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4097发布日期:2019-04-03 00:0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集成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变压器。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以及续航里程的增加,对充电机的充电功率要求、电压要求以及电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方案中增加输出功率一般采用两个变压器并联的方式来实现,当充电机中使用两个变压器并联输出时,充电机的变压器制作与生产加工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变压器,以解决充电机中使用两个变压器并联输出时,充电机的变压器制作与生产加工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变压器,包括第一磁芯、第二磁芯、第一绕组、第二绕组、第三绕组、第四绕组、第一骨架以及第二骨架,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磁芯包括第一磁柱,所述第二磁芯包括第二磁柱,所述第一骨架套在所述第一磁柱上,所述第一绕组缠绕在所述第一骨架上,所述第二骨架套在所述第二磁柱上,所述第二绕组缠绕在所述第二骨架上;所述第三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一磁柱上,且与所述第一绕组间隔设置,所述第四绕组绕制在所述第二磁柱上,且与所述第二绕组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绕组与所述第四绕组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绕组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绕组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骨架轴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第四绕组为两个,两个所述第四绕组分别设于所述第二骨架轴向的相对两侧。

其中,位于所述第一骨架与所述第二骨架同一侧的所述第三绕组与所述第四绕组电连接,位于所述第一骨架与所述第二骨架另一侧的所述第三绕组与所述第四绕组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绕组包括第一原边绕组与第一副边绕组,所述第一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采用三明治法绕制;所述第二绕组包括第二原边绕组与第二副边绕组,所述第二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二副边绕组采用三明治法绕制。

其中,所述第一磁芯还包括第一侧柱与第二侧柱,所述第一侧柱与所述第二侧柱位于所述第一磁柱径向的相对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磁芯还包括第一横柱与第二横柱,所述第一横柱连接所述第一侧柱、所述第一磁柱以及所述第二侧柱的同一端;所述第二横柱连接所述第一侧柱、所述第一磁柱以及所述第二侧柱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第二磁芯还包括第三侧柱与第四侧柱,所述第三侧柱与所述第四侧柱位于所述第二磁柱径向的相对两侧。

其中,所述第二磁芯还包括第三横柱与第四横柱,所述第三横柱连接所述第三侧柱、所述第二磁柱以及所述第四侧柱的同一端;所述第四横柱连接所述第三侧柱、所述第二磁柱以及所述第四侧柱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第一磁芯与所述第二磁芯之间的间距小于阈值间距。

综上所述,本申请集成变压器的第一磁柱、第一骨架、第一原边绕组、第一副边绕组以及第三绕组具有一个单独的变压器的功能。本申请集成变压器的第二磁柱、第二骨架、第二原边绕组、第二副边绕组以及第四绕组具有另一个单独的变压器的功能。因此,本申请的集成变压器具有两个变压器的功能,可输出高功率。进一步地,本申请通过所述第三绕组与所述第四绕组的电连接即可将第一磁芯、第二磁芯集成在一起,集成变压器的制作与生产加工工艺简单,且当本申请的集成变压器制成后可直接应用于充电机,解决了传统的充电机为输出高功率使用两个变压器并联输出时,充电机的变压器制作与生产加工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集成变压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变压器,包括第一磁芯100、第二磁芯200、第一绕组20、第二绕组30、第三绕组80、第四绕组90、第一骨架40以及第二骨架50。第一磁芯100与第二磁芯200间隔设置,第一磁芯100包括第一磁柱101,第二磁芯200包括第二磁柱201,第一骨架40套在第一磁柱101上,第一绕组20缠绕在第一骨架40上,第二骨架50套在第二磁柱201上,第二绕组30缠绕在第二骨架50上;第三绕组80绕制在第一磁柱101上,且与第一绕组20间隔设置,第四绕组90绕制在第二磁柱201上,且与第二绕组30间隔设置;第三绕组80与第四绕组90电连接。第三绕组80与第四绕组90均为铜排。

第一绕组20包括第一原边绕组与第一副边绕组,第一原边绕组与第一副边绕组采用三明治法绕制;第二绕组30包括第二原边绕组与第二副边绕组,第二原边绕组与第二副边绕组采用三明治法绕制。第一骨架40中设有第一通孔401,第一磁柱101插入第一通孔401中,第一绕组20缠绕在第一骨架40上。第二骨架50中设有第二通孔501,第二磁柱201插入第二通孔501中,第二绕组30缠绕在第二骨架50上。

本申请中,第一磁柱101、第一骨架40、第一原边绕组、第一副边绕组以及第三绕组80具有一个单独变压器的功能。第二磁柱201、第二骨架50、第二原边绕组、第二副边绕组以及第四绕组90具有另一个单独变压器的功能。因此,本申请的集成变压器具有两个变压器的功能,可输出高功率。进一步地,本申请通过第三绕组80与第四绕组90的电连接即可将第一磁芯100、第二磁芯200集成在一起,集成变压器的制作与生产加工工艺简单,且当本申请的集成变压器制成后可直接应用于充电机,解决了传统的充电机为输出高功率使用两个变压器并联输出时,充电机的变压器制作与生产加工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

