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盒、插座模块及带完整性自检功能的模块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1570发布日期:2019-04-13 00:30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模块盒、插座模块及带完整性自检功能的模块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插座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模块盒、插座模块及带完整性自检功能的模块插座。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条件下的插座大体分为壁插、排插、地插、拖线盘以及各种特殊用于的非常规插座结构。现有插座多采取一体封装结构,使得各类插座产品各自独立。目前市场中所用到的模块插座主要分为通过相互插接进行组合以及通过插座模块和框架进行组合封装。同时为保证用电安全,现有技术中的模块插座多采用定制化螺丝或增加拆解步骤的方式使用户避免接触内部带电部位。



技术实现要素: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插接组合式模块插座结构不稳定且其无法在各类插座之间得到广泛的适应用途,以及现有封装式模块插座在更换插座模块式过程较为繁琐使得无法在不同类型的插座之间进行高效组件替换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模块盒,所述模块盒包括完整性校验结构和弹性元件;所述完整性校验结构包括识别结构和检验结构;所述识别结构包括识别结构本体和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所述识别结构本体包括控制部和限位部;所述弹性元件包括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一端与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模块盒连接;所述模块盒内设置有模块仓。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还包括模块盒功能部和模块盒上壳;所述模块盒上壳设置有模块口,插座模块端部穿过模块口露出于模块盒顶面;所述模块盒功能部包括支架、模块盒下壳和导电片;所述支架与模块盒下壳固定可拆卸连接或形成一体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还包括转轴;所述识别结构本体还包括转轴部;所述转轴部为可套设置在转轴中部的管状结构;所述限位部与控制部均为一端与转轴部外侧壁连接的柱体结构;所述控制部、转轴部与限位部构成类“L”形结构;所述转轴部可与转轴固定连接或可转动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转轴支撑结构;所述转轴支撑结构为固定连接于支架上表面上的带有孔的片状结构;转轴安装在转轴支撑结构上;所述转轴支撑结构以两个为一组支撑一个识别结构本体,同时对识别结构本体进行限位;识别结构本体可以转轴为轴心旋转;

在插座模块未插入模块仓时,在第一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控制部端部位于转轴部一侧靠近支架内侧壁相应位置处,且控制部底面与支架上表面形成开口朝向模块仓的夹角;限位部顶端位于转轴部一侧朝向模块盒下壳外侧壁相应位置处;

在第一弹性元件的作用下,识别结构本体以转轴为轴心旋转,使限位部端部始终有向模块盒下壳外侧壁相方向偏转的趋势。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套设在转轴上,且其一端与模块盒下壳侧壁或支架侧壁接触,另一端与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接触,从而为识别结构本体提供复位弹力;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为控制部或限位部侧壁。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架顶面上,在与控制部底面相应位置处,设置有沉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安装于沉孔内的一端与控制部底面相接处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片或弹针;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为控制部底面。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为位于转轴部与模块盒下壳内侧壁之间的与转轴部固定连接的柱体结构或带孔的片状结构;相应的,所述支架外侧壁上沿纵向设置有的同时开口于支架外侧壁和支架顶面的弹性元件容置槽;所述弹性元件容置槽内,在靠近支架底部相应位置处,设置有由柱体或环形结构构成的弹性元件固定部;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安装于弹性元件容置槽内的一端与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弹性元件固定部连接的拉伸弹簧。

