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9951发布日期:2019-05-15 22:59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源转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家中会有很多的生活电器,但由于家中电源插口有限,故电源转接器的应用也日渐迫切。

目前市场上的电源转接器的电源插口都是并排出现的,而电器的电源插头直径不统一,难免会出现两个电源插头并排插入时,由于空间有限导致其中一个不能正常使用;又或一个电源转接器多个电器使用时,每个电器的电源插头都往不同的方向拉扯,长时间这样电源插头上的线易断,并且对电源转接器也会有损害。

故有必要研究一种电源转接器,使得同排的电源插口之间可以相对旋转,从而避免电源插头的线材弯折带来折断的缺陷,也能够使得多个电源插头在一个电源转接器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转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源转接器,它包括

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的沿中轴线方向固定设置有一贯穿支撑座的顶部的主轴,所述主轴沿主轴的中轴线方向开设有一用于容纳导线的容置孔,所述支撑座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一外部电源接头,所述导线延伸至支撑座内且与外部电源接头电连接;

多个转接机构,所述转接机构均包括固定套接于主轴上且呈上下分布的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若干个环绕第一导电环分布的第一导电片、若干个环绕第二导电环分布的第二导电片、活动套接于主轴上且用于隔离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及隔离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隔离板以及活动套接于主轴上且固定夹紧隔离板的壳体;所述容置孔的周壁上开设有与导电环对位分布的通孔,所述导线通过通孔与第一导电环或第二导电环电连接,所述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分别嵌装于壳体内,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一一对应且呈上下镜像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内端与第一导电环的外周壁活动抵接,所述第二导电片的内端与第二导电环的外周壁活动抵接,所述壳体的周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导电片的外端对位分布的第一插口和与第二导电片的外端对位分布的第二插口。

优选的,所述隔离板内还嵌装有一个接地环和多个接地导电片,所述接地环固定套接于主轴的外周壁上,所述导线通过开设接地环对位分布的通孔与接地环电连接,所述接地导电片与隔离板固定连接,所述接地导电片的内端与接地环抵接,所述接地导电片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一一对应,所述接地导电片的外轮廓呈Z字形结构设置,所述隔离板的周壁上还开设与接地导电片的外端对位的接地插口,所述第一插口、第二插口和接地插口形成三相电源插口。

优选的,所述多个转接机构之间的其中一个壳体表面设置有与主轴同轴心的环形卡沟,另一个壳体表面固定设置有与环形卡沟对位的卡柱。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内还设置有一电路板,所述导线通过电路板与外部插头电连接,所述支撑座的周壁上设置有多个USB充电插口,所述USB充电插口与电路板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和接地导电片外端的外轮廓呈凹字形结构设置且由弹性金属片制成。

优选的,所述隔离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皆固定设置有多个竖向分布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两个第一导电片之间和两个第二导电片之间,所述壳体分为上壳与下壳,所述上壳与下壳皆开设有与固定柱对位分布且用于与固定柱固定连接的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口、第二插口和接地插口的形状为多种,分别为国标、美标、欧标和英标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转接机构对电源插头进行转换,使用者需要使用时,将电源插头插入电源插口中即可,使用者旋转壳体即可改变电源插口的朝向,其中第一导电片的夹持端将夹住电源插头,旋转端则绕着导电环旋转,导电环与容置孔内的导线电连接,故可实现改变电源插口朝向也不会影响电源插头与电源转接器之间的通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接机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支撑座;11、外部电源接头;12、电路板;13、USB充电插口;20、主轴;21、容置孔;22、通孔;30、转接机构;31、第一导电环;311、第一导电片;32、第二导电环;321、第二导电片;33、隔离板;331、接地插口;332、固定柱;34、壳体;341、第一插口;342、第二插口;343、上壳;344、下壳;345、连接孔;346、容置槽;35、接地环;351、接地导电片;37、环形卡沟;38、卡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转接器,它包括

