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连接软母排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0390发布日期:2019-03-27 09:56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连接软母排抗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电缆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连接软母排抗震结构。



背景技术:

软铜排是运用于大电流中进行导电的连接件,适用于高低压电器、开关触头、配电设备、母线槽等电器工程,也广泛用于金属冶炼、电化电镀、化工烧碱等超大电流电解冶炼工程,也可以运用于真空电器、矿用防爆开关、汽车、机车等相关产品。

软铜排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软铜排的两端为与元器件固定连接的接触端,不需要进行绝缘处理,但为了防止软铜排的中部接触其它导电物造成短路,在软铜排中部(非接触端处)的表面进行绝缘处理,绝缘处理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浸塑、浸粉、套热缩管等;但软铜排在运输或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其它零件或产品的撞击,造成软铜排表面的绝缘层受到损坏或软铜排发生形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柔性连接软母排抗震结构,通过在软铜排的上下表面均设置减震的泡棉,能够有效减小外部零件碰撞产品时产生的撞击力,防止软铜排受到撞击而出现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连接软母排抗震结构,包括软铜排,所述软铜排包括中间的绝缘段以及两端的接触端,在所述绝缘段的上下表面均设有用于减震的泡棉。

优选地,所述泡棉与软铜排通过双面胶粘贴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绝缘段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弧形弯折部。

优选地,所述绝缘段的中部设有一个弧形弯折部。

优选地,所述绝缘段上套设有热缩套管,所述泡棉设于所述热缩套管的上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泡棉为EVA泡棉。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软铜排的上下表面均设置减震的泡棉,能够有效减小外部零件碰撞产品时产生的撞击力,并保护住软铜排的表面,防止软铜排受到撞击而出现损坏;且泡棉通过双面胶与软铜排粘贴在一起,组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另外软铜排的中部设有一个弧形弯折部,使软铜排可进行有效的拉伸或压缩,通过拉伸或压缩使软铜排对设备之间连接长度的适应范围更广,也可进一步有效减小撞击时的力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柔性连接软母排抗震结构的分解图;

图2为实施例中柔性连接软母排抗震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柔性连接软母排抗震结构,包括软铜排1,软铜排1包括中间的绝缘段11以及两端用于与元器件固定连接的接触端12,在绝缘段11的上下表面均设有用于减震的泡棉2;通过泡棉能够有效减小外部零件碰撞产品时产生的撞击力,降低软铜排出现形变的可能,并保护住软铜排的表面,防止软铜排表面的绝缘层受到撞击而出现损坏。

其中,泡棉2与软铜排1上的绝缘段11通过双面胶粘贴在一起;具体的,在泡棉2上的一表面设有双面胶带,泡棉2与软铜排1粘贴时,先撕去双面胶带上的离型纸,而后将泡棉2与软铜排1粘贴在一起,加工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产线大批量生产。

其中,泡棉2采用EVA泡棉,具有良好的缓冲、抗震、隔热、防潮、抗化学腐蚀等优点,且无毒、不吸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可在软铜排1的绝缘段11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弧形弯折部13,使软铜排可进行有效的拉伸或压缩,通过拉伸或压缩使软铜排对设备之间连接长度的适应范围更广,也可进一步有效减小撞击时的力度,进一步降低软铜排受到撞击而发生形变的可能。

具体的,该实施例中只在绝缘段的中部设置一个弧形弯折部,相应的泡棉2在与软铜排粘贴后一样具有弧形弯折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在软铜排的绝缘段11上套设热缩套管3达到绝缘的目的,而将泡棉2通过双面胶粘贴于热缩套管3的上下表面,通过泡棉能够有效减小外部零件碰撞产品时产生的撞击力,降低软铜排出现形变的可能,并保护住热缩套管3,防止热缩套管3受到撞击而出现破损。

热缩套管3是一种热收缩包装材料,遇热即收缩,本身材质具有防水耐压、耐腐蚀、高温收缩、柔软阻燃、绝缘防蚀的性能;本实施例中,热缩套管3为pvc热缩套管或pet热缩套管,也还可以是其它不同材质的热缩套管,如辐照交联pe热缩套管、10KV高压母排保护热缩套管、35KV高压母排保护热缩套管、含胶双壁热缩套管、仿木纹热缩套管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