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壳与电池盖的紧配结构和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3933发布日期:2019-04-23 23:54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壳与电池盖的紧配结构和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壳与电池盖的紧配结构和蓄电池。



背景技术:

基于新能源的发展趋势,摩托车电池也开始逐步进入锂电池市场。锂电池与同容量的铅酸蓄电池相比,锂电池重量要明显比铅酸蓄电池轻很多,而且锂电池循环寿命长,加上锂电池的生产及使用过程均无污染,所以其在市场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大。

结合锂电池生产组装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在电池盖封盖到电池壳上时,往电池壳凹槽内倒胶再扣上电池盖后,由于锂电池内部连接线会向外撑,加上电池盖本身重量轻的原因,电池壳和电池盖会分离,不易封盖,所以在胶封过程中需要在电池上放重物压住电池盖,以防电池壳和电池盖封不住或电池壳和电池盖间隙不一致,影响外观等,但压重物又需考虑电池盖顶部电量指示灯按钮的影响,需垫高电池盖两边,操作起来实属不便。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提高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池壳与电池盖的紧配结构和蓄电池,便于电池盖封盖到电池壳上,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与电池盖的紧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于电池壳或电池盖上的第一柱体,和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柱体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设于电池盖或电池壳上;所述第一柱体用于过盈配合的插接在所述定位槽中。

所述的紧配结构,其中,所述定位槽为盲孔。

所述的紧配结构,其中,所述定位槽的深度大于等于所述电池盖罩盖在所述电池壳上时,所述电池盖与所述电池壳结合处的高度。

所述的紧配结构,其中,还包括数量与所述盲孔一致的第二柱体,所述盲孔的位置与第一柱体一一对应。

所述的紧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柱体设置在所述电池盖上,所述第二柱体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上,所述盲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柱体上。

所述的紧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柱体自所述电池盖的顶部内壁向下延伸,所述第二柱体自所述电池壳的底部内壁向上延伸。

所述的紧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柱体的高度高于或低于所述电池盖的高度,所述第二柱体的高度低于或高于所述电池壳的高度。

所述的紧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柱体与所述电池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柱体与所述电池壳一体成型。

所述的紧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柱体和所述第二柱体分别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一柱体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电池盖的四角,四个第二柱体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电池壳的四角。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包括电池壳和电池盖;还包括所述的紧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壳与电池盖的紧配结构和蓄电池,所述紧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设于电池壳或电池盖上的第一柱体,和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柱体适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设于电池盖或电池壳上;所述第一柱体用于过盈配合的插接在所述定位槽中。该紧配结构在蓄电池进行封盖时,能够保证电池盖与电池壳紧配相连,不因蓄电池内部连接线的作用而降电池盖顶开,提高了蓄电池的封盖效果,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并提高了电池盖与电池壳之间间隙的均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壳与电池盖的紧配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与电池盖的紧配结构,该紧配结构在电池盖封盖到电池壳上时,通过设置在电池壳或电池盖上的第一柱体与设置在电池盖弧电池壳上的定位槽的过盈配合,使得电池壳与电池盖紧配相连,从而达到了电池壳与电池盖锁紧的目的。该封盖过程中不需压重物,不仅操作方便,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保证了电池壳与电池盖之间间隙的均一性。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壳与电池盖的紧配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柱体11和至少一个定位槽21。其中,至少一个第一柱体11设置在电池壳或电池盖上,至少一个定位槽21设置在电池盖或电池壳上,也就是说在第一柱体11设置在电池壳上时,则定位槽21必须设置在电池盖上;在第一柱体11设置在电池盖上时,则定位槽21必须设置在电池壳上。并且定位槽21与第一柱体11适配。该第一柱体11用于在电池盖20罩盖在电池壳10上时,使第一柱体11过盈配合的插接在定位槽21中。可以理解的是,在电池盖20罩盖在电池壳10上时,第一柱体11与电池壳或电池盖接触的一端的相反端朝向定位槽21。

在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电池盖与电池壳的连接方式有热封、胶粘等,本实施方式中,电池盖与电池壳通过胶粘的方式进行连接,在电池盖与电池壳封盖时,首先往围绕在电池盖边框四周的凹槽内注胶,再将电池盖扣在电池壳上,在扣的同时,第一柱体11过盈配合的插接在定位槽21中,从而将电池盖和电池壳紧配相连,不因电池内部连接线的作用而将重量较轻的电池盖顶起,不会影响电池盖与电池壳的密封效果。同时,相较于原有的需在电池盖上施压重物的方式,本方式操作过程简便,提高了生产效率,并提高了电池盖与电池壳之间间隙的均一性。

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槽21为盲孔,并且该定位槽21(盲孔)的深度H1大于等于电池盖20罩盖在电池壳10上时,电池盖20与电池壳10结合处的高度H2,该高度H2是指电池盖20与电池壳10的重叠部分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如此,使得第一柱体11在插接到定位槽21中时,不因盲孔过短使得电池壳与电池盖不能完全扣合。

本紧配结构还包括第二柱体22,该第二柱体22的数量与盲孔(定位槽)的数量一致,并且盲孔的位置与第一柱体11一一对应。如此,便可使得每个第一柱体11和与其对应的定位槽21一一对应的插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柱体11设置在电池壳10上,第二柱体22设置在电池盖20上,盲孔设置在第二柱体22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盲孔也可设置在第一柱体11上,同样能够实现将电池盖20和电池壳10紧配相连的目的。

参见图2和图3所示,第一柱体11自电池壳10的顶部内壁向下延伸,第二柱体22自电池盖20的底部内壁向上延伸。第一柱体11的高度高于或低于电池壳10的高度,第二柱体22的高度低于或高于电池盖20的高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柱体11和第二柱体22之间,必定有一个柱体的高度要高于安装该柱体的电池壳或电池盖的高度,如此,便能使第一柱体11插接到定位槽21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柱体11与电池壳10一体成型,第二柱体22与电池盖20一体成型,具体可以是通过模具注塑成型。

第一柱体11和第二柱体22分别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一柱体11均匀的分布在电池壳10的四角,四个第二柱体22均匀的分布在电池盖20的四角。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柱体11和第二柱体22的数量也可以是其他数目,并且第一柱体11在电池壳10上的位置也可以是其他位置,第二柱体22在电池盖20上的位置也可是其他位置,只需满足两个柱体在电池盖罩盖在电池壳上后,两个柱体的位置对应即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包括电池壳和电池盖,还包括实施例一中电池壳与电池盖的紧配结构。

在蓄电池进行封盖工序时,电池盖罩盖在电池壳上,设置在电池壳上的第一柱体11过盈配合的插接在第二柱体22的定位槽21中,从而将电池盖和电池壳紧配相连。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壳与电池盖的紧配结构和蓄电池中,该紧配结构在蓄电池进行封盖时,能够保证电池盖与电池壳紧配相连,不因蓄电池内部连接线的作用而降电池盖顶开,提高了蓄电池的封盖效果,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并提高了电池盖与电池壳之间间隙的均一性。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