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灯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1159发布日期:2019-08-16 22:00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灯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头连接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式灯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灯头是指灯座与灯进行连接的部件,一般的灯头使用螺纹式或者卡口式。与灯座配套的灯座一般也设置有内螺纹或者卡勾,灯座的结构使得从灯座处引出电源较为困难,但有些场合需要从卡口式或螺口式灯座上引出电源,给其它设备供电。此时需要用到灯头连接器,灯头连接器的作用便是将灯座上的电源引出供给其他设备。

现有的技术中的灯头连接器设置为和灯头类似的结构,一般也是使用外螺纹式或者卡口式的安装结构。对应外螺纹式的灯头连接器,其连接火线的部分为顶部的通电头,因为灯座的规格不一定统一,当灯座的内螺纹结构设置较深时,即使将灯头连接器旋转到最底端通电头依旧不能与火线触点接触,这样灯头连接器便不能正常工作。常规解决方式为加长灯头连接器的长度。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使用增加连接器长度的方法,在使用时若与深度较低的灯座配合时,连接头露出灯座的部分会过多,易发生锈蚀和老化,过长的长度也会导致连接器的运输和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调节连接头使用长度的灯头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调式灯头连接器,包括连接头和安装在连接头底部的底座,底座上设置芯柱,连接头套设在芯柱上,连接头可在芯柱