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插接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26441发布日期:2019-07-10 09:55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插接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插接连接器。



背景技术:

插接连接器是大电流连接的有效连接方式,可用于无人接等大电流设备中,在航空模型上更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香蕉插头系列连接器是常见的插接连接器,在多次拔插后,母壳公插的公插头容易出现变形,致使连接器接触不良,内阻增大,在大电流放电情况下,容易引起插头温度加大,引起插头变形,或出现短路等现象影响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插接连接器导电连接处容易引起接触不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插接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新型插接连接器,在公壳母插的电极孔设有一金属棒,减小电流,内阻减小,更不易发热,插头不易变形,这样就不造成短路等现象使用本实用新型更安全。

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插接连接器中,所述新型插接连接器包括插接在一起的公壳母插和母壳公插;所述公壳母插和母壳公插内各设有一对适于插接相连的电极;所述公壳母插的电极孔内设有一金属棒,所述金属棒位于公壳母插和母壳公插插接部的一端呈圆锥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插接连接器中,所述金属棒为金属棒。

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插接连接器中,所述金属棒和公壳母插的电极注塑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插接连接器中,所述公壳母插和母壳公插的电极延伸出公壳母插和母壳公插的后端,各对电极的焊线端具有背向设置的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插接连接器中,所述公壳母插和母壳公插的后端与各电极的配合面之间设有用于设置绝缘套的环形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插接连接器中,所述母壳公插设有香蕉插头,所述金属棒与香蕉插头为线接触。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插接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插接连接器的公壳母插部分加设端部呈圆锥形的金属棒,当公壳母插和母壳公插连接后,公壳母插的金属棒圆锥一端将插入母壳公插的公头(即香蕉插头)内,使公头外部直径变大,连接器公母头接触更加良好,减小电流,内阻减小,更不易发热,插头不易变形,这样就不造成短路等现象使用本实用新型更安全;另外由于金属棒采用圆锥型设计,即使多次插拔也不会出现接触不良的缺陷,保证了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插接连接器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插接连接器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公壳母插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公壳母插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棒与母壳公插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母壳公插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母壳公插示意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所述新型插接连接器包括插接在一起的公壳母插10和母壳公插20;所述公壳母插10和母壳公插20内各设有一对适于插接相连的电极30;所述公壳母插10的电极孔内设有一金属棒11,所述金属棒11位于公壳母插10和母壳公插20插接部的一端呈圆锥形。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棒选择为铜棒。

进一步地,所述铜棒11和公壳母插10的电极注塑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公壳母插10和母壳公插20的电极30延伸出公壳母插10和母壳公插20的后端,各对电极30的焊线端具有背向设置的缺口40。

进一步地,所述公壳母插10和母壳公插20的后端与各电极的配合面之间设有用于设置绝缘套的环形间隙50。

进一步地,所述母壳公插20设有香蕉插头21,所述铜棒11与香蕉插头21为线接触。

进行插接时,母壳公插的香蕉插头21与铜棒11圆锥部分的端部接触后,继续插接,香蕉插,21开始与铜棒11的锥形部接触,在锥形部的作用下,香蕉插头21外部的直径会逐渐变大,香蕉插头21与公壳母插的电极30之间的接触也逐渐紧密,因而连接器的公母头接触性能得到了加强;同时由于铜棒11的圆锥形端部与香蕉插头21为线接触,不存在面接触较大的摩擦力,越往里插香蕉插头21与电极30接触越紧密,因此即使多次使用也不会出现接触不良的缺陷。相对于现有设计中因为不存在金属棒导致的母壳公插的公插头容易出现变形,进而对导电性产生的不利影响具有显著的进步,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金属棒主要起到对香蕉插头直径的扩充作用,对其导电性能不作限制,其材质不局限于铜质,还可以为铁、不锈钢等其他金属材质。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对以上各构件所做的变形、替换等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