一支撑座10,支撑座10的上表面的沿中轴线方向固定设置有一贯穿支撑座10的顶部的主轴20,主轴20沿主轴20的中轴线方向开设有一用于容纳导线的容置孔21,支撑座10的外周壁上设置有一外部电源接头11,导线延伸至支撑座10内且与外部电源接头11电连接;

多个转接机构30,转接机构30均包括固定套接于主轴20上且呈上下分布的第一导电环31和第二导电环32、若干个环绕第一导电环31分布的第一导电片311、若干个环绕第二导电环32分布的第二导电片321、活动套接于主轴20上且用于隔离第一导电环31和第二导电环32及隔离第一导电片311和第二导电片321的隔离板33以及活动套接于主轴20上且固定夹紧隔离板33的壳体34;容置孔21的周壁上开设有与导电环对位分布的通孔22,导线通过通孔22与第一导电环31或第二导电环32电连接,第一导电片311和第二导电片321分别嵌装于壳体34内,第一导电片311和第二导电片321一一对应且呈上下镜像对称分布,第一导电片311的内端与第一导电环31的外周壁活动抵接,第二导电片321的内端与第二导电环32的外周壁活动抵接,壳体34的周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导电片311的外端对位分布的第一插口341和与第二导电片321的外端对位分布的第二插口342。

