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笼绞的退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2382发布日期:2019-02-12 21:38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笼绞的退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退扭结构,具体为一种笼绞的退扭结构,属于线缆制造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笼绞是笼式绞线机的简称,笼式绞线机供电线电缆厂生产控制电缆、橡胶电缆、钢绞线、钢芯铝绞线、铜绞线、铝绞线及软绞线等绞合之专用设备。

退扭结构在笼式绞线机中不可或缺,退扭结构的主要作用是在绞合时采用线回扭的方式,对于圆形线芯退扭成缆,减少线芯变形避免了因变形而损伤绝缘,并使电缆具有较好的平顺性。

现有的笼绞的退扭结构仍在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现有的笼绞的退扭结构大多采用铜套配合曲柄以及键连接的方式带动退扭盘转动,来对线盘进行退扭,该种方式不仅对线盘于退扭结构的摩擦损坏大,还极大的缩减了线盘以及退扭结构的使用寿命,该种方式使退扭盘在转动时的转速不高、性能不够稳定,故障率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笼绞的退扭结构大多采用钢套配合曲柄以及键连接的方式带动退扭盘转动,来对线盘进行退扭,该种方式不仅对线盘于退扭结构的摩擦损坏大,还极大的缩减了线盘以及退扭结构的使用寿命,该种方式使退扭盘在转动时的转速不够平稳、恒定,对线盘的退扭质量差,且退扭工作时的动力损坏大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笼绞的退扭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笼绞的退扭结构,包括驱动电机、支撑环、退扭盘和线盘,所述驱动电机下方平行设置有底座,且所述底座上方一端设置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一端贯穿安装有同步带轮,且所述同步带轮上套设有传动带,所述底座一侧平行设置有安装座,且所述安装座上方贯穿安装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中部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且所述同步带轮通过传动带与第一齿轮连接,所述支撑环一侧平行设置有退扭盘,且所述退扭盘边缘处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退扭板,若干个所述退扭板一侧均连接有线盘,所述支撑环为圆形结构,且所述支撑环边缘处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与退扭板相匹配第一调心轴承,若干人所述第一调心轴承内部均贯穿安装有第一连接轴,若干个所述第一调心轴承一侧均平行设置有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顶部设置有第二调心轴承,若干个所述退扭板中均安装有第四调心轴承,所述第二调心轴承均通过第二连接轴连接到第四调心轴承中,所述线盘一端设置有第三调心轴承,且第四调心轴承通过第二连接轴连接到第三调心轴承内部。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一端连接到齿轮箱内部,且驱动电机与同步带轮、且同步带轮通过传动带与第一齿轮和支撑环均呈转动连接。

优选的,该退扭结构一端水平设置有圆柱形的主轴,所述主轴一端垂直焊接有方便对线盘安装的固定板,且焊周另一端贯穿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下方设置有支座。

优选的,所述第二调心轴承和第四调心轴承边缘处等间距贯穿安装有若干个涨套。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线盘两端均设置有线盘架,所述线盘架一端连接有套板,且套板中部设置有第五调心轴承,所述第五调心轴承一端连接有主动轮,且若干个线盘一端均设置有从动轮,且主动轮与从动轮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配电箱,且配电箱与驱动电机呈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环与第一调心轴承、且第一调心轴承与第一连接轴、且第一连接轴与连接板、且连接板与第二调心轴承、且第二调心轴承通过第二连接轴与第三调心轴承、且第三调心轴承与线盘均呈转动连接。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线盘两两之间均为平行设置,若干个第一调心轴承与若干个退扭板的数量相匹配,轴承座内部设置有轴承圈,且轴承圈内部边缘处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圆形钢珠。

一种笼绞的退扭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驱动电机开始工作,驱动电机通过齿轮箱带动同步带轮转动,同步带轮通过传动带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上套设有支撑环,支撑环边缘处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调心轴承,支撑环一侧平行设置有退扭盘,第一齿轮带动支撑环转动;

步骤二:支撑环边缘处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第一调心轴承均通过第一连接轴带动连接板转动,连接板通过第二调心轴承及多个涨套带动第二连接轴转动,第二连接轴通过第三调心轴承和第四调心轴承带动退扭板转动,从而带动退扭盘整体进行转动;

