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6643发布日期:2019-04-03 00:2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信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而人们为了得到最新的科技或资讯,通信设备是人们经常使用到的用具之一。

而为了支援不同规格的传输电力与传输速率,目前的通信连接器往往内置一个控制芯片,负责与所连接的装置连通,从而能够更好的识别到信息,起到通信的作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目前的市面上,有的连接装置的连接接头是收藏于主机机箱内的,需要凸起的通信连接器才能与其相连接,而一些连接装置是外露的,需要凹陷的通信连接器连接,这给施工的安装或维修造成不方便,往往需要同时配备不同种类的通信连接器到现场进行施工。

因此,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通信连接器实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通信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信连接器,包括连接基座、金属连接接头和与连接基座相连接的电缆,还包括活动顶合装置;

所述连接基座上设有一凹槽,金属连接接头内设有一控制芯片;

所述活动顶合装置扣合在金属连接接头上;

所述活动顶合装置一端与控制芯片相连接,另一端可滑动的卡合在连接基座上的凹槽上,通过活动顶合装置的设置,使得金属连接接头可以根据需要伸出或者缩进连接基座,使得通信连接器可以配搭不同的连接装置使用,便于施工和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顶合装置包括扣合板、压紧连接脚、弹性复位连接件、与凹槽相配合的顶合器和设置在控制芯片上的锁紧脚座;

所述扣合板扣合在金属连接接头上;

所述弹性复位连接件一端与控制芯片相连接,另一端连接在顶合器上;

所述压紧连接脚一端与顶合器相连接,另一端与锁紧脚座相连接,通过顶合器,使得活动顶合装置可以在伸出时卡合在凹槽的边缘处,使金属连接接头伸出,而在活动顶合装置收缩时,可以把金属连接接头收藏在连接基座内,由于弹性复位连接件是和顶合器相连接的,因此,弹性复位连接件可以对顶合器的卡合起到固定作用,且控制芯片通过弹性复位连接件与顶合器接触,使得控制芯片可以快速的知道弹性连接器所处于收缩或伸出的状态,便于控制。

更进一步的,所述顶合器为顶合开关或顶合凸起,通过顶合开关或顶合凸起的设置,当金属连接接头收藏在凹槽内时,顶合开关或顶合凸起抵靠在凹槽内,使得通信连接器的金属连接接头可以收藏起来,便于与凸起的连接装置相连接,而当需要与凹陷的连接装置相连接时,只需要把金属连接接头拉出,使得顶合器卡合在凹槽的边缘,从而使得金属连接接头伸出,适合凹陷的连接装置使用,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复位连接件为弹性连接弹簧,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取其它器件进行代替,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金属连接接头上设有与控制芯片相连接的通信连接接口,通过通信连接接口的设置,可以把电缆传输过来的信号传送到控制芯片中进行转换和分析,避免数据失真。

更进一步的,所述通信连接接口至少为一个,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电缆的接线口数量选择5-8个通信连接口,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加强固定座,所述加强固定座一端与电缆相连接,另一端设置在连接基座上,通过加强固定座的设置,使得电缆与连接基座的连接更加牢固,避免施工过程中,由于误操作,而使得电缆脱离连接基座,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通信连接器,通过活动顶合装置的设置,使得金属连接接头可以根据需要伸出或者缩进连接基座,使得通信连接器可以配搭不同的连接装置使用,便于施工和更换。

(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通信连接器,通过顶合器,使得活动顶合装置可以在伸出时卡合在凹槽的边缘处,使金属连接接头伸出,而在活动顶合装置收缩时,可以把金属连接接头收藏在连接基座内,由于弹性复位连接件是和顶合器相连接的,因此,弹性复位连接件可以对顶合器的卡合起到固定作用,且控制芯片通过弹性复位连接件与顶合器接触,使得控制芯片可以快速的知道弹性连接器所处于收缩或伸出的状态,便于控制。

(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通信连接器,通过顶合开关或顶合凸起的设置,当金属连接接头收藏在凹槽内时,顶合开关或顶合凸起抵靠在凹槽内,使得通信连接器的金属连接接头可以收藏起来,便于与凸起的连接装置相连接,而当需要与凹陷的连接装置相连接时,只需要把金属连接接头拉出,使得顶合器卡合在凹槽的边缘,从而使得金属连接接头伸出,适合凹陷的连接装置使用,简单方便。