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在远离控制部一侧侧壁上设置有凸起的片状卡脚,所述片状卡脚与限位部共同构成新的限位部,且卡脚为限位部上的实际限位结构;所述识别结构还包括下壳侧锁定装置和第二弹性元件;所述下壳侧锁定装置设于支架上表面;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一端与模块盒接触,另一端与下壳侧锁定装置接触,从而为下壳侧锁定装置提供复位弹力;所述下壳侧锁定装置包括基板和卡脚;所述卡脚下端固定连接于基板上表面;所述卡脚上端面为沿卡脚卡口方向的斜向下的斜面结构;所述基板位于限位部与模块盒下壳侧壁之间;所述基板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卡脚大小相适宜;插座模块未插接状态下,片状卡脚卡接在限位槽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识别结构还包括下壳侧锁定装置和第二弹性元件;所述下壳侧锁定装置滑设于支架上表面;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一端与模块盒接触,另一端与下壳侧锁定装置接触,从而为下壳侧锁定装置提供复位弹力;所述下壳侧锁定装置包括基板和卡脚;所述卡脚下端固定连接于基板上表面;所述卡脚上端面为沿卡脚卡口方向斜向下的斜面结构;所述基板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限位部大小、位置相适宜;插座模块未插接状态下,限位部卡接在限位槽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识别结构本体还包括基座;所述控制部与限位部位于基座上表面;控制部为位于基座上朝向支架内侧壁的一侧的柱体,限位部为位于基座上朝向支架外侧壁一侧相应位置处的片状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开口于支架上表面的腔体,所述腔体内径与基座外径相适应,腔体开口处的形状与面积与控制部和限位部相适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片或弹针;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及识别结构本体安装于腔体内,且控制部及限位部在第一弹性元件的作用下露出于腔体上端开口处。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位于支架两侧位置上的导电片卡槽,所述导电片卡槽包括开口于支架内侧壁零线导电片卡槽与火线导电片卡槽;所述导电片包括零线导电片和火线导电片;所述零线导电片与火线导电片分别卡接于支架两侧位置上的导电片卡槽内并裸露于支架内侧;导电片与支架共同构成模块仓。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还包括地线导电片;所述支架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开口于支架底面的与导电片卡槽相平行的地线卡槽;地线导电片一端端部卡接地线卡槽内,且地线导电片顶面裸露于模块仓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在位于识别结构本体两侧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同时开口于支架上表面和支架内表面的相同的固定结构容置槽;所述固定结构容置槽纵切面为“I”型结构或“L”形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检验结构为模块盒上壳侧壁;相应的,所述限位部与模块盒下壳外侧壁上端端部相接触,且限位部端部露出于模块盒下壳外侧壁;或所述检验结构为位于模块盒上壳上的可插入模块盒下壳内侧壁与限位部部之间的凸起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上壳设置有由与卡脚形状相同、卡接方向方向相反的卡脚结构构成的检验结构;所述检验结构上的斜面与卡脚上的斜面位置相对应以便于两者之间相互滑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还包括开关模块和隔板;所述隔板与模块盒下壳及支架共同构成接线仓;零线导电片及火线导电片一端端部位于接线仓内;所述开关模块包括两组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两个进线端分别于零线及火线插座进线电连接,两个出线端分别电连接于零线导电片及火线导电片电连接;

所述开关包括开关控制部;相应的,所述隔板上在与开关控制部相应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所述模块盒上壳上设置有由凸起的柱体构成的开关控制脚;

所述开关控制脚可穿过通孔连接于开关控制部,从而控制开关的通断。

一种插座模块,所述插座模块包括模块端控制结构;所述插座模块包括模块本体和导电弹片;所述模块端控制结构为凸出于插座模块侧壁的片状结构。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弹片包括分别设置于模块本体相对的两侧侧壁上的零线导电弹片与火线导电弹片;模块端控制结构设置于与零线导电弹片或火线导电弹片同侧侧壁上导电弹片上方位置;或所述模块端控制结构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模块本体上与零线导电弹片或火线导电弹片同侧侧壁上导电弹片上方位置;

所述零线导电片与火线导电片分别与插座模块内的零线座体及火线座体电连接或分别与插座模块内的零线座体及火线座体相应电路电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插座模块底面上设置有地线导电弹片,所述地线导电弹片与插座模块内的地线座体或与插座模块内的地线座体相应电路电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本体上,在导电弹片所在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由凸起的柱体构成的模块侧固定结构;与模块端控制结构同侧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模块侧固定结构;

