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可靠的USBType-C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5233发布日期:2019-04-24 00:00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稳定可靠的USB Type-C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稳定可靠的USB Type-C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轻薄短小,这样对电子的零组件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小,连接器行业也首当其冲。新一代USB Type C 连接器的尺寸更小,对机械性能,电气要求更好,为了保证产品传输大电流的可靠性,各大厂家纷纷推出相应的设计。

现有的USB Type C连接器包括有绝缘主体、上排端子、下排端子、中夹片以及屏蔽外壳,上排端子包括有上接地端子,下排端子包括有下接地端子,中夹片夹设于下接地端子和上接地端子之间,且中夹片与接地端子为分体式设置,需两套模具才能成型出,增加了成本,且成型组装麻烦,同时传统的接地端子面积小,传输大电流时,其稳定可靠性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的USB Type-C连接器,其节省了成本,生产组装起来更加的方便,同时提高了稳定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稳定可靠的USB Type-C连接器,包括有绝缘主体、上排端子、下排端子、中夹片以及屏蔽外壳;该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均镶嵌成型固定于绝缘主体上,上排端子包括有第一信号端子和至少一第一上接地端子,该第一上接地端子包括有一体成型的第一焊接端和第一接地端,第一接地端外露于绝缘主体的上表面;该下排端子包括有第二信号端子和至少一第一下接地端子,该第一下接地端子包括有一体成型的第二焊接端和第二接地端,第二接地端外露于绝缘主体的下表面;该中夹片设置于绝缘主体上并位于第一接地端和第二接地端之间;该屏蔽外壳包裹于绝缘主体外,屏蔽外壳具有一插槽,绝缘主体的前端悬于插槽中,其中,所述中夹片与第一接地端或第二接地端一体成型连接,该中夹片所在的平面位于第一接地端所在平面和第二接地端所在的平面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夹片与第二接地端一体成型连接,第二接地端于中夹片上向下冲切拉伸形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排端子还包括有第二上接地端子,第二上接地端子镶嵌成型固定在绝缘主体上并位于第一上接地端子的内侧,第二上接地端子和第一上接地端子通过一第一连接带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上接地端子为两个,其分别位于绝缘主体的两侧,相对应的,第二上接地端子为两个,两第二上接地端子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上接地端子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排端子还包括有第二下接地端子,第二下接地端子镶嵌成型固定在绝缘主体上并位于第一下接地端子的内侧,第二下接地端子和第一下接地端子通过一第二连接带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下接地端子为两个,其分别位于绝缘主体的两侧,相对应的,第二下接地端子为两个,两第二下接地端子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下接地端子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信号端子之接触端、第二上接地端子之接地端以及第一接地端的上表面均与绝缘主体的上表面齐平。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信号端子之接触端、第二下接地端子之接地端以及第二接地端的下表面均与绝缘主体的下表面齐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将中夹片与第一接地端或第二接地端一体成型连接,中夹片与相连接的接地端子只需一套模具即可成型出,节省了成本,同时,简化了结构,组装起来更加的方便,且接地端子的面积更大,可以改善产品通过大电流的稳定可靠性,有效解决传输大电流时温度过高的问题,从而达到传输高电流的目的。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中夹片与第一下接地端子一体成型连接的立体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绝缘主体 20、上排端子

21、第一信号端子 22、第一上接地端子

221、第一焊接端 222、第一接地端

23、第二上接地端子 24、第一连接带

30、下排端子 31、第二信号端子

32、第一下接地端子 321、第二焊接端

322、第二接地端 33、第二下接地端子

40、中夹片 50、屏蔽外壳

501、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绝缘主体10、上排端子20、下排端子30、中夹片40以及屏蔽外壳50。

该上排端子20和下排端子30均镶嵌成型固定于绝缘主体10上,上排端子20包括有第一信号端子21和至少一第一上接地端子22,该第一上接地端子22包括有一体成型的第一焊接端221和第一接地端222,第一接地端222外露于绝缘主体10的上表面。该下排端子30包括有第二信号端子31和至少一第一下接地端子32,该第一下接地端子32包括有一体成型的第二焊接端321和第二接地端322,第二接地端322外露于绝缘主体10的下表面。

该中夹片40设置于绝缘主体10上并位于第一接地端222和第二接地端322之间,其中,中夹片40与第一接地端222或第二接地端322一体成型连接,中夹片40所在的平面位于第一接地端222所在平面和第二接地端322所在的平面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中夹片40与第二接地端322一体成型连接,第二接地端322于中夹片40上向下冲切拉伸形成。中夹片40与第二接地端322一体式结构的设置,只需一套模具即可成型出中夹片40和第一下接地端子32,节省了成本,同时,简化了结构,组装起来更加的方便,且接地端子的面积更大,可以改善产品通过大电流的稳定可靠性,有效解决传输大电流时温度过高的问题,从而达到传输高电流的目的。

该屏蔽外壳50包裹于绝缘主体10外,屏蔽外壳50具有一插槽501,绝缘主体10的前端悬于插槽501中。

该上排端子20还包括有第二上接地端子23,第二上接地端子23镶嵌成型固定在绝缘主体10上并位于第一上接地端子22的内侧,第二上接地端子23和第一上接地端子22通过一第一连接带24相连接,其生产组装起来更加的方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接地端子22为两个,其分别位于绝缘主体10的两侧,相对应的,第二上接地端子23为两个,两第二上接地端子23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上接地端子22相连接。

该下排端子30还包括有第二下接地端子33,第二下接地端子33镶嵌成型固定在绝缘主体10上并位于第一下接地端子32的内侧,第二下接地端子33和第一下接地端子32通过一第二连接带34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接地端子32为两个,其分别位于绝缘主体10的两侧,相对应的,第二下接地端子33为两个,两第二下接地端子33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下接地端子32相连接。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1之接触端、第二上接地端子23之接地端以及第一接地端222的上表面均与绝缘主体10的上表面齐平。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1之接触端、第二下接地端子33之接地端以及第二接地端322的下表面均与绝缘主体10的下表面齐平。传统端子表面凸出绝缘主体前端表面形成有凹槽,从而消费者使用过程中,这些凹槽容易藏污纳垢,对端子产生腐蚀作用,影响数据的传输,甚至造成短路,而端子表面与绝缘主体表面齐平的设置,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通过将中夹片与第一接地端或第二接地端一体成型连接,中夹片与相连接的接地端子只需一套模具即可成型出,节省了成本,同时,简化了结构,组装起来更加的方便,且接地端子的面积更大,可以改善产品通过大电流的稳定可靠性,有效解决传输大电流时温度过高的问题,从而达到传输高电流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