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接端子及背夹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7302发布日期:2019-10-19 03:1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接端子及背夹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接端子及背夹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满足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便捷充电,人们设计出背夹电池。

市面上大多数的背夹电池能在充当电子产品保护壳的同时给时电子产品充电,仅需依靠其内部设置的可充电电池,而不需要与外接电源连接来给电子产品充电。

但是,背夹电池的插头与背夹电池的外壳之间的连接不稳固,在掰动外壳使插头插入电子产品中时,插头会出现晃动进而影响与电子产品的连接,还可能会导致电子产品与插头出现剐蹭使插头脱离于外壳降低了背夹电池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克服背夹电池的插头与外壳连接不稳固的问题,便成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目前背夹电池的插头与外壳连接不稳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接端子及背夹电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转接端子,其包括接头与固定组件,所述接头用于插入电子产品中,所述固定组件将接头固定于壳体,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连接件,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可分离,所述连接件一端与第一固定部连接,另一端贯穿壳体与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壳体被夹持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所述接头插入电子产品的一端位于第二固定部远离壳体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至少部分与第一固定部或第二固定部一体成型而成,或所述连接件与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均分体设计。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柱体和螺钉,所述柱体贯穿壳体,其一端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两者之一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螺钉贯穿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中的另一者后与螺钉固定连接;

或所述连接件为一铆钉,所述铆钉贯穿壳体,其一端与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中的一者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中的另一者铆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均为板状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远离第二固定部一端的面积为21-35平方毫米,所述第二固定部远离第一固定部一端的面积为30-56平方毫米。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为电路板,所述第二固定部将接头固定于壳体且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接头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接头包括插入部与连接部,所述插入部与连接部连接,所述插入部用于插入电子产品中,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大小、形状与连接部在插入电子产品方向上的形状、大小相适配,所述连接部在插入部插入电子产品方向上的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通孔套设插入部并将连接部限制于壳体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的同时使插入部位于第二固定部远离第一固定部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夹电池,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转接端子。

优选地,所述背夹电池还包括保护壳、可充电电池和控制电路板,所述壳体为保护壳的一部分,所述保护壳内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可充电电池、控制电路板固定在容置空间中,所述可充电电池与转接端子分别与控制电路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保护壳还包括对应电子产品背面的挡板,所述挡板与壳体围成一收容空间以供电子产品的放入,所述接头位于收容空间中,所述转接端子还包括连接线,所述接头通过连接线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挡板上开设有缺口以供连接线通过。

优选地,所述转接端子还包括FPC,所述FPC包括所述连接线,所述FPC整体呈L形,所述FPC一端与接头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电路板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端子包括固定组件与接头,固定组件将接头固定于壳体并用于夹持壳体,这种夹持结构较为简单且组装方便,连接稳定,有利于增加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端子的连接件与第一固定部或第二固定部一体成型而成或均为分体设计,便于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安装固定组件到壳体上,设计较为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端子的连接件为螺钉和柱体或为铆钉,连接件通过螺纹连接或铆接与第一固定部或第二固定部连接,结构简单且固定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端子的第二固定部为板状结构且其面积为30-56平方毫米,这个尺寸可有效提供给接头一固定区域,便于了接头的稳定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端子的第二固定部可以为电路板,如此接头既可被电路板固定在壳体,又可通过电路板传输电能,增加了对第二固定部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端子的接头包括插入部与连接部,第二固定部在与第一固定部夹持壳体的同时,第二固定部还通过与第一固定部的连接将接头固定在壳体,固定结构简单,固定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背夹电池包括保护壳、可充电电池与控制电路板,保护壳包括壳体与挡板,挡板可将可充电电池、控制电路板与手机等电子产品分隔开,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可充电电池与控制电路板被外界的水渍、污渍污染到。

本实用新型的背夹电池之转接端子包括有FPC,FPC具有一定的可挠性,可允许与之连接的接头旋转一定的角度而不至于FPC损坏降低背夹电池的使用寿命,且FPC呈L形,便于转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夹电池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夹电池的控制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夹电池的保护壳、开关与控制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夹电池的转接端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背夹电池的壳体、固定组件与接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夹电池的固定组件与接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夹电池的一变形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夹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背夹电池;11、保护壳;12、控制部;13、显示部;14、可充电电池;15、转接端子;111、壳体;112、背板;121、控制电路板;122、开关;113、第一小孔;114、第二小孔;151、接头;152、固定组件;153、FPC;154、第一固定部;155、第二固定部;156、连接件;157、柱体;1511、插入部;1512、连接部;1551、通孔;251、接头;255、第二固定部;2511、插入部;16、挡板;161、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夹电池10,其包括保护壳11、控制部12、显示部13、可充电电池14和转接端子15,保护壳11内形成有容置空间,可充电电池14固定设置在容置空间中,显示部13与控制部12的至少部分容纳并固定在容置空间中,显示部13、可充电电池14与转接端子15分别与控制部12电性连接。保护壳11包括固定连接的壳体111与背板112,转接端子15固定于壳体111并与控制部12连接。

保护壳11用于电子产品的放入以保护电子产品;控制部12用于对可充电电池14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转接端子15用于通过控制部12的控制可充电电池14给电子产品充电;显示部13可对可充电电池14的工作状态及电量信息进行显示。

请参阅图2,控制部12包括控制电路板121与开关122,控制电路板121与开关122连接,控制电路板121固定设置在容置空间中并分别与转接端子15、可充电电池14及显示部13电性连接,所述开关122用于通过控制电路板121对可充电电池14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请参阅图3,在背板112上开设有第一小孔113和若干第二小孔114,所述开关122通过第一小孔113从容置空间中显露,便于使用者对开关122的操控;所述显示部13通过若干第二小孔114从容置空间中显露,便于使用者对显示部13进行观察。