所述模块侧固定结构位于导电弹片与模块端控制结构之间;且两个模块侧固定结构分别位于模块端控制结构两端端部侧下方相应位置处。

一种带完整性自检功能的模块插座,包括模块盒及插座模块,插座模块可安装于模块仓内,且当插座模块插入模块仓后,模块端控制结构可制动控制部,使联动的限位部产生位移;当插座模块从插座仓取出后,限位部在第一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复位。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带完整性自检功能的模块插座,通过位于插座模块上的模块端控制结构与位于模块盒内的完整性校验结构进行互校,使插座盒在未插入足数的插座模块时,插座盒内裸露的导电片处于断路状态,以增加用电安全。

2、本发明的一种带完整性自检功能的模块插座,通过开关控制模块盒内的电路状态,使用电过程可控。

3、本发明的一种带完整性自检功能的模块插座,通过机械结构完成自校功能,增强插座的使用稳定性。

4、本发明的一种带完整性自检功能的模块插座,可通过将一个三孔或五孔插座的体积设计为等同于两个两孔插座模块或两个USB插座模块的体积,同时三孔或五孔插座上的模块端控制结构可同时控制两个两孔插座模块所对应的识别结构,从而使插座的适用性得以拓展。

5、本发明的一种带完整性自检功能的模块插座,通过转轴、“L”形识别结构与第一弹簧的配合,结构简单,便与推广。

6、本发明的一种带完整性自检功能的模块插座,通过在支架上设置“L”形容置槽,使模块盒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插座模块。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识别结构、支架与转轴在工作状态下的相互位置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一种识别结构、支架与转轴在非工作状态下的相互位置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一种识别结构本体顶侧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一种支架顶侧视图;

图5为实施例1中一种识别结构、支架、模块盒下壳、导电片、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一种模块本体底侧视图;

图7为实施例1中一种插座模块底侧视图;

图8为实施例3中一种模块盒上壳底侧视图;

图9为实施例3中一种隔板顶侧视图;

图10为实施例5中一种支架顶侧视图;

图11为实施例5中一种识别结构与支架、转轴在非工作状态下的相互位置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5中一种识别结构本体顶侧视图;

图13为实施例6中一种识别结构本体顶侧视图;

图14为实施例6中一种支架顶侧视图;

图15为实施例6中一种模块盒上壳底侧视图;

图16为实施例8中一种识别结构本体顶侧视图;

图17为实施例8中一种支架顶侧视图;

图18为实施例8中一种识别结构与支架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9中一种固定结构容置槽纵切面为“I”形结构的支架顶侧视图;

图20为实施例9中一种固定结构容置槽纵切面为“L”形结构的支架顶侧视图;

图21为实施例10中一种带有弹性元件支撑结构的支架本体顶侧视图;

图22为实施例10中一种没有弹性元件支撑结构的支架本体顶侧视图;

图23为实施例10中一种没有弹性元件支撑结构的支架上壳顶侧视图;

图24为实施例10中一种带有弹性元件支撑结构的支架上壳顶侧视图;

图25为实施例11中一种插座模块底侧视图;

图26为实施例12中一种带有底部导电弹片的插座模块底侧视图;

图27为实施例12中一种带有侧壁导电弹片的插座模块底侧视图。

图中的标号说明:

1、模块盒;2、插座模块;21、模块端控制结构;201、模块本体;202、导电弹片;203、模块侧固定结构;3、弹性元件;301、第一弹性元件;302、第二弹性元件;4、识别结构;401、识别结构本体;402、控制部;403、限位部;404、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405、转轴部;406、片状卡脚;407、基座;5、检验结构;6、模块盒上壳;601、凸起结构;602、卡脚结构;603、开关控制脚;7、支架;701、转轴支撑结构;702、沉孔;703、腔体;704、弹性元件容置槽; 705、固定结构容置槽;706、弹性元件固定部;707、支架本体;7071、沉孔;708、支架上壳; 7081、通孔;709、弹性元件支撑结构;8、模块盒下壳;9、转轴;10、下壳侧锁定装置;101、基板;1011、限位槽;102、卡脚;103、弹性元件连接结构;11、隔板;11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带完整性自检功能的模块插座,包括插座模块(2)和模块盒(1)。