步骤三:退扭盘边缘处等间距设置的多个退扭板则分别带动多个线盘转动,实现退扭工作,线盘通过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相邻的线盘转动进行退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该结构工作时,驱动电机带动支撑环转动,支撑环边缘处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第一调心轴承均通过第一连接轴带动连接板转动,连接板通过第二调心轴承及多个涨套带动第二连接轴转动,第二连接轴通过第三调心轴承和第四调心轴承带动退扭板转动,从而带动退扭盘整体进行转动,退扭盘边缘处等间距设置的多个退扭板则分别带动多个线盘转动,实现退扭工作,该结构通过支撑环上的第一调心轴承配合涨套带动退扭盘上的退扭板中的第四调心轴承转动的方式来实现对线盘退扭,减少了支撑环与退扭盘、且退扭盘与线盘之间工作时的摩擦损耗,提高了笼绞及该结构的使用寿命,且使该退扭结构退扭传动时的噪音更小,且通过多个调心轴承配合涨套带动退扭盘转动,使退扭盘转动更加平稳、转速更加恒定,提高了该结构退扭的质量。

2、该结构通过多个第一调心轴承分别带动多个退扭板中的第四调心轴承转动,来分别带动多个线盘进行退扭,在保证该结构中线盘对绞线容纳量更高的同时,提高了该结构退扭的效率。

3、该退扭结构通过一个驱动电机带动支撑环整体进行转动,支撑环通过调心轴承带动退扭盘转动,且线盘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带动相邻的线盘转动,在保证该结构退扭效率更高的同时,又减少了该结构退扭工作时的动力消耗,减少了退扭工作的成本;该退扭结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区域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C区域细节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中:1、驱动电机;2、底座;3、齿轮箱;4、同步带轮;5、传动带;6、安装座;7、第一齿轮;8、支撑环;9、第一调心轴承;10、退扭盘;11、退扭板;12、线盘;13、线盘架;14、主动轮;15、从动轮;16、主轴;17、支座;18、轴承座;19、连接板;20、第二调心轴承;21、第三调心轴承;22、第四调心轴承;23、第一连接轴;24、涨套;25、第二连接轴;26、套板;27、第五调心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所示,一种笼绞的退扭结构,包括驱动电机1、支撑环8、退扭盘10和线盘12,驱动电机1下方平行设置有底座2,且底座2上方一端设置有齿轮箱3,齿轮箱3一端贯穿安装有同步带轮4,且同步带轮4上套设有传动带5,底座2一侧平行设置有安装座6,且安装座6上方贯穿安装有支撑环8,支撑环8中部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7,且同步带轮4通过传动带5与第一齿轮7连接,支撑环8一侧平行设置有退扭盘10,且退扭盘10边缘处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退扭板11,若干个退扭板11一侧均连接有线盘12,支撑环8为圆形结构,且支撑环8边缘处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与退扭板11相匹配第一调心轴承9,若干人第一调心轴承9内部均贯穿安装有第一连接轴23,若干个第一调心轴承9一侧均平行设置有连接板19,且连接板19顶部设置有第二调心轴承20,若干个退扭板11中均安装有第四调心轴承22,第二调心轴承20均通过第二连接轴25连接到第四调心轴承22中,线盘12一端设置有第三调心轴承21,且第四调心轴承22通过第二连接轴25连接到第三调心轴承21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驱动电机1一端连接到齿轮箱3内部,且驱动电机1与同步带轮4、且同步带轮4通过传动带5与第一齿轮7和支撑环8均呈转动连接,使支撑环8能够正常带动退扭盘10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该退扭结构一端水平设置有圆柱形的主轴16,主轴16一端垂直焊接有方便对线盘12安装的固定板,且主轴另一端贯穿安装有轴承座18,轴承座18下方设置有支座17,通过支座对轴承座18提供支撑固定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二调心轴承20和第四调心轴承22边缘处等间距贯穿安装有若干个涨套24,保证退扭盘10转动更加平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若干个线盘12两端均设置有线盘架13,线盘架13一端连接有套板26,且套板26中部设置有第五调心轴承27,第五调心轴承27一端连接有主动轮14,且若干个线盘12一端均设置有从动轮15,且主动轮14与从动轮15转动连接,线盘12通过主动轮14和从动轮15带动相邻的线盘12转动,在保证该结构退扭效率更高的同时,又减少了该结构退扭工作时的动力消耗,减少了退扭工作的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底座2内部设置有配电箱,且配电箱与驱动电机1呈电性连接,使驱动电机1能够正常驱动支撑环8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支撑环8与第一调心轴承9、且第一调心轴承9与第一连接轴23、且第一连接轴23与连接板19、且连接板19与第二调心轴承20、且第二调心轴承20通过第二连接轴25与第三调心轴承21、且第三调心轴承21与线盘12均呈转动连接,减少了支撑环8与退扭盘10、且退扭盘10与线盘12之间工作时的摩擦损耗,提高了笼绞及该结构的使用寿命,且通过多个调心轴承配合涨套24带动退扭盘10转动,使退扭盘10转动更加平稳、转速更加恒定,提高了该结构退扭的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若干个线盘12两两之间均为平行设置,若干个第一调心轴承9与若干个退扭板11的数量相匹配,轴承座18内部设置有轴承圈,且轴承圈内部边缘处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圆形钢珠,使退扭盘10带动多个线盘12进行转动退扭更加平稳。

