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用接触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1089发布日期:2019-05-17 19:5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器用接触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为一种连接器用接触簧。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接触簧截面均为椭圆形,这使得接触簧对接触件的配合尺寸要求很高,从而增大了产品的制造成本。另外,基于椭圆形接触簧与接触件之间的高配合要求,使得接触簧产品类型复杂多样,通用性差。

为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装置/或结构,以简化接触簧的制造成本,提高其适应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接触簧截面均为椭圆形,使得接触簧对接触件的配合尺寸要求很高,增大了产品的制造成本,且通用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连接器用接触簧。本申请对接触簧的节面进行了有效改进,使得接触簧与连接件刚性接触时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接触电阻,使其具有良好的电气性。同时,本申请的接触簧具有较好的兼容性,能够兼容多尺寸的接触件,具有较高的产品通用性,能够有效降低接触簧的制造成本,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器用接触簧,所述接触簧为封闭环形弹簧,所述接触簧的节面呈三角形或D型,所述接触簧的节面倾斜角为锐角;

三角形节面包括第一连接边、第二连接边、第三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第二连接边、第三连接边依次相连且相邻两边的连接处形成弧形角,所述第一连接边呈直线型,所述第二连接边与第三连接边相连构成V形;

D型节面包括第四直边、第五连接边、第六连接边、第七连接边,所述第四直边、第五连接边、第六连接边、第七连接边依次相连且相邻两边的连接处形成弧形角,所述第四直边呈直线型,所述第五连接边、第六连接边、第七连接边分别为直线型或圆弧形且圆弧的开口朝向第四直边。

所述接触簧的节面倾斜角为5~60°。

所述第二连接边、第三连接边分别为直线型。

所述三角形界面呈等腰三角形。

所述接触簧的节面呈三角形时,节面包括第一连接边、第二连接边、第三连接边,所述第一连接边用于设置在接触对的固定端上,所述第二连接边与第三连接边相连形成与接触对的另一端相连的配合边。

所述接触簧的节面呈D形时,节面包括第四直边、第五连接边、第六连接边、第七连接边,所述第四直边用于设置在接触对的固定端上,所述第五连接边、第六连接边与第七连接边相连构成与接触对的另一端相连的配合边。

所述第六连接边呈圆弧形且第六连接边的开口朝向第四直边,所述第五连接边、第七连接边分别呈直线型;

或所述第六连接边呈圆弧形且第六连接边的开口朝向第四直边,所述第五连接边呈直线型,所述第七连接边呈圆弧型且第七连接边的开口朝向第四直边;

所述第六连接边呈圆弧形且第六连接边的开口朝向第四直边,所述第五连接边、第七连接边分别呈圆弧型且开口朝向第四直边;

或所述第六连接边呈直线型,所述第五连接边、第七连接边分别呈直线型;

或所述第六连接边呈直线型,所述第五连接边、第七连接边分别呈圆弧型且圆弧的开口朝向第四直边;

或所述第六连接边呈直线型,所述第五连接边呈直线型,所述第七连接边呈圆弧型且第七连接边的开口朝向第四直边。

所述固定端为公端或母端。

针对前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用接触簧。与现有的接触簧截面积均为椭圆形不同,本申请中的接触簧分为两种不同的构型。其中一种的截面呈D字型结构,依据设置在接触对的公端、母端的不同,其呈正D字型以及反D字型截面的圈簧结构,且接触簧为封闭环形弹簧,接触簧的节面倾斜角为锐角。同时,本申请请求保护该结构的合理变形。

另外,本申请提供一种与D字型结构完全不同的三角形节面接触簧结构,且接触簧为封闭环形弹簧,接触簧的节面倾斜角为锐角。该结构能够在满足接触要求的前提下,提升接触簧的兼容性,降低接触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在与连接件的刚性接触时,该结构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接触电阻,使其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并且增强对于接触件的兼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本申请的接触簧在组装时,先将簧丝装入支架卡圈,在工装中进行定型,再通过激光焊接后制成呈三角形或D型截面的接触簧。