所述模块盒(1)包括完整性校验结构和弹性元件(3)。所述完整性校验结构包括识别结构(4)和检验结构(5)。所述模块盒(1)还包括模块盒功能部和模块盒上壳(6)。

所述模块盒功能部包括支架(7)、模块盒下壳(8)、导电片和转轴(9)。

所述支架(7)与模块盒下壳(8)固定可拆卸连接或形成一体结构。

所述支架(7)上设置有导电片卡槽;所述导电片卡槽包括开口于支架(7)内侧壁零线导电片卡槽与火线导电片卡槽;所述导电片包括零线导电片和火线导电片;所述零线导电片与火线导电片分别卡接于支架(7)两侧位置上的导电片卡槽内,并裸露于支架(7)内侧。导电片与支架(7)共同构成模块仓。

所述识别结构(4)包括识别结构本体(401)和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404);所述识别结构本体包括控制部(402)、限位部(403)、和转轴部(405)。所述转轴部(405)为可套设置在转轴(9)中部的管状结构;所述限位部(403)与控制部(402)均为一端与转轴部(405) 外侧壁连接的柱体结构;所述控制部(402)、转轴部(405)与限位部(403)构成“L”形结构;所述转轴部(405)可与转轴(9)固定连接或可转动连接。

所述转轴支撑结构(701)为固定连接于支架(7)上表面上的带有孔的片状结构;转轴部 (405)套设在转轴(9)上并连同转轴安装在转轴支撑结构(701)上。所述转轴支撑结构(701) 以两个为一组支撑一个识别结构本体(401),同时对识别结构本体(401)进行限位。识别结构本体(401)可以转轴(9)为轴心旋转。

当识别结构本体(401)固定于支架上后,所述支架(7)顶面上,在与控制部(402)底面相应位置处,设置有沉孔(702);所述第一弹性元件(301)安装于沉孔(702)内,且其的一端与控制部(402)底面相接处,另一端与沉孔(702)底面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301) 为的压缩弹簧、压缩弹片或弹针。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404)为控制部(402)底面。

在插座模块(2)未插入模块仓时,在第一弹性元件(301)的作用下,控制部(402)端部位于转轴部(405)一侧靠近支架(7)内侧壁相应位置处,且控制部(402)底面与支架(7) 上表面形成开口朝向模块仓的夹角;限位部(403)顶端位于转轴部(405)一侧朝向模块盒下壳(8)外侧壁相应位置处;

在第一弹性元件(301)的作用下,识别结构本体(401)以转轴(9)为轴心旋转,使限位部(403)端部始终有向模块盒下壳(8)外侧壁相方向偏转的趋势。

所述模块盒上壳(6)设置有模块口,插座模块(2)端部穿过模块口露出于模块盒(1) 顶面。

所述检验结构(5)为模块盒上壳(6)侧壁;相应的,所述限位部(403)与模块盒下壳 (8)外侧壁上端端部相接触,且限位部(403)端部露出于模块盒下壳(8)外侧壁。

或所述检验结构(5)为位于模块盒上壳(6)上的可插入模块盒下壳(8)内侧壁与限位部(403)部之间的凸起结构(601)。

当将模块盒上壳(6)与模块盒下壳(8)相连接时,在未插入插座模块(2)或未插入足数的插座模块(2)的状态下,限位部(403)阻碍检验结构(5)向下运动,从而使模块盒上壳(6)与模块盒下壳(8)无法闭合,致使模块盒(1)无法正常使用。

所述插座模块(2)包括模块本体(201)和导电弹片(202);所述模块本体(201)外侧壁上设置有由凸出于插座模块(2)侧壁的片状结构构成的模块端控制结构(21)。

所述模块端控制结构(21)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模块本体(201)相对的两侧外侧壁上。

所述导电弹片(202)包括零线导电弹片与火线导电弹片;所述零线导电弹片与火线导电弹片分别设置于模块本体(201)相对的两侧外侧壁上,且分别位于同侧壁上的模块端控制结构(21) 下方位置。

