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转接线夹及导线接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7251发布日期:2019-04-20 03:2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接地转接线夹及导线接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地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地转接线夹及导线接地结构。



背景技术:

高压一次设备在停电检修时,其导线可靠接地是保障检修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保障导线能够可靠接地至关重要。

在实际的检修过程中,不同导线的形式多种多样,位置也各有不同。而悬挂接地时,操作人员需长时间抬举接地线,容易疲劳,导致接地操作效率低下;同时,当导线悬空位置较高时,需要借助高空车进行操作,增大生产成本;另外,接地线时,接头朝向单一,带来接线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接地转接线夹及导线接地结构。该接地转接线夹结构简单,悬挂接地方便,且能够根据现场环境选择接地挂设的位置,满足实际的需要;该导线接地结构采用前述的接地转接线夹,提高了导线的接地可靠性,并提高了接地操作效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地转接线夹,包括第一夹固件,第一夹固件呈可导电设置、并设有第一夹固槽;第二夹固件,第二夹固件呈可导电设置、并设有第二夹固槽,第一夹固槽和第二夹固槽对应设置;连接件,连接件用于连接第一夹固件和第二夹固件、使第一夹固槽和第二夹固槽配合形成用于夹固导线的夹固部;及悬挂组件,悬挂组件用于接地线的挂设,悬挂组件包括可导电的第一悬挂件和第二悬挂件,第一悬挂件和第一夹固槽分别设于第一夹固件的两侧,第二悬挂件和第二夹固槽分别设于第二夹固件的两侧。

上述接地转接线夹,通过夹固部和悬挂组件的设置,当需要接地时,夹固部夹持导线,之后根据接地操作的现场环境选择将接地线挂设于第一悬挂件还是第二悬挂件,从而实现更为方便快捷的接地操作,并提供多一种接地线挂设的位置选择,满足实际的需求;同时,接地操作快捷,提高了接地操作的效率。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悬挂件的两端与第一夹固件连接,第一悬挂件还设有第一弧形段,第一弧形段设于第一悬挂件的中部;第二悬挂件的两端与第二夹固件连接,第二悬挂件还设有第二弧形段,第二弧形段设于第二弧形段的中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段的弧线所在平面与第二弧形段的弧线所在平面呈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悬挂件和第二悬挂件呈镜像结构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固件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悬挂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第一对接部与第一连接部配合连接,第二对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

或第二夹固件设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二悬挂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对接部和第四对接部,第三对接部与第三连接部配合连接,第四对接部与第四连接部配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呈对接槽结构设置;或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均呈对接槽结构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固槽的槽面和第二夹固槽的槽面均呈弧面结构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固件和第二夹固件均呈板状结构设置,第一夹固件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第二夹固件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对应设置,连接件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配合、并将第一夹固件和第二夹固件连接在一起。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导线接地结构,包括导线;接地线;及如上述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接地转接线夹,导线夹设于夹固部,接地线的一端挂设于悬挂件。

上述导线接地结构,采用接地转接线夹,当需要进行导线接地操作时,利用夹固件夹持导线;接着,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择将接地线搭设于第一悬挂件还是第二悬挂件,并完成搭设接地线,从而结束接地操作,操作简单方便,接地效率高。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地线的一端设有挂钩,挂钩与第一悬挂件或第二悬挂件配合挂接。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导线接地结构的整体装配图;

图2为实施例中第一夹固件和第一悬挂件的第一视角图;

图3为实施例中第一夹固件和第一悬挂件的第二视角图。

附图标注说明:

110、第一夹固件,111、第一夹固槽,112、第一连接孔,120、第二夹固件,200、连接件,310、第一悬挂件,320、第二悬挂件,400、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称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地转接线夹,包括第一夹固件110,第一夹固件110呈可导电设置、并设有第一夹固槽111;第二夹固件120,第二夹固件120呈可导电设置、并设有第二夹固槽,第一夹固槽111和第二夹固槽对应设置;连接件200,连接件200用于连接第一夹固件110和第二夹固件120、使第一夹固槽111和第二夹固槽配合形成用于夹固导线400的夹固部;及悬挂组件,悬挂组件用于接地线的挂设,悬挂组件包括可导电的第一悬挂件310和第二悬挂件320,第一悬挂件310和第一夹固槽111分别设于第一夹固件110的两侧,第二悬挂件320和第二夹固槽分别设于第二夹固件120的两侧。

通过夹固部和悬挂组件的设置,当需要接地时,夹固部夹持导线400,之后根据接地操作的现场环境选择将接地线挂设于第一悬挂件310还是第二悬挂件320,从而实现更为方便快捷的接地操作,并提供多一种接地线挂设的位置选择,满足实际的挂设需求;同时,接地操作快捷,提高了接地操作的效率。

高压一次设备在停电检修时,导线400进行可靠接地是保障检修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电力安全的工作规程规定:对于可能送电至停电设备的各侧,都应装设接地线或合上接地刀闸;检修10m及以下的母线,可以只装设一组接地线。

在实际检修时,检修现场的工况复杂,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如接地刀闸是否牢固可靠、设备是否有感应电、临近带电设备安全距离是否足够等。通常做法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于高压一次设备检修处可靠悬挂相应电压等级的接地线一组,以充分保障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

然而,高压导线400的形式多种多样,位置各有不同,在悬挂接地线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接电线通常由铜线制成,自身较重,操作人员在长时间抬举后很容易产生疲劳,影响工作效率,进而降低接地操作效率;

二、当导线400悬空位置较高时,需借助高空车进行操作,增大生产成本;