一种笼绞的退扭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驱动电机1开始工作,驱动电机1通过齿轮箱3带动同步带轮4转动,同步带轮4通过传动带5带动第一齿轮7转动,第一齿轮7上套设有支撑环8,支撑环8边缘处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调心轴承9,支撑环8一侧平行设置有退扭盘10,第一齿轮7带动支撑环8转动;

步骤二:支撑环8边缘处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第一调心轴承9均通过第一连接轴23带动连接板19转动,连接板19通过第二调心轴承20及多个涨套24带动第二连接轴20转动,第二连接轴25通过第三调心轴承21和第四调心轴承22带动退扭板11转动,从而带动退扭盘10整体进行转动;

步骤三:退扭盘10边缘处等间距设置的多个退扭板11则分别带动多个线盘10转动,实现退扭工作,线盘10通过主动轮14带动从动轮15转动,从动轮15带动相邻的线盘12转动进行退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该结构工作时,驱动电机1带动支撑环8转动,支撑环8边缘处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第一调心轴承9均通过第一连接轴23带动连接板19转动,连接板19通过第二调心轴承20及多个涨套24带动第二连接轴25转动,第二连接轴25通过第三调心轴承21和第四调心轴承22带动退扭板11转动,从而带动退扭盘10整体进行转动,退扭盘10边缘处等间距设置的多个退扭板11则分别带动多个线盘12转动,实现退扭工作,该结构通过支撑环8上的第一调心轴承9配合涨套24带动退扭盘10上的退扭板11中的第四调心轴承22转动的方式来实现对线盘12退扭,减少了支撑环8与退扭盘10、且退扭盘10与线盘12之间工作时的摩擦损耗,提高了笼绞及该结构的使用寿命,且通过多个调心轴承配合涨套24带动退扭盘10转动,使退扭盘10转动更加平稳、转速更加恒定,提高了该结构退扭的质量。

2、该结构通过多个第一调心轴承9分别带动多个退扭板11中的第四调心轴承22转动,来分别带动多个线盘12进行退扭,在保证该结构中线盘12对绞线容纳量更高的同时,提高了该结构退扭的效率。

3、该退扭结构通过一个驱动电机1带动支撑环8整体进行转动,支撑环8通过调心轴承带动退扭盘10转动,且线盘12通过主动轮14和从动轮15带动相邻的线盘12转动,在保证该结构退扭效率更高的同时,又减少了该结构退扭工作时的动力消耗,减少了退扭工作的成本;该退扭结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驱动电机1开始工作,驱动电机1通过齿轮箱3带动同步带轮4转动,同步带轮4通过传动带5带动第一齿轮7转动,第一齿轮7上套设有支撑环8,支撑环8边缘处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调心轴承9,支撑环8一侧平行设置有退扭盘10,第一齿轮7带动支撑环8转动,支撑环8边缘处等间距设置的若干个第一调心轴承9均通过第一连接轴23带动连接板19转动,连接板19通过第二调心轴承20及多个涨套24带动第二连接轴20转动,第二连接轴25通过第三调心轴承21和第四调心轴承22带动退扭板11转动,从而带动退扭盘10整体进行转动,退扭盘10边缘处等间距设置的多个退扭板11则分别带动多个线盘10转动,实现退扭工作,线盘10通过主动轮14带动从动轮15转动,从动轮15带动相邻的线盘12转动进行退扭。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该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