具体的,第三绕组80为两个,两个第三绕组80分别设于第一骨架40轴向的相对两侧。第四绕组90为两个,两个第四绕组90分别设于第二骨架50轴向的相对两侧。其中,位于第一骨架40与第二骨架50同一侧的第三绕组80与第四绕组90电连接,位于第一骨架40与第二骨架50另一侧的第三绕组80与第四绕组90电连接。

因此,本申请通过位于第一骨架40与第二骨架50同一侧的第三绕组80与第四绕组90的电连接,以及位于第一骨架40与第二骨架50另一侧的第三绕组80与第四绕组90的电连接以得到本申请的集成变压器。

第一磁芯100还包括第一侧柱102与第二侧柱103,第一侧柱102与第二侧柱103位于第一磁柱101径向的相对两侧。

第一磁芯100还包括第一横柱104与第二横柱105,第一横柱104连接第一侧柱102、第一磁柱101以及第二侧柱103的同一端;第二横柱105连接第一侧柱102、第一磁柱101以及第二侧柱103的另一端。

本申请中,第一侧柱102、第一横柱104、第二侧柱103以及第二横柱105依次连接形成第一磁芯架框,第一磁柱101设于第一磁芯架框内以形成第一磁芯100。且本申请中的第一磁芯100由第一子磁芯107和第二子磁芯108扣合形成,方便第一磁芯100的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柱101为柱状,第一侧柱102与第二侧柱103的形状为具有内圆弧面的板状,第一横柱104与第二横柱105的形状为中间窄,两边宽的板状,第一磁柱101、第一侧柱102、第二侧柱103、第一横柱104以及第二横柱105的形状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做限定。

第二磁芯200还包括第三侧柱202与第四侧柱203,第三侧柱202与第四侧柱203位于第二磁柱201径向的相对两侧。

第二磁芯200还包括第三横柱204与第四横柱205,第三横柱204连接第三侧柱202、第二磁柱201以及第四侧柱203的同一端。第四横柱205连接第三侧柱202、第二磁柱201以及第四侧柱203的另一端。

本申请中,第三侧柱202、第三横柱204、第四侧柱203以及第四横柱205依次连接形成第二磁芯架框,第二磁柱201设于第二磁芯架框内以形成第二磁芯200。且本申请中的第二磁芯200由第三子磁芯207和第四子磁芯208扣合形成,方便第二磁芯200的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柱201为柱状,第三侧柱202与第四侧柱203的形状为具有内圆弧面的板状,第三横柱204与第四横柱205的形状为中间窄,两边宽的板状,第二磁柱201、第三侧柱202、第四侧柱203、第三横柱204以及第四横柱205的形状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做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骨架40与第二骨架50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状结构,第一骨架40包括第一顶壁402、第一底壁403以及设于第一顶壁402与第一底壁403之间的第一侧壁(图中未示出),第一顶壁402与第一底壁403均由第一侧壁的两端开口处垂直向外延伸形成,进而形成第一环形槽状结构,第一绕组20绕制在第一环形槽状结构上,第一顶壁402上设有第一开口(图中未示出),第一开口向第一横柱104的方向向外垂直延伸形成第一线座60,第一绕组20穿过第一开口以及第一线座60与外界连通;第二骨架50包括第二顶壁502、第二底壁503以及设于第二顶壁502与第二底壁503之间的第二侧壁(图中未示出),第二顶壁502与第二底壁503均由第二侧壁两端开口处垂直向外延伸形成,进而形成第二环形槽状结构,第二绕组30均绕制在第二环形槽状结构上,第二顶壁502上设有第二开口(图中未示出),第二开口向第三横柱204的方向向外垂直延伸形成第二线座70,第二绕组30穿过第二开口以及第二线座70与外界连通。

第一磁芯100与第二磁芯200之间的间距小于阈值间距。具体的,由于第一磁芯100与第二磁芯200在运作过程中,均会产生热量,为了第一磁芯100与第二磁芯200上的热量可以较快传递出去,且为了避免第一磁芯100与第二磁芯200之间热量的相互传递,第一磁芯100与第二磁芯200需间隔设置。进一步地,为了避免电连接后的第三绕组80与第四绕组90的长度太长,本申请需设置第一磁芯100与第二磁芯200之间的间距小于阈值间距,以满足第三绕组80与第四绕组90的电连接后长度不至于太长。本申请的第一磁芯100与第二磁芯200之间的间距根据反复试验得到,以既可达到第一磁芯100与第二磁芯200上的热量可以较快传递出去,且第三绕组80与第四绕组90的电连接后长度不至于太长。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