基于以上结构设置,使用者需要使用时,将用电器插头插入第一插口341和第二插口342中即可;当多个用电器插接在相邻两个转接机构30上时,使用者可旋转壳体34即可改变相邻两个转接机构30上的第一插口341和第二插口342的朝向,这样多个用电器插头可由原来呈直线分布变成错位分布,避免因用电器插头的尺寸过大而相互影响,导致相邻两个用电器插头不能同时插入插口中,也避免了以往用电器插头插入时由于线材的弯折带来的线材的损伤;其中第一导电片311和第二导电片321的外端将夹住用电器插头,内端则被壳体34带动绕着第一导电环31和第二导电环32同步旋转,在旋转过程中,第一导电片311始终与第一导电环31接触并通过第一导电环31与容置孔21内的导线(如火线)电连接,同理,第二导电片321始终与第二导电环32接触并通过第二导电环32与容置孔21内的导线(如零线)电连接,故在改变第一插口341和第二插口342朝向也不会影响用电器插头与电源转接器之间的通电;其中,第一导电环31和第二导电环32与主轴20固定套接,使得第一导电环31和第二导电环32得到固定,进而使得容置孔21内的导线与第一导电环31或第二导电环32之间得到稳定地电连接,不会因壳体34的旋转而让导线折断而造成断路;隔离板33有效的将第一导电片311和第二导电片321隔离,每个第一导电片311和每个第二导电片321之间相互独立,也有效地将第一导电环31、第二导电环32进行了隔离,避免了各个第一导电片311、各个第二导电片321、第一导电环31和第二导电环32的相互接触造成短路的危害;导线经过通孔22与第一导电环31或第二导电环32电连接,故主轴20将各个导线的金属露出部相互隔离独立,避免了长时间使用下导线之间的短路问题;支撑座10使得主轴20得以固定,并且使得电源转接器为立式,从而避免了电源转接器在第一插口341和第二插口342处的落灰和进水,并且提高了产品的整体美观性。基于此,其结构简单,实现了转接机构30上电源插口的转向,满足各种尺寸大小的用电器接头的使用,减少了用电器插头和线材的损伤,也实现了将原有的平放卧式电源转接器改为立式电源转接器,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进一步地,为了满足用电器三相插头的使用,作为优选方案,隔离板33内还嵌装有一个接地环35和多个接地导电片351,接地环35固定套接于主轴20的外周壁上,导线(地线)通过开设接地环35对位分布的通孔22与接地环35电连接,接地导电片351与隔离板33固定连接,接地导电片351的内端与接地环35抵接,接地导电片351与第一导电片311和第二导电片321一一对应,接地导电片351的外轮廓呈Z字形结构设置,隔离板33的周壁上还开设与接地导电片351的外端对位的接地插口331,第一插口341、第二插口342和接地插口331形成三相电源插口。基于以上结构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Z字形结构的接地导电片351和接地环35,使得通电器三相插头的接地部可以插入其中并且通电,由于接地环35与主轴20固定套接,接地导电片351与隔离板33固定连接,故当使用者旋转壳体34时,壳体34带动隔离板33旋转,隔离板33带动接地导电片351相对接地环35旋转,而接地环35与导线在主轴20上固定不动,故能时刻保持电路的通畅,也不会破坏导线与接地环35之间的电连接。基于此,将原先满足双相插头使用增强为三项插头,满足了大功率用电器的使用,接地环35和接地导电片351与地线电连接保证了使用安全性,大大加强了产品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多个转接机构30之间的旋转,作为优选方案,多个转接机构30之间的其中一个壳体34表面设置有与主轴20同轴心的环形卡沟37,另一个壳体34表面固定设置有与环形卡沟37对位的卡柱38。基于以上结构设置,由于环形卡沟37与轴心线重合,此时转接机构30相互之间在垂直方向上卡合,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并且转接机构30之间的相互固定避免了转接机构30上下移动导致导线与第一导电环31之间的或第二导电环32之间电连接被破坏(作为优选方案,转接机构30与支撑座10之间也设置有环形卡沟37与卡柱38配合),有效的保证了产品的使用性能,提高了整体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移动设备的充电,作为优选方案,支撑座10内还设置有一电路板12,导线通过电路板12与外部插头电连接,支撑座10的周壁上设置有多个USB充电插口13,USB充电插口13与电路板12电连接。基于以上结构设置,利用电路板12设置USB充电插口13有利于插口类型的多元化,并且USB充电插口13不似于电源插头插入电源插口时会占用插入表面的表面积,而是只占用USB充电插口13的表面,有利于本实用新型整体外观的美观,增强了产品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为了增强电源转接器导电性能,作为优选方案,第一导电片311、第二导电片321和接地导电片351的外端的外轮廓呈凹字形结构设置且由弹性金属片制成。基于以上结构设置,第一导电片311、第二导电片321和接地导电片351利用凹字形结构将把电源插头的导电金属夹紧,由于第一导电片311、第二导电片321和接地导电片351由弹性金属制成,第一导电片311、第二导电片321和接地导电片351能够持续的夹紧电源插头,并且当电源插头拔掉时,第一导电片311、第二导电片321和接地导电片351也能恢复如初。基于此,增强了第一导电片311、第二导电片321和接地导电片351对电源插头的夹持能力,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壳体34与隔离板33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方案,隔离板3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皆固定设置有多个竖向分布的固定柱332,固定柱332位于两个第一导电片311之间和两个第二导电片321之间,壳体34分为上壳343与下壳344,上壳343与下壳344皆开设有与固定柱332对位分布且用于与固定柱332固定连接的连接孔345(作为优选方案,上壳343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导电片311和第一导电环31的容置槽346,第一插口341开设在上壳343的周壁上,同理,下壳344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二导电片321和第二导电环32的容置槽346,第二插口342开设在下壳344的周壁上)。基于以上结构设置,通过连接孔345和固定柱332的固定连接将壳体34与隔离板33固定连接,使用者旋转壳体34时将带动隔离板33一起转动,有效利用了第一导电片311之间和第二导电片321之间的空间,其结构简单紧凑,增强了产品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产品能够应对各个国家的插口标准,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插口341、第二插口342和接地插口331的形状为多种,分别为国标、美标、欧标和英标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基于以上结构设置,不同形状的插口可以针对不同国家的标准对用电器的插头进行接入(作为优选方案,电源插口的形状也可为市场上现有的万用形状插口),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