所述零线导电片与火线导电片分别与插座模块(2)内的零线座体及火线座体电连接或分别与插座模块(2)内的零线座体及火线座体相应电路电连接。

当插座模块(2)安装于模块仓后,模块端控制结构(21)可制动控制部(402),使联动的限位部(403)产生位移;使限位部(403)偏离检验结构(5)与模块盒下壳闭合方向。当模块仓内插入足够数量的插座模块(2)时,模块盒(1)内的所有限位部(403)偏离检验结构(5)均发生偏转,模块盒上壳与模块盒下壳可闭合,模块插座可正常使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其主体结构同实施例1中所述模块盒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模块盒还包括地线导电片;所述支架(7)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开口于支架(7) 底面的与导电片卡槽相平行的地线卡槽;地线导电片一端端部卡接于地线卡槽内,且地线导电片顶面裸露于模块仓内。

实施例3

如图8-9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其主体结构同实施例1-2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块盒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模块盒(1)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模块盒内的开关模块和隔板(11)。

所述隔板(11)与模块盒下壳(8)及支架(7)共同构成接线仓。零线导电片及火线导电片一端端部位于接线仓内;所述开关模块包括两组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两个进线端分别于零线及火线插座进线电连接,两个出线端分别电连接于零线导电片及火线导电片电连接;

所述开关包括开关控制部;相应的,所述隔板(11)上在与开关控制部相应位置处设置有通孔(111);所述模块盒上壳(6)上设置有由凸起的柱体构成的开关控制脚(603));

所述开关控制脚(603)可穿过通孔(111)连接于开关控制部,从而控制开关的通断。

本实施例中,也可将地线导电片一端端部插入接线仓,并不经过开关模块直接与接线端子连接。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其主体结构同实施例1-3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块盒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取消实施例1中所述位于支架上的沉孔(702)。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301)为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套设在转轴(9)上,且其一端与模块盒下壳(8)侧壁或支架(7)侧壁接触,另一端与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404)接触,从而为识别结构本体(401)提供复位弹力;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404)为控制部(402)或限位部(403)侧壁。

实施例5

如图10-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其主体结构同实施例4中所述模块盒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301)为拉伸弹簧。所述支架(7)外侧壁上沿纵向设置有的同时开口于支架(7)外侧壁和支架(7)顶面的弹性元件容置槽(704);所述弹性元件容置槽(704)内,在靠近支架(7)底部相应位置处,设置有由柱体或环形结构构成的弹性元件固定部(706)。

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404)为位于转轴部(405)与模块盒下壳(8)内侧壁之间的与转轴部(405)固定连接的柱体结构或带孔的片状结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301)安装于弹性元件容置槽(704)内,且其一端与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404)连接另一端与弹性元件固定部(706)连接。

实施例6

如图13-1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其主体结构同实施例1-5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块盒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识别结构本体(401)以实施例1-5任一项所述识别结构(4)为基础;在所述限位部(403) 上,限位部(403)远离控制部(402)一侧侧壁上设置有凸起的片状卡脚(406)。同时,所述识别结构(4)还包括下壳侧锁定装置(10)和第二弹性元件(302)。所述下壳侧锁定装置(10) 包括基板(101)和卡脚(102);所述卡脚(102)下端固定连接于基板(101)上表面;所述卡脚(102)上端面为沿卡脚(102)卡口方向斜向下的斜面结构。

所述下壳侧锁定装置(10)滑设于支架(7)上表面。所述第二弹性元件(302)一端与模块盒(1)接触,另一端与下壳侧锁定装置(10)接触,从而为下壳侧锁定装置(10)提供复位弹力。

所述下壳侧锁定装置(10)包括基板(101)和卡脚(102)。所述卡脚(102)下端固定连接于基板(101)上表面;所述卡脚(102)上端面为沿卡脚(101)卡口方向的斜向下的斜面结构。

