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力照明母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1265发布日期:2019-02-15 19:49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微动力照明母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及动力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微动力照明母线。



背景技术:

照明母线从主母线分接电流输送至照明器具,为照明器具提供电力,传统照明母线在壳体内部直接设置母线导体,一般不设置辅助固定支撑件,照明母线为照明器具提供电力的分接点通过插脚与母线导体配合插接接触导电,照明母线导体易因插脚多次插拨造成变形,降低分接电流可靠性,影响照明器具的运行效果。导体接触面积小,插接定位困难,插接不可靠且安装过程多为高空作业,长时间的安装过程增加了安全隐;安装方式的繁琐也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外观质量,甚至产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微动力照明母线,具有结构强度高,不易变形的优点。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微动力照明母线,包括:

下壳体,所述下壳体设有顶部开口和容纳腔;

外壳防护罩,所述外壳防护罩安装于所述下壳体上,封盖所述顶部开口;

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相对设置,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之间形成若干条导体通道;

若干导体,每一所述导体加持与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之间,位于所述导体通道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相对的一侧均设有若干弧形凹槽,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的弧形凹槽形成所述导体通道,所述下支架安装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所述上支架远离所述弧形凹槽的一面与所述外壳防护罩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相对的一侧面凸起,所述弧形凹槽设置于所述凸起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弧形凹槽呈半圆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位于两端的所述弧形凹槽的外侧侧壁相对延伸伸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支架的一端设有立柱,另一端设有柱槽,所述下支架与所述立柱的相对位置处设有柱槽,与所述柱槽的相对位置处设有立柱,所述上支架的立柱固定于所述下支架的柱槽内,所述下支架的立柱固定于所述上支架的柱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支架的材料为导体绝缘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壳防护罩的两侧设有卡接凹槽,所述下壳体的两侧相对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卡接凹槽配合使用的卡接凸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沿所述导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对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微动力照明母线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导体,又通过外壳防护罩和下壳体组合固定,使得照明母线的整体结构性较强,稳固性好,由于其内部整体填充,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支架的示意图。

图中:下壳体1,外壳防护罩2,固定支架3,导体4,上支架5,下支架6,弧形凹槽7,凸起8,立柱9,柱槽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动力照明母线,包括下壳体1、外壳防护罩2、固定支架3和若干导体4,其中,

下壳体1设有顶部开口和容纳腔,通过顶部开口将固定支架3和导体4安装在容纳腔中;

外壳防护罩2安装于下壳体1上,封盖顶部开口;本实施例中外壳防护罩2的两侧设有卡接凹槽,下壳体1的两侧相对位置处设有与卡接凹槽配合使用的卡接凸起8,本产品中采用凸凹槽的连接方式方便安装和拆卸,稳固性高,不破坏母线的整体外观;

固定支架3安装于容纳腔内,固定支架3包括上支架5和下支架6,上支架5与下支架6相对设置,上支架5与下支架6之间形成若干条导体通道,每一导体4加持与上支架5和下支架6之间,位于导体通道内。固定支架3的材料为导体4绝缘材料。固定支架3固定在下壳体1内,导体4固定在固定支架3上,即使受到外部冲击也能够保证导体4的稳固性,整体结构强度较大。

本实施例中,上支架5与下支架6相对的一侧均设有若干弧形凹槽7,上支架5与下支架6的弧形凹槽7形成导体4通道,下支架6安装于下壳体1的底部,上支架5远离弧形凹槽7的一面与外壳防护罩2相连。

本实施例中,上支架5和下支架6相对的一侧面凸起8,弧形凹槽7设置于凸起8上,设置4根导体4,因此,上支架5和下支架6相对的一侧面具设有4凸起8,其中中间的两对凸起8上的弧形凹槽7呈半圆形,上支架5和下支架6位于两端的弧形凹槽7的外侧侧壁相对延伸伸出,外侧的两对凸起8的外侧壁相对延伸凸出,与导体4的接触面积较大,稳固从较好。

本实施例中,上支架5的一端设有立柱9,另一端设有柱槽10,下支架6与立柱9的相对位置处设有柱槽10,与柱槽10的相对位置处设有立柱9,上支架5的立柱9固定于下支架6的柱槽10内,下支架6的立柱9固定于上支架5的柱槽10内。沿导体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对上支架5和下支架6,可在安装前将上支架5、下支架6、导体4进行组装后,整体安装于下壳体1内,安装方便,易操作,整体结构稳定。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