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复位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3430发布日期:2019-04-23 23:52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复位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复位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英文名称:circuit-breaker,circuit breaker)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包括短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可用来分配电能,不频繁地启动异步电动机,对电源线路及电动机等实行保护,当它们发生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及欠压等故障时能自动切断电路,其功能相当于熔断器式开关与过欠热继电器等的组合。而且在分断故障电流后一般不需要变更零部件。目前,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断路器在使用过程中,当所连接的线路严重的过载或者短路及欠压等故障时会自动切断电路,但是需要人工去复位,在晚上的时候,断电情况下去开启断路器,在路上没有照明容易发生危险,给断路器的使用带来了不便,因此,需要一个能够自动复位的断路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复位断路器,并且克服了以上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复位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设置于断路器本体上的控制开关,所述断路器本体外周设有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三叉舌连接件、感应器a、感应器b、电源、控制芯片、电机,所述三叉舌连接件设置于一侧,并与断路器本体活动连接,三叉舌连接件包括第一叉舌、第二叉舌、第三叉舌,第一叉舌与控制开关活动连接,第二叉舌、第三叉舌分别与感应器a、感应器b以及电源相互配合,所述控制芯片与电源电连接,且分别控制与其并联连接的感应器a、感应器b、和电机,电机和控制开关通过连接线连接。

所述复位装置设置于壳体内,所述壳体设置于断路器本体正上方,壳体包括触接部、侧挂部、放置部、动力部,所述触接部设有隔板和弧形活动面,所述隔板一侧设有与电源连接的接线片c以及与感应器a连接的接线片a,另一侧设有接线片c以及和感应器b连接的接线片b,所述感应器a和感应器b放置于触接部一侧的侧挂部中,所述电源和控制芯片放置于触接部另一侧的放置部中,所述电机放置于放置部一侧的动力部中。

第二叉舌和第三叉舌一端设有凸起的接触点。

控制开关一侧设有圆柱形凸起,所述圆柱形凸起上套设有牵制件,牵制件外周设有连接环,断路器本体另一侧设有固定滚轮和张紧滚轮,所述连接线一端与连接环连接固定,另一端绕过固定滚轮和张紧滚轮,并与电机一端连接固定,动力部设有供连接线穿过的椭圆形通孔。

所述张紧滚轮包括固定座和穿设有滚轮的卡置件,固定座两侧设有与断路器本体螺丝连接的固定翼,固定座底部设有与卡置件相配合的椭圆形凹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复位断路器,通过三叉舌连接件连通感应器a或感应器b的线路,使控制芯片得知控制开关是处于开启状态还是闭合状态,从而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关闭,通过连接线拉动控制开关开启,使断路器实现自动复位功能,节约了人力,有效的避免了没有照明状态下会发生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

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图。

图5为图1三叉舌连接件3及其部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张紧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断路器本体;11、固定滚轮;12、张紧滚轮;121、固定座;122、卡置件;123、固定翼;124、椭圆形凹槽;13、轴a;2、控制开关;21、轴b;22、圆柱形凸起;23、牵制件;24、连接环;3、三叉舌连接件;31、第一叉舌;32、第二叉舌;33、第三叉舌;34、接触点;4、感应器a;41、接线片a;5、感应器b;51、接线片b;6、电源;61、接线片c;7、控制芯片;8、电机;9、连接线;10、壳体;101、触接部;102、侧挂部;103、放置部;104、动力部;1041、椭圆形通孔;105、隔板;106、弧形活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详细的描述。这个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描述,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有任何限制。

如图1至图6示,一种自动复位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1,设置于断路器本体1上的控制开关2,所述断路器本体1外周设有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三叉舌连接件3、感应器a4、感应器b5、电源6、控制芯片7、电机8,所述三叉舌连接件3设置于断路器本体1一侧,并与断路器本体1活动连接,三叉舌连接件3包括第一叉舌31、第二叉舌32、第三叉舌33,第一叉舌31与控制开关2连接固定,第二叉舌32、第三叉舌33分别与感应器a4、感应器b5以及电源6相互配合,所述控制芯片7与电源6电连接,且分别控制与其并联连接的感应器a4、感应器b5、和电机8,电机8和控制开关2通过连接线9连接。

