面502之间连接有倾斜的导向环形面503。

参见图2和图4,集线座3通过卡条39与卡槽121、卡槽131之间的配合卡装在座体1上,集线座3的通道入口301与第二开口102连通,且两个凸起部391分别抵接在卡槽121的侧壁和卡槽131的侧壁上。同理地,集线座4卡合在集线座3上而与第二开口103连通。

结合图2和图6,集线圆筒套5的插装段51插装到集线座2的通道出口302中,集线圆筒套5与通道出口302连通。齿面511与通道出口302的内壁面过盈配合,档环53抵接在凹位341的底面上,档环53位于凹位中。

集线座3的多个周面34上或第二端面32上均可设置通道出口302,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多个连接器之间的布置需要以及缆线需要连接的设备端的位置、朝向而选择、调整每个连接器上集线座3的出线方向;连接器上可设置多个集线座3以满足多出线且出线方向各异的实际需求。

在将连接器内的缆线引出时,缆线依次穿过通道入口301、通道30、通道出口302后从集线圆筒套5穿出,缆线穿过集线圆筒套5时,插装段51具有更大内径以便于缆线进入集线圆筒套5,导向环形面503用于引导缆线从插装段51中进入集线段52。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如集线座除可设置为立方体状外,还可设置为具有5个、6个或n个周面的棱柱体,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