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的线簧插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42191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连接器的线簧插孔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器的线簧插孔结构。
背景技术
在连接器的使用过程中,用于插针与插孔之间电连接的连接器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而线簧插孔是一种在电连接器产品上使用的一种高可靠的插孔组件。线簧孔内由多根弹性镀金或镀银金属丝按单叶回转双曲面的直母线排列,并与内套直母线形成一夹角。当插针插入线簧孔时,线簧丝在径向和轴向都发生弹性变形,插针即与线簧孔中多根独立的线簧丝同时接触,构成多个独立的电流通路,即使插孔中的个别线簧丝断裂,线簧孔仍能构成有效的电流通路。目前,在使用线簧插孔的连接器中,其结构大多数都直接采用柔性线簧丝(铜丝)绕制,这种结构插拔力柔和,对插针镀层损伤小,且由于线簧丝质量相对较小,在振动和冲击时产生的惯性力小,使连接器具有很高的抗振动和冲击的能力。但是现有技术的线簧插孔连接器由于其采用多根线簧丝结构,成本高,结构复杂、装配困难、合格率低、效率低且易造成故障和事故。
公开日为2009年3月18日,公开号为CN201210525Y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线簧插套,包括外套、内套以及金属弹簧丝,所述金属弹簧丝沿内套内壁分布,所述金属弹簧丝的外段折入内套与外套之间的第一缝隙中,并与内外套之间过盈配合,所述内套底端设有一凸台,所述凸台与内套内壁之间形成第二缝隙,所述金属弹簧丝的里段位于第二缝隙内,所述金属弹簧丝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二缝隙运动。该线簧插套装配工序简单、安装方便,插孔的顶端是外套和内套通过线簧丝进行过盈配合的,线簧丝里段位于内套底端的隙缝内,免去了底部采用凹槽,固定圈冲压扩孔的结构,因此工艺性得到了改善,加工成本得以降低。但该结构仍旧采用金属丝作为接触件,因此,结构复杂、装配困难、成本高及金属丝容易断裂的问题依然没有很好解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线簧插孔存在的结构复杂、装配困难、成本高及金属丝容易断裂的问题,提供一种加工简单、使用寿命长和成本低廉的一种连接器的线簧插孔结构。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器的线簧插孔结构,包括呈圆筒状的内套及设置在内套中的一体结构的线簧筒,内套两端的外侧面上设有环状阶梯面,所述的线簧筒为栅状结构,线簧筒的两端外翻与内套两端的阶梯面紧贴,内套两端的外侧面上还套设有用于固定线簧筒的外套。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结构的线簧筒代替现有技术的金属线绕制结构,一体结构的线簧筒可以采用青铜等弹性及强度较高的合金铜片先冲压成栅片,然后将线簧栅片电镀,最后将整个线簧栅片卷成圆筒形,把卷成圆筒形的线簧筒装入内套,线簧筒的两端外翻与内套两端的阶梯面紧贴,再利用外套将其固定,这样,内套、线簧筒及外套就连接成一个整体,使用时需只将该部件与其他接触对(插针或插孔)连接并安装在电连接器里面即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线簧插孔存在的结构复杂、装配困难及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线簧插孔的大小合理安排栅条的宽度及间距,从而大的提高抗断裂强度,线簧在使用过程中断裂的可能大大降低,延长了线簧插孔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靠近内套两端的外套端部设有挡环,挡环的内径与所述内套两端开口处的线簧筒内径相适配。挡环结构用于遮挡线簧筒的端部,使线簧插孔外形美观,另一方面,挡环可以增加外套的结构强度。作为优选,内套内壁的两端设有锥形导向面。现有技术的线簧插孔大多依靠金属丝折弯部形成的弧形结构作为导向结构,但该弧形结构处由于插接时受力比较集中,因此该处容易出现金属丝断裂现象,本实用新型的锥形导向面可以缓解受力集中的问题,使线簧受到的插接压力减少,延长线簧插孔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锥形导向面的半锥顶角为I度至90度。作为优选,线簧筒包括主栅条及设置在主栅条两端的副栅条,线簧筒上的栅条平行设置,主栅条与副栅条之间设有横向布置的连接带,所述栅条之间的间隙距离大于0.1毫米。主栅条与副栅条用以取代传统结构的金属丝,主栅条与副栅条之间横设置的连接带可以将多个栅条连接成一体结构,方便加工。作为优选,线簧筒上的栅条呈同趋势倾斜结构,其倾斜角为I度至30度。倾斜结构的栅条可以使线簧筒的中间部位不会紧贴内套的内壁,从而使线簧筒中部的内径变小,这样可以使线簧插孔与插针接触更加紧密可靠。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线簧插孔存在的结构复杂、装配困难、成本高及金属丝容易断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加工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且工作可靠性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右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线簧筒的一种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线簧筒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套,11.内套内壁,12.阶梯面;13.导向面,2.外套,21.外套内壁,22.挡环,3.线簧筒,31.主栅条,32.副栅条,33.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在图1图4所示的实施例1中,一种连接器的线簧插孔结构,包括呈圆筒状的内套I及设置在内套中的一体结构的线簧筒3,内套两端的外侧面上设有环状阶梯面12,所述的线簧筒为栅状结构,线簧筒包括主栅条31及设置在主栅条两端的副栅条32,线簧筒上的栅条平行设置,主栅条与副栅条之间设有横向布置的连接带33,所述栅条之间的间隙距离为
