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磁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8984发布日期:2019-02-10 23:34阅读:10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磁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漏电断路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磁环。



背景技术:

漏电断路器适用于工业、商业、高层建筑和民用住宅等各种场所。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切断故障电源。保护人身及用电设备的安全,同时可以保护线路和电动机的过载或短路,也可对由于过电流保护装置不动作而持续存在的接地故障引起的火灾提供保护,也可作为线路中的不频繁转换及电动机的不频繁起动之用。

漏电断路器的主要部件是个磁环感应器,火线和零线采用并列绕法在磁环上缠绕几圈,在磁环上还有个次级线圈.当同一相的火线和零线在正常工作时,电流产生的磁通正好抵销,在次级线圈不会感应出电压.如果某一线有漏电,或未接零线,在磁环中通过的火线和零线的电流就会不平衡,而产生穿过磁环的磁通,在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电压,通过电磁铁使脱扣器动作跳闸。

传统的漏电断路器磁环如图1所示:包括一磁环本体a,磁环本体a一端设有两个相对设立的导线容置腔b,该导线容置腔b内连接导线后再通过灌胶将导线与铜丝固定于导线容置腔b中,但由于传统的磁环其导线容置腔b设计不合理,造成导线在灌胶设置于导电容置腔b时比较困难,且当导线灌胶后安装于漏电断路器中时占用漏电断路器内部空间,造成漏电断路器内部空间拥挤,其他零部件难以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磁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磁环,包括有磁环本体,所述磁环本体设有向外开口的腔体,磁环本体外端面连接有与磁环本体一体成型的引线容置部,引线容置部设有与腔体开口方向一致的引线容置部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容置部腔体中部通过T字形分隔板分隔为第一容置腔及第二容置腔,所述引线容置部包括有相对设立的侧壁,所述侧壁一端与磁环本体连接另一端连接有上壁,所述上壁在第一容置腔及第二容置腔远离分隔板的一侧均设有第一缺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传统的磁环其引线容置部在上壁处并没有开设缺口供引线穿出,因此在灌胶后引线需要绕着上壁上端部向外拉出,形成两个牛角状的凸起,在装配时引线很容易就断裂,而本实用新型特在上壁远离分隔板的一侧设置第一缺口,使得引线在灌胶容置于引线容置腔后可以通过第一缺口引出磁环外部与其他部件相连,不仅不占用漏电断路器内部额外空间且保证了引线的稳定性,不会在装配时断裂。

上述的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磁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线容置部腔体靠近磁环本体的一端在第一容置腔及第二容置腔中均设有第二缺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容置腔及第二容置腔靠近磁环本体的一侧均设置第二缺口方便在灌胶时将引线灌注定型在第二缺口中,对引线起固定作用,且灌胶后多余的胶水会顺着第二缺口流入磁环本体内部,而不会像传统的那样顺着上壁往外流出,保证了产品外部的整洁度。

上述的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磁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壁高度大于磁环本体的厚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上壁开设有第一缺口,引线容置部腔体靠近磁环本体一端设有第二缺口,因此需要将第一缺口所处平面设置为高于第二缺口所处平面,这样才不会使得灌胶时胶水先从第一缺口向磁环本体外部流出,而是先通过所处平面较低处的第二缺口向磁环本体内部流,这样就不会造成磁环本体外部不整洁,且避免灌胶后需要对磁环本体外部进行清洁,提升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灌胶后磁环本体外部整洁,引线位置固定且引线不容易发生断裂,提高加工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漏电断路器磁环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磁环,包括有磁环本体1,磁环本体1设有向外开口的腔体11,磁环本体1外端面连接有与磁环本体1一体成型的引线容置部2,引线容置部2设有与腔体11开口方向一致的引线容置部腔体,引线容置部腔体中部通过T字形分隔板3分隔为第一容置腔21及第二容置腔22,引线容置部2包括有相对设立的侧壁23,侧壁23一端与磁环本体1连接另一端连接有上壁24,上壁24在第一容置腔21及第二容置腔22远离分隔板3的一侧均设有第一缺口221,引线容置部腔体靠近磁环本体1的一端在第一容置腔22及第二容置腔23中均设有第二缺口231,上壁24高度大于磁环本体1的厚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