请参阅图4,转接端子15包括接头151、固定组件152和FPC153(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固定组件152将接头151固定于壳体111上,具体地,固定组件152包括第一固定部154、第二固定部155及连接件156,第一固定部154与第二固定部155可分离,连接件156一端与第一固定部154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壳体111与第二固定部155连接,壳体111被夹持在第一固定部154与第二固定部155之间,此时接头151插入电子产品的一端位于第二固定部155远离壳体111的一侧,FPC153一端与接头151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电路板121连接。

第一固定部154和第二固定部155均为板状结构,第一固定部154远离第二固定部155一端的面积优选为21-35平方毫米,第二固定部155远离第一固定部154一端的面积为30-56平方毫米;FPC153整体呈L形;FPC153包括连接线(图未示)与柔性绝缘基材(图未示),所述柔性绝缘基材包覆所述连接线,所述接头151通过连接线与控制电路板121电连接;其中连接件156至少部分与第一固定部154、第二固定部155两者之一为一体成型而成,或连接件156、第一固定部154或第二固定部155均为分体设计,只要满足连接件156连接第一固定部154和第二固定部155后将壳体111夹持即可,此时接头151插入电子产品的一端位于第二固定部155远离壳体111的一侧以便于插入电子产品中,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连接件156与第一固定部154一体成型而成。

请参阅图5,连接件156包括柱体157和螺钉(图未示),柱体157贯穿壳体111,螺钉贯穿第二固定部155,柱体157一端与第一固定部154一体成型而成,另一端与贯穿第二固定部155的螺钉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当第二固定部155与柱体157固定连接时,螺钉即贯穿第一固定部154与柱体157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变形,连接件156也可以为铆钉,其一端与第一固定部154和第二固定部155两者之一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部154或第二固定部155中的另一者铆接请参阅图6,接头151包括插入部1511与连接部1512,插入部1511与连接部1512连接且呈“T”字形,插入部1511用于插入电子设备,连接部1512与FPC153连接以传输电能给插入部1511,在第二固定部155上开设有通孔1551,通孔1551的大小、形状与插入部1511在插入电子产品方向上的大小、形状相适配,且连接部1512在插入部1511插入电子产品方向上的尺寸大于通孔1551的尺寸,第二固定部155通过通孔1551套设插入部1511并将连接部1512限制在壳体111与第二固定部155之间的同时,插入部1511位于第二固定部155远离第一固定部154的一侧。通过第一固定部154与第二固定部155将接头151的连接部1512限制在壳体111与第二固定部155之间,如此便可将接头151固定住。

可以理解,连接部1512或第二固定部155可以为电路板。

请参阅图7,作为接头151与第二固定部155的一种变形,提供接头251与第二固定部255,此时接头251包括插入部2511,第二固定部255为电路板,接头251与远离第一固定部154一端的第二固定部255固定连接,此时第二固定部255与FPC153连接,接头251通过第二固定部255从FPC153处获取电能。

通过设置第二固定部255为电路板、接头251为插入部2511与第二固定部155电性连接,既方便了安装,又在充电效果不变的情况下省去了连接部1512所需要的材料,还可以使得产品更轻薄。

可以理解,可以理解,接头151也可以直接通过螺钉拧接或焊接等方式直接固定于第二固定部155。对接头151与第二固定部155连接的方式不做限定,只要使第二固定部155与第一固定部154连接后将接头151固定在壳体111上即可。

请参阅图8,所述保护壳11还包括对应于电子产品背面的挡板16,这里所指的电子产品的背面为电子产品主显示面相对的一面,挡板16与壳体111围成一收容空间供电子产品的放入,接头151位于收容空间中便于与电子产品的连接,在挡板16靠近转接端子15的一端开设有缺口161,该缺口161方便了FPC153的通过。优选地,容置空间形成在背板112与挡板16之间。

优选地,在壳体111与第一固定部154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槽(图未视)以使第一固定部154可以容纳在凹槽中,壳体111外表面与第一固定部154表面齐平。

优选地,在壳体111与第二固定部155接触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槽(图未视)以使第二固定部155可以容纳在凹槽中,壳体111内表面与第二固定部155表面齐平。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转接端子15,可以适用于其他任意电子周边产品。其可以安装在其他任意电子周边产品的壳体上以实现对应产品功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端子包括固定组件与接头,固定组件将接头固定于壳体并用于夹持壳体,这种夹持结构较为简单且组装方便,连接稳定,有利于增加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端子的连接件与第一固定部或第二固定部一体成型而成或均为分体设计,便于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安装固定组件到壳体上,设计较为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端子的连接件为螺钉和柱体或为铆钉,连接件通过螺纹连接或铆接与第一固定部或第二固定部连接,结构简单且固定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端子的第二固定部为板状结构且其面积为30-56平方毫米,这个尺寸可有效提供给接头一固定区域,便于了接头的稳定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端子的第二固定部可以为电路板,如此接头既可被电路板固定在壳体,又可通过电路板传输电能,增加了对第二固定部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转接端子的接头包括插入部与连接部,第二固定部在与第一固定部夹持壳体的同时,第二固定部还通过与第一固定部的连接将接头固定在壳体,固定结构简单,固定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背夹电池包括保护壳、可充电电池与控制电路板,保护壳包括壳体与挡板,挡板可将可充电电池、控制电路板与手机等电子产品分隔开,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可充电电池与控制电路板被外界的水渍、污渍污染到。

本实用新型的背夹电池之转接端子包括有FPC,FPC具有一定的可挠性,可允许与之连接的接头旋转一定的角度而不至于FPC损坏降低背夹电池的使用寿命,且FPC呈L形,便于转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