所述复位装置设置于壳体10内,所述壳体10设置于断路器本体1正上方,壳体10包括触接部101、侧挂部102、放置部103、动力部104,所述触接部101设有隔板105和弧形活动面106,所述隔板105一侧设有与电源6连接的接线片c61以及与感应器a4连接的接线片a41,另一侧设有接线片c61以及和感应器b5连接的接线片b51,所述感应器a4和感应器b5放置于触接部101一侧的侧挂部102中,所述电源6和控制芯片7放置于触接部101另一侧的放置部103中,所述电机8放置于放置部103一侧的动力部104中。

第二叉舌32和第三叉舌33一端设有凸起的接触点34,控制开关2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叉舌32接触连接接线片a41和接线片c61,控制开关2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三叉舌33接触连接接线片b51和接线片c61。

控制开关2一侧设有圆柱形凸起22,所述圆柱形凸起22上套设有牵制件23,牵制件23外周设有连接环24,断路器本体1另一侧设有固定滚轮11和张紧滚轮12,所述连接线9一端与连接环24连接固定,另一端绕过固定滚轮11和张紧滚轮12,并与电机8的转轴连接固定,动力部104设有供连接线9穿过的椭圆形通孔1041

所述张紧滚轮12包括固定座121和穿设有滚轮11的卡置件122,固定座121两侧设有与断路器本体1螺丝连接的固定翼123,固定座121底部设有与卡置件122相配合的椭圆形凹槽124。

具体的工作原理为:

三叉舌连接件3与断路器本体1通过轴a13活动,第一叉舌31通过轴b21与控制开关2连接固定;在控制开关2开启或关闭的过程中,第一叉舌31跟随控制开关2一起运动,使三叉舌连接件3整体绕轴a13的轴心转动,使的第二叉舌32和第三叉舌33的位置发生变动;

进一步的,控制开关2处于开启状态时,即断路器连接的线路通电;此时,第三叉舌33一端的接触点34触碰到接线片b51和接线片c61,如附图1所示,使电源6和感应器b51电路连通,感应器b5发送信号到控制芯片7,使控制芯片7得知控制开关2处于开启状态;如此时电机8正在运行,则会停止电机8的运行;

进一步的,控制开关2处于关闭状态时,即断路器连接的线路断开通电,此时,第二叉舌32一端的接触点34触碰到接线片a41和接线片c61,使电源6和感应器a41电路连通,感应器a4发送信号到控制芯片7,使控制芯片7得知控制开关2处于关闭状态,则启动电机8;

进一步的,电机8转动,将绕过固定滚轮11以及活动滚轮12并连接连接环24的连接线9收卷起来,以固定滚轮11和活动滚轮12为支点,拉动牵制件23,通过与牵制件23相配合的圆柱形凸起22带动控制开关2,使控制开关2重新处于开启状态,此时,三叉舌连接件3转动,第三叉舌33一端重新碰触到接线片b51和接线片c61,使控制芯片7关闭电机8;

进一步的,活动滚轮12用以连接线9的自动张紧,当控制开关2从开启状态变成闭合状态的过程中,控制开关2会绕轴心做旋转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带动连接环24,导致绕在电机8上的连接线9被拉出,会有一定的垂落,此时,通过固定翼123和断路器本体1连接固定的固定座121起到导轨的作用,使穿设有滚轮的卡置件122沿着固定座121底面的椭圆形凹槽124方向运动,即固定座121和断路器本体1之间,通过卡置件122自身的重力张紧连接线9,避免连接线9脱离固定滚轮11以及活动滚轮12,导致下次电机8启动的时候失去支点拉动连接环24;

进一步的,触接部101的弧形活动面106留出三叉舌连接件3活动的空间,隔板105用以隔开感应器a4和感应器b5的配合线路,避免两者分别于第二叉舌32、第三叉舌33相配合时出现干扰。

进一步的,动力部104上的椭圆形通孔1041限制连接线9的运动范围,保证连接线9绕在电机的旋转轴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复位断路器,通过三叉舌连接件3连通感应器a4或感应器b5的线路,使控制芯片7得知控制开关2是处于开启状态还是闭合状态,从而控制电机8的启动和关闭,通过连接线9拉动控制开关2开启,使断路器实现自动复位功能,节约了人力,有效的避免了没有照明状态下会发生的危险。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所做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