三、在接地现场环境比较紧凑的情况下,接地线的搭设位置选择困难,给操作带来困扰。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夹固件110、第二夹固件120、第一悬挂件310和第二悬挂件320的设置,当需要接地时,利用第一夹固件110和第二夹固件120配合形成的夹固部夹设导线400;接着,根据具体的操作环境,选择需要将接地线挂设在第一悬挂件310还是第二悬挂件320上,从而实现接地极操作,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成本低廉,接地效率高,即使导线400位置较高,在夹设导线400后,直接选择挂设在第一悬挂件310或第二悬挂件320上即可,满足接地环境复杂时的接地线挂设需求,还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也无需高空车长时间运作,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另外,接地的导线400所在位置存在空间紧张的情况,夹固部还可以在实际操作时结合具体接地极环境,调整夹设导线400的角度,并使第一悬挂件310和第二悬挂件320的所在位置便于后续的接地线挂设操作。

进一步地,夹固部呈间距设置至少两个。多个夹固部使夹设导线400时交替使用,而不会长期使用一个夹固部缩短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更进一步地,形成不同夹固部的第一夹固槽111和第二夹固槽的尺寸不相同,从而满足不同规格(如直径)的导线400夹设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接地的导通功能需要,第一夹固件110、第二夹固件120、第一悬挂件310和第二悬挂件320的可导电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任意的现有技术进行具体设置实现,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第一悬挂件310的两端与第一夹固件110连接,第一悬挂件310还设有第一弧形段,第一弧形段设于第一悬挂件310的中部;第二悬挂件320的两端与第二夹固件120连接,第二悬挂件320还设有第二弧形段,第二弧形段设于第二弧形段的中部。

弧形段的设置,使第一悬挂件310和第二悬挂件320呈弧状结构设置。由于接地的过程中会存在电流的通过,而电流通过时必然产生电场,弧形结构设置的第一悬挂件310和第二悬挂件320的设置能够使电场分布更加均匀,从而降低接地的安全风险,保障生产安全。

进一步地,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均为圆弧段。如半圆弧段,从而起到使电场更加均匀分布的技术效果。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第一弧形段的弧线所在平面与第二弧形段的弧线所在平面呈平行设置。

如图1所示,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相对设置。整体看来,第一弧形段的弧线所在平面与第二弧形段的弧形所在平面平行设置,使第一悬挂件310和第二悬挂件320形成一个圆环,从而使导线400的两侧均形成均匀电场,保障生产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弧形段的弧线指第一弧形段的弧形轴线或弧形中心线;第二弧形段的弧线理解同理,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第一悬挂件310和第二悬挂件320呈镜像结构设置。

如图1所示,第一悬挂件310和第二悬挂件320呈左右镜像结构设置,不仅对称美观,而且使电场的分布更加均匀,同时,还便于装配操作,提供两个相对方向的挂设位置选择,便于后续的接地线挂设。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固件110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悬挂件31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第一对接部与第一连接部配合连接,第二对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或第二夹固件120设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二悬挂件32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对接部和第四对接部,第三对接部与第三连接部配合连接,第四对接部与第四连接部配合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呈对接槽结构设置;或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均呈对接槽结构设置。

对接槽结构设置简单,第一对接部、第二对接部、第三对接部和第四对接部均与对接槽的槽结构对应设置,便于第一悬挂件310、第二悬挂件320、第一夹固件110和第二夹固件120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第一夹固槽111的槽面和第二夹固槽的槽面均呈弧面结构设置。

弧面结构的槽面设置,能够提到导线400的表面与夹固部的槽面之间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接地的可靠性,保障接地安全。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第一夹固件110和第二夹固件120均呈板状结构设置,第一夹固件110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112,第二夹固件120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112和第二连接孔对应设置,连接件200与第一连接孔112和第二连接孔配合、并将第一夹固件110和第二夹固件120连接在一起。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夹固件110和第二夹固件120均呈板状结构设置,生产制造更为方便,第一连接孔112和第二连接孔均设有多个、并对应设置,以满足连接件200与第一夹固件110、第二夹固件120之间的配合连接需要。

进一步地,连接件200为螺栓螺母结构。螺栓穿过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12和第二连接孔,螺母与螺栓配合、并紧固第一夹固件110和第二夹固件120,从而完成利用连接件200将第一夹固件110和第二夹固件120连接在一起的目的。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具体的连接方式选用连接件200的具体设置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第一夹固件110和第二夹固件120均由铝合金制作而成,以满足应力、导流的要求。第一连接孔112和第二连接孔均设有四个、并对应设置,连接件200为螺栓螺母配合,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112和第二连接孔、并与螺母配合将第一夹固件110和第二夹固件120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夹固槽111的槽壁、第二夹固槽的槽壁和导线400的表面均涂设有防氧化层。

接地操作时,第一夹固槽111的槽面、第二夹固槽的槽面和导线400的表面之间均会因接触导电而产生发热并氧化,造成老化或影响接地可靠性。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防氧化层解决了该问题,从而提高了接地可靠性。

进一步地,防氧化层为涂设的凡士林层。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导线接地结构,包括导线400;接地线;及如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接地转接线夹,导线400夹设于夹固部,接地线的一端挂设于悬挂件。

采用接地转接线夹,当需要进行导线400接地操作时,利用夹固件夹持导线400;接着,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择将接地线搭设于第一悬挂件310还是第二悬挂件320,并完成搭设接地线,从而结束接地操作,操作简单方便,接地效率高。

进一步地,导线400为钢芯铝绞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地线的一端设有挂钩,挂钩与第一悬挂件310或第二悬挂件320配合挂接。挂设操作简单方便,提高接地操作的操作效率,降低时间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