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煤机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5848发布日期:2019-02-19 18:57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煤机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煤机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煤机电缆。



背景技术:

采煤机电缆是采煤机的主要配套部件,主要有动力线芯、地线芯和控制线芯组成,力线芯用于导电,地线芯用于接地、从而保护整根采煤机电缆,控制线芯用于信号监控。

但是,目前市场现有的采煤机电缆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例如现有采煤机电缆在进行加工时,需要先对动力线芯、地线芯和控制线芯的具体分布进行定位,然后才能采用包揽机进行成揽操作,一方面线芯均为圆柱型结构,不便于实现相互之间的定位操作,另一方面在进行包揽的过程中若压力过大,会造成线芯移位,导致线缆内部的线芯弯曲,增大了线芯折断的几率,另外,在进行包揽过程中各连接部件的接头处固定不够稳定,导致线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接头处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影响线缆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煤机电缆,以解决现有的不便于实现线芯相互之间的定位操作和各连接部件的接头处固定不够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煤机电缆,包括外定位套和内定位套,所述外定位套与内定位套的一侧外壁上分别开设有外卡槽和内卡槽,且外定位套与内定位套之间形成有缓冲间隙,所述外卡槽和内卡槽均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外卡槽和内卡槽共同卡合连接有三个动力线芯和一个控制线芯,所述内定位套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地线芯,且内定位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所述第二压块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压块分别位于第一压块的两侧,所述内定位套其中一端位于第一压块两侧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胶囊,且第二固定槽与第一压块之间连接有第二导孔,所述内定位套另一端位于两个第二压块之间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胶囊,且第一固定槽与两个第二压块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导孔,所述外定位套的外壁套设有网织套,所述网织套的外壁套设有保护套。

优选的,所述外定位套两端与内定位套两端之间具有相同的连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地线芯与内定位套之间设置有缓冲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第一胶囊和第二胶囊的内部均填充有凝结胶水。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的外壁上均开设有导胶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外定位套、内定位套、外卡槽和内卡槽,在进行采煤机电缆的制作过程中,首先将制作完成的地线芯放置于内定位套的中间部位,通过内定位套的连接使得地线芯位于整体结构的中心部位,实现地线芯的位置限定,然后将三个动力线芯和一个控制线芯分别卡入内定位套外壁上的四个内卡槽内,同时在内定位套外壁包设外定位套,并使外定位套上的四个外卡槽分别卡合住四个线芯,再以相同于内定位套的固定方式将外定位套的两端连接起来,即可完成外定位套的固定,在此过程中,首先通过内卡槽实现动力线芯与控制线芯位置的初步限定,避免在后续固定过程中线芯之间产生偏移,然后通过外卡槽的卡合实现动力线芯与控制线芯的固定操作,对各线芯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进一步限定,保证了各线芯位置固定的稳定性,一方面有效避免了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线芯移位的现象,另一方面,通过外卡槽和内卡槽相互限定,不仅提高了线芯之间定位的准确性,同时降低了加工过程中线芯定位的操作难度,使得采煤机电缆内部的各个线芯之间具有精确和稳定的定位结构,提高了采煤机电缆的成型质量。

(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网织套、缓冲间隙、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在固定内定位套两端时,将两端的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分别卡入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的内部,并通过挤压使得第一胶囊和第二胶囊产生破裂,胶囊破裂后内部的凝结胶水分别流入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内部,与压块之间产生凝结,同时胶水还通过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流向对应压块的内部,并通过对应压块表面的导胶口流入对应的固定槽内,使得两种胶水在凝结过程中产生混合,从而提高两个对应压块的固定效果,使得内定位套两端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有效避免连接部位产生破裂,而内定位套与外定位套的固定方式相同,使得电缆的固定操作更加简单,同时内定位套与外定位套之间所形成的缓冲间隙使得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定位套具有一定的变形缓冲区间,避免定位套之间过于紧密而挤压线芯,另外在外定位套外壁上还套设有网织套,网织套具有一定变形性能,一方面有效固定定位套,进一步避免定位套破裂,另一方面起到一定的变形缓冲作用,使得整体电缆结构具有更大的缓冲效果,降低电缆损坏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定位套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定位套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图;