0.5毫米,线簧筒的两端外翻与内套两端的阶梯面紧贴(见图6),内套两端的外侧面上还套设有用于固定线簧筒的外套2,外套内壁21紧贴线簧筒两端的外翻结构,内套的内径为5毫米,外套的外径与内套的外径相适配。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结构的线簧筒代替现有技术的金属线绕制结构,一体结构的线簧筒可以采用青铜等弹性及强度较高的合金铜片先冲压成栅片,然后将线簧栅片电镀,最后将整个线簧栅片卷成圆筒形,把卷成圆形的线簧筒装入内套,线簧筒的两端外翻与内套两端的阶梯面紧贴,再利用外套将其固定,这样,内套、线簧筒及外套就连接成一个整体,使用时需只将该部件与其他接触对(插针或插孔)连接并安装在电连接器里面即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线簧插孔存在的结构复杂、装配困难及成本高的问题。实施例2在图2图3所示的实施例2中,内套的内径为15毫米,内套内壁11的两端设有锥形导向面13,所述锥形导向面的半锥顶角α为20度,靠近内套两端的外套端部设有挡环22,挡环的内径与所述内套两端开口处的线簧筒内径相适配,线簧筒上的栅条呈同趋势倾斜结构,其倾斜角β为10度,栅条之间的间隙距离为I毫米(见图5图6),其余和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2的线簧插孔装配时,把卷成圆形的线簧筒装入内套的孔中,利用锥形工具把线簧筒露在内套两端外面的线簧副栅条整形成倒锥形,利用两端外套装入时将露出内套且已被整形成倒锥形的线簧副栅条折弯180度并将其压紧在内套的环形阶梯面上,线簧筒与外套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从而紧紧地将内套、线簧筒及外套连接成一个整体。当插针插入线簧插孔时,弹性的主栅条分别紧紧地包络在插针周围,构成多线接触,这样一对针孔相当于几对普通针、孔并联使用,因此具有接触电阻低而稳定、插拔力小、接触件磨损低、插拔寿命长、且在强力振动冲击环境中,还能保持高可靠性电接触的特点。除上述实施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重新选择及组合,从而构成新的实施例,这些重新选择及组合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进行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的,因此这些本实用新型没有详细描述的实施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的线簧插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圆筒状的内套(I)及设置在内套中的一体结构的线簧筒(3),内套两端的外侧面上设有环状阶梯面(12),所述的线簧筒为栅状结构,线簧筒的两端外翻与内套两端的阶梯面紧贴,内套两端的外侧面上还套设有用于固定线簧筒的外套(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线簧插孔结构,其特征在于:靠近内套两端的外套端部设有挡环(22),挡环的内径与所述内套两端开口处的线簧筒内径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线簧插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内壁(11)的两端设有锥形导向面(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的线簧插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导向面的半锥顶角(α )为I度至9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线簧插孔结构,其特征在于:线簧筒包括主栅条(31)及设置在主栅条两端的副栅条(32),线簧筒上的栅条平行设置,主栅条与副栅条之间设有横向布置的连接带(33),所述栅条之间的间隙距离大于0.1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连接器的线簧插孔结构,其特征在于:线簧上的栅条呈同趋势倾斜结构,其倾斜角(β )为I度至3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的线簧插孔结构,包括呈圆筒状的内套及设置在内套中的一体结构的线簧筒,内套两端的外侧面上设有环状阶梯面,所述的线簧筒为栅状结构,线簧筒的两端外翻与内套两端的阶梯面紧贴,内套两端的外侧面上还套设有用于固定线簧筒的外套。它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线簧插孔存在的结构复杂、装配困难、成本高及金属丝容易断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加工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且工作可靠性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H01R13/187GK202977812SQ201220676600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1日
发明者王吉国 申请人:浙江中杭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