(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通信连接器,通过加强固定座的设置,使得电缆与连接基座的连接更加牢固,避免施工过程中,由于误操作,而使得电缆脱离连接基座,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通信连接器拆除扣合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通信连接器当金属连接接头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通信连接器当金属连接接头收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动顶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连接基座、2为金属连接接头、3为电缆、4为活动顶合装置、5为凹槽、6为控制芯片、7为扣合板、8为压紧连接脚、9为弹性复位连接件、10为顶合器、11为锁紧脚座、12为通信连接接口、13为加强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通信连接器,包括连接基座1、金属连接接头2和与连接基座1相连接的电缆3,还包括活动顶合装置4;连接基座1上设有一凹槽5,金属连接接头2内设有一控制芯片6;活动顶合装置4扣合在金属连接接头2上;

活动顶合装置4一端与控制芯片6相连接,另一端可滑动的卡合在连接基座1上的凹槽5上,通过活动顶合装置4的设置,使得金属连接接头2可以根据需要伸出或者缩进连接基座1,使得通信连接器可以配搭不同的连接装置使用,便于施工和更换。

如图2-3所示,活动顶合装置4包括扣合板7、压紧连接脚8、弹性复位连接件9、与凹槽5相配合的顶合器10和设置在控制芯片6上的锁紧脚座11;扣合板扣合在金属连接接头上;弹性复位连接件一端与控制芯片相连接,另一端连接在顶合器上;压紧连接脚一端与顶合器相连接,另一端与锁紧脚座相连接,通过顶合器,使得活动顶合装置可以在伸出时卡合在凹槽的边缘处,使金属连接接头伸出,而在活动顶合装置收缩时,可以把金属连接接头收藏在连接基座内,由于弹性复位连接件是和顶合器相连接的,因此,弹性复位连接件可以对顶合器的卡合起到固定作用,且控制芯片通过弹性复位连接件与顶合器接触,使得控制芯片可以快速的知道弹性连接器所处于收缩或伸出的状态,便于控制。

如图4所示,顶合器10为顶合开关或顶合凸起,通过顶合开关或顶合凸起的设置,当金属连接接头收藏在凹槽内时,顶合开关或顶合凸起抵靠在凹槽内,使得通信连接器的金属连接接头可以收藏起来,便于与凸起的连接装置相连接,而当需要与凹陷的连接装置相连接时,只需要把金属连接接头拉出,使得顶合器卡合在凹槽的边缘,从而使得金属连接接头伸出,适合凹陷的连接装置使用,简单方便,在本实用新型中,弹性复位连接件为弹性连接弹簧,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取其它器件进行代替,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其中,在金属连接接头2上设有与控制芯片6相连接的通信连接接口12,通过通信连接接口12的设置,可以把电缆传输过来的信号传送到控制芯片中进行转换和分析,避免数据失真,在本实用新型中,通信连接接口至少为一个,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电缆的接线口数量选择5-8个通信连接口,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还包括加强固定座13,加强固定座13一端与电缆3相连接,另一端设置在连接基座上,通过加强固定座的设置,使得电缆与连接基座的连接更加牢固,避免施工过程中,由于误操作,而使得电缆脱离连接基座,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顶合器滑出连接基座上的凹槽后,由于弹性连接弹簧的弹起,使得顶合器抵靠在凹槽的外侧,此时,金属连接接头穿出连接基座,可以与内凹的主机接头相互匹配使用,使用时,只需要把通信连接接口接于主机的接口处,即可完成接驳,简单方便,而由于顶合器抵靠在凹槽的外侧,因此,金属连接接头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重新滑入到凹槽内,固定牢固,而当需要把金属连接接头收起时,只需要向下按顶合器,可以使得弹簧被压缩,使得顶合器就可以通过凹槽回到连接基座内。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为金属连接接头设置在连接基座内的使用方式,此时,弹性连接弹簧已经压缩起来,这种状态的通信连接器,可以与凸起的连接装置相连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通信连接器,可以配合不同的设备所使用,因此,可以适合更多的设备共同施工,简单方便。

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