图中:1-保护套、2-网织套、3-动力线芯、4-外定位套、5-控制线芯、6-地线芯、7-内定位套、8-缓冲间隙、9-外卡槽、10-内卡槽、11-第一胶囊、12-第一导孔、13-第二固定槽、14-第二压块、15-第二导孔、16-第二胶囊、17-第一固定槽、18-第一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煤机电缆,包括外定位套4和内定位套7,外定位套4与内定位套7的一侧外壁上分别开设有外卡槽9和内卡槽10,通过外卡槽9和内卡槽10分别卡合线芯的两侧,一方面提高了线芯之间定位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保证线芯固定的稳定性,且外定位套4与内定位套7之间形成有缓冲间隙8,缓冲间隙8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形成一定的变形缓冲区间,避免定位套之间过于紧密而挤压线芯,外卡槽9和内卡槽10均设置有四个,且四个外卡槽9和内卡槽10共同卡合连接有三个动力线芯3和一个控制线芯5,内定位套7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地线芯6,通过内定位套7的连接使得地线芯6位于整体结构的中心部位,实现地线芯6的位置限定,且内定位套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块18和第二压块14,第二压块14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第二压块14分别位于第一压块18的两侧,内定位套7其中一端位于第一压块18两侧的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二固定槽13,第二固定槽13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胶囊16,且第二固定槽13与第一压块18之间连接有第二导孔15,内定位套7另一端位于两个第二压块14之间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固定槽17,第一固定槽17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胶囊11,且第一固定槽17与两个第二压块14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导孔12,通过第一导孔12和第二导孔15的导通作用,使得两种胶水在流通过程中产生混合,从而实现混合凝结,增大胶水的胶合效果,外定位套4的外壁套设有网织套2,网织套2起到进一步的固定和防护作用,网织套2的外壁套设有保护套1。

为了便于分别固定外定位套4和内定位套7,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外定位套4两端与内定位套7两端之间具有相同的连接结构。

为了提高地线芯6的缓冲保护,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地线芯6与内定位套7之间设置有缓冲橡胶套。

为了便于实现固定槽与压块之间的胶合,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胶囊11和第二胶囊16的内部均填充有凝结胶水。

为了便于导出胶水,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压块18和第二压块14的外壁上均开设有导胶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进行该实用新型的加工时,首先分别对动力线芯3、控制线芯5和地线芯6进行制作,当地线芯6制作完成后,在地线芯6的外壁上套设一层缓冲橡胶套,然后将内定位套7包饶于缓冲橡胶套外壁上,并使得内定位套7上的内卡槽10位于远离地线芯6的一侧,在固定内定位套7的两端时,将两端的第一压块18和第二压块14分别卡入第一固定槽17和第二固定槽13的内部,并通过压块的挤压使得第一胶囊11和第二胶囊16产生破裂,胶囊破裂后内部的凝结胶水分别流入第一固定槽17和第二固定槽13内部,与压块之间产生凝结,同时胶水还通过第一导孔12和第二导孔15流向第二压块14和第一压块18的内部,并通过第二压块14和第一压块18表面的导胶口流入对应的固定槽内,使得第一胶囊11和第二胶囊16内部的胶水在凝结过程中产生混合,并在第二固定槽13和第一固定槽17的内部形成混合固定,从而提高两个对应压块的固定效果,使得内定位套7两端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完成内定位套7固定后,将三个动力线芯3和一个控制线芯5分别卡入内定位套7外壁上的四个内卡槽10内,同时在内定位套7外壁包设外定位套4,并使外定位套4上的四个外卡槽9分别卡合住四个线芯,再以相同于内定位套7的固定方式将外定位套4的两端连接起来,即可完成外定位套4的固定,而在此过程中内定位套7与外定位套4之间形成有一定的缓冲间隙8,然后再通过编织机在外定位套4的表壁上编织一层网织套2,完成整体电缆结构的固定,最后再网织套2外壁上套设上保护套1即可完成整体电缆的制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