本申请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能有效降低接触电阻,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对于接触件的兼容性,进而大幅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提升通用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为实施例1中连接器用接触簧的俯视图。

图2为实施例1中连接器用接触簧的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连接器用接触簧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连接器用接触簧的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2中连接器用接触簧的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连接器用接触簧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中连接器用接触簧的俯视图。

图8为实施例3中连接器用接触簧的界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3中连接器用接触簧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记:1、第一连接边,2、第二连接边,3、第三连接边,4、第四直边,5、第五连接边,6、第六连接边,7、第七连接边。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实施例1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用接触簧中,接触簧为封闭环形弹簧,接触簧的节面呈三角形,接触簧的节面设置有倾斜角。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三角形节面包括第一连接边、第二连接边、第三连接边,第一连接边、第二连接边、第三连接边依次相连。同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边、第二连接边、第三连接边分别呈直线型,任意相邻两边的连接处带R角(即任意相邻两边的连接处形成弧形角),第二连接边与第三连接边相连构成V形。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三角形界面呈等腰三角形。

该接触簧制作过程如下:1)将簧丝装入支架卡圈,在工装中进行定型,截面呈三角形;2)通过激光焊接后制成截面呈三角形的接触簧。

该接触簧在使用时,第一连接边用于设置在接触对的固定端上,第二连接边与第三连接边相连形成与接触对的另一端相连的配合边。本实施例中,固定端可以为公端或母端。

经实际验证,本实施例的节面呈三角形的接触簧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接触电阻,使其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同时,该结构能增强对于接触件的兼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实施例2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用接触簧中,接触簧为封闭环形弹簧,接触簧的节面呈正D形,接触簧的节面设置有倾斜角。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正D型节面包括第四直边、第五连接边、第六连接边、第七连接边,第四直边、第五连接边、第六连接边、第七连接边依次相连且相邻两边的连接处形成弧形角。本实施例中,第四连接边呈直线型,第五连接边、第六连接边、第七连接边分别为圆弧形且圆弧的开口朝向第四直边。

该接触簧制作过程如下:1)将簧丝装入支架卡圈,在工装中进行定型,截面呈D形;2)通过激光焊接后制成截面呈正D形的接触簧。

实施例3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用接触簧中,接触簧为封闭环形弹簧,接触簧的节面呈反D形,接触簧的节面设置有节面倾斜角。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反D型节面包括第四直边、第五连接边、第六连接边、第七连接边,第四直边、第五连接边、第六连接边、第七连接边依次相连且相邻两边的连接处形成弧形角。本实施例中,第四连接边呈直线型,第五连接边、第六连接边、第七连接边分别为圆弧形且圆弧的开口朝向第四直边。其中,第四直边用于设置在接触对的固定端上,第五连接边、第六连接边与第七连接边相连构成与接触对的另一端相连的配合边。本实施例中,固定端为公端。

该接触簧制作过程如下:1)将簧丝装入支架卡圈,在工装中进行定型,截面呈D形;2)通过激光焊接后制成截面呈反D形的接触簧。本实施例的接触簧对接触件的配合尺寸要求低,对于接触件具有较强的兼容性,通用性强,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变形,其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1)第四直边呈直线型,第六连接边呈圆弧形且第六连接边的开口朝向第四直边,第五连接边、第七连接边分别呈直线型;2)第六连接边呈圆弧形且第六连接边的开口朝向第四直边,第五连接边呈直线型,第七连接边呈圆弧型且第七连接边的开口朝向第四直边;3)第六连接边呈直线型,第五连接边、第七连接边分别呈直线型;4)第六连接边呈直线型,第五连接边、第七连接边分别呈圆弧型且圆弧的开口朝向第四直边;5)第六连接边呈直线型,第五连接边呈直线型,第七连接边呈圆弧型且第七连接边的开口朝向第四直边。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对等直段紧固方式做出各种变化。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