所述基板(101)位于限位部(403)与模块盒下壳(8)侧壁之间;所述基板(101)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槽(1011);所述限位槽(1011)与片状结构(406)大小相适宜;插座模块(2) 未插接状态下,片状卡脚(406)卡接在限位槽(1011)内。

所述模块盒上壳(6)设置有由与卡脚(102)形状相同、卡接方向方向相反的卡脚结构(602) 构成的检验结构(5);所述检验结构(5)上的斜面与卡脚(102)上的斜面位置相对应以便于两者之间相互滑动。

当模块盒内未插入足数的插座模块时,自然状态下,下壳侧锁定装置(10)在第二弹性元件的作用下维持其初始位置,此时,片状卡脚(406)卡接在限位槽(1011)内,使下壳侧锁定装置(10)不可移动,从而使模块盒上壳上的卡脚结构(602)因与卡脚(102)顶面接触而无法下移至卡接位,使模块盒盒上壳与模块盒下壳无法闭合,从而使模块盒无法正常使用。又因模块盒上壳上的开关控制脚(603)无法达到开关可以启动开关的位置,使得模块盒内的导电片不接入电路,以保障用户使用安全。

当模块盒内插入足数的插座模块时,识别结构本体(401)在模块端控制结构的作用下以转轴部(405)为轴心发生偏转,片状卡脚(406)从限位槽(1011)内脱离。模块盒下壳上的卡脚结构(602)与卡脚(102)通过上端面的斜面挤压,使下壳侧锁定装置(10),当卡脚结构(602)到达卡接位时,下壳侧锁定装置(10)在第二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复位,从而使卡脚结构(602)与卡脚(102)相卡接,同时模块盒上壳与模块盒下壳闭合,模块插座可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侧锁定装置(10)一端端部可设置有由圆柱体构成的弹性元件连接结构(103),所述第二弹性元件(302)可为弹簧;同时,所述支架(7)上可设置有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9),弹簧套设在弹性元件连接结构(103)上,一端与基板(101)接触,另一端与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9),从而为下壳侧锁定装置(10)提供复位弹力。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其主体结构同实施例6中所述模块盒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片状卡脚(406)位于限位部(403)上端端部,相应的,所述支架(7)上表面设置有同时开口于支架内侧壁和支架顶面的凹槽,所述识别结构(4)设置于凹槽内。所述限位槽(1011)为基板(101)底面上设置的凹槽或纵向的通槽;片状卡脚(406)位于限位槽 (1011)下方相应位置处。

在自然状态下,下壳侧锁定装置(10)位于其初始位置,片状卡脚(406)位于限位槽(1011) 内。当插座模块插入模块仓时,识别结构本体(401)在模块端控制结构(21)的作用下以转轴部(405)为轴心发生偏转,且当插座模块安装到位后,片状卡脚(406)从限位槽(1011) 内脱离。

实施例8

如图16-18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其主体结构同实施例7中所述模块盒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识别结构本体(401)包括控制部(402)、限位部(403)、基座(407)。所述控制部 (402)与限位部(403)位于基座(407)上表面;控制部(402)为位于基座(407)上朝向支架(7)内侧壁的一侧的柱体,限位部(403)为位于基座(407)上朝向支架(7)外侧壁一侧相应位置处的片状结构;

所述支架(7)上设置有开口于支架(7)上表面的腔体(703),所述腔体(703)内径与基座(407)外径相适应,腔体(703)开口处的形状与面积与控制部(402)和限位部(403) 相适应;所述第一弹性元件(301)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片或弹针;所述第一弹性元件(301) 及识别结构本体(401)安装于腔体(703)内,且控制部(402)及限位部(403)在第一弹性元件(301)的作用下露出于腔体(703)上端开口处。

所述下壳侧锁定装置(10)滑设于支架(7)上表面,且限位槽(1011)与限位部(403) 大小、位置相适宜;在插座模块(2)未插接状态下,限位部(403)卡接在限位槽(1011)内。当插座模块插入模块仓时,识别结构本体(401)在模块端控制结构(21)的作用下以转轴部 (405)下移,且当插座模块安装到位后,片状卡脚(406)从限位槽(1011)内脱离。

