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式断路器二次回路接线端子客户端模块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5640发布日期:2019-05-24 20:37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抽屉式断路器二次回路接线端子客户端模块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抽屉式断路器二次回路接线端子客户端模块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电路检修和维护的方便,目前通常采用抽屉式断路器作为电路的开关装置。一般抽屉式断路器都包括动接线端子和静接线端子两部分,动接线端子安装在断路器的本体上,与内部电路相连,静接线端子安装在抽屉座上,与外部电路相连,通过动接线端子和静接线端子的电连接实现整个电路的连接。现有的抽屉式断路器只有一种接通状态,即外部回路、内部回路必须同时接通。通常区别于主回路,给使用客户接线控制断路器的回路称为二次回路。用以二次回路接线的接插部分,称为二次端子。通常二次端子由很多块组成,每块完成一个附件的接插功能。但是现在这种二次端子结构的存在着导线接触不良,容易松动,导线插拔力不够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的抽屉式断路器二次回路接线端子插拔力不够,容易松脱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抽屉式断路器二次回路接线端子客户端模块改良结构,将压线弹簧片由“笼式”变更为一体“蝶形”,弹簧片压线角度变小,导管压线拔出时,产生倒刺效果,增加拔出力;采用一体式蝶形弹簧片结构,省去两片弹簧片之间的空隙,以两侧接线代替中间接线,避免了接线的相互干扰。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屉式断路器二次回路接线端子客户端模块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单块壳体,导电杆一,导电杆二及一体式蝶簧弹片,所述导电杆一和导电杆二分别安装在所述单块壳体内相应的安装槽一和安装槽二内,所述导电杆一和导电杆二的接线端为U型,所述一体式蝶簧弹片的接线端与所述导电杆一和导电杆二等电位连接,所述导电杆一和导电杆二的接插端相互平行水平固定在单块壳体内形成接插轨道。

进一步,所述接插轨道内设置有定位导向杆。

优选地,所述一体式蝶簧弹片为W形装在所述单块壳体的弹片槽内抵住弹片槽内的安装限位卡扣。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屉式断路器二次回路接线端子客户端模块改良结构,将压线弹簧片由“笼式”变更为一体“蝶形”,弹簧片压线角度变小,导管压线拔出时,产生倒刺效果,增加拔出力;采用一体式蝶形弹簧片结构,省去两片弹簧片之间的空隙,以两侧接线代替中间接线,避免了接线的相互干扰。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客户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块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体式蝶簧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体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体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二次接线端子模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附图6所示,二次接线端子模组功能是在主回路之外给客户接电气附件输入输出的回路。抽屉式的二次接线端子模组必须满足抽屉式断路器在断开位置时,二次端子不连接;抽屉式断路器在测试,连接位置时,二次接线端子模组能可靠连接。二次接线端子模组分为抽屉座安装部分A和本体安装部分B两部分,抽屉座安装部分A包括客户端模块,现有技术中由于客户端模块中的弹簧片为笼式结构,导致抽屉式断路器二次回路接线端子插拔力不够,容易松脱。如附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设计了一种抽屉式断路器二次回路接线端子客户端模块改良结构,它包括单块壳体1,导电杆一2,导电杆二3及一体式蝶簧弹片4,所述导电杆一2和导电杆二3分别安装在所述单块壳体1内相应的安装槽一101和安装槽二102内,所述导电杆一2和导电杆二3的接线端为U型,如附图3所示,所述一体式蝶簧弹片4为W形装在所述单块壳体1的弹片槽105内抵住弹片槽105内的安装限位卡扣105a。所述一体式蝶簧弹片4的接线端与所述导电杆一2和导电杆二3等电位连接,所述导电杆一2和导电杆二3的接插端相互平行水平固定在单块壳体1内形成接插轨道103。

所述接插轨道103内设置有定位导向杆104。

如附图4和5所示,本实施例中单块壳体1上的导向杆104将能够和本体端模块5上的导向槽进行精确定位。整个改良结构将压线弹簧片由“笼式”变更为一体“蝶形”,弹簧片压线角度变小,导管压线拔出时,产生倒刺效果,增加拔出力;采用一体式蝶形弹簧片结构,省去两片弹簧片之间的空隙,以两侧接线代替中间接线,避免了接线的相互干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数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顺时针”、“逆时针”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