实施例9

如图19-20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其主体结构同实施例1-8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块盒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架(7)上设置有同时开口于支架(7)上表面和支架(7)内表面的相同的固定结构容置槽(705);所述固定结构容置槽(705)纵切面为“I”形结构或“L”形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容置槽(705)以两个为一组,当识别结构本体(401) 安装于支架后,两个固定结构容置槽(705)分别位于控制部(402)两侧相应位置处。

实施例10

如图21-2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模块盒,其主体结构同实施例6-9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块盒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支架(7)包括支架本体(707)和支架上壳(708);所述支架本体(707)上设置有沉孔(7071),所述第一弹性元件(301)安装于沉孔(7071)内,所述支架上壳(708)上设置有通孔(7081),且通孔(7081)在位于支架上壳(708)底面上的开口与基座(407)横截面相适应,通孔(7081)在位于支架上壳(708)顶面上的开口与控制部(402)和限位部(403) 的横截面相适应。当支架本体(708)与支架上壳(708)相固定连接时,沉孔(7071)与通孔 (7081)共同构成实施例8中所述腔体(703)。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707)顶面面积小于支架上壳(708)底面面积,从而共同构成导电片卡槽,或所述导电片卡槽设置于支架本体(707)上。

本实施例中,可在所述支架上壳(708)加入实施例9中所述纵切面为“I”型结构或“L”形结构的固定结构容置槽(705)。

实施例11

如图2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插座模块,与实施例1中所述插座模块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插座模块(2)底面上设置有地线导电弹片,所述地线导电弹片与插座模块(2)内的地线座体或与插座模块(2)内的地线座体相应电路电连接。

实施例12

如图26-2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插座模块,与实施例1、11任一项中所述插座模块主体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模块本体(201)上,在模块端控制结构(21)所在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由凸起的柱体构成的模块侧固定结构(203);与零线导电片或火线导电片同侧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模块侧固定结构(203);

所述模块侧固定结构(203)位于导电弹片与模块端控制结构(21)之间;且两个模块侧固定结构(203)分别位于模块端控制结构(21)两端端部侧下方相应位置处。

需要注意的是,实施例中所述模块盒(1)中,所述模块仓可容纳一个或多个插座模块(2),且当仅可容纳一个插座模块(2)时,可在模块仓的一侧或两侧设置识别结构本体(401)及相关组件。相应的,所述模块本体(201)上可在与识别结构本体(401)相应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模块端控制结构(21)。

当同一个模块仓内可容纳两个或多个插座模块(2)时,可以一个两孔插座模块的宽度为基准,设置相应数量的识别结构本体(401)及相应的识别结构(4)相关组件。当在模块仓内插入相应数量的两孔插座模块时,每个两孔插座模块分别控制相应的识别结构本体(401),最终使模块插座可正常使用,当模块盒内有一个识别结构本体未与插座模块匹配时,依照以上实施例所述识别结构的功能,插座模块无法正常使用。

本发明中,同时可将一个三孔插座模块宽度设置为等同于两个两孔插座模块的宽度,同时,三孔插座模块上的模块端控制结构(21)可控制两个两孔插座模块所对应的识别结构本体 (401),从而使模块盒(1)具备更强的适应性。

本发明中所述模块侧固定结构可与固定结构容置槽相匹配,以通过将模块侧固定结构插入“L”形固定结构容置槽并通过横向移动使插座模块卡接固定于模块盒内,同时,当不需要将插座模块与模块盒通过卡接固定时,模块侧固定结构可直接插入“L”或“|”形固定结构容置槽,从而使模块端控制结构与识别结构本体相接触。即可理解为,通过在支架上设置固定结构容置槽与在插座模块上设置模块侧固定结构的目的为,使模块盒及插座模块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模块盒和模块插座,以进一步扩大本发明中模块盒和模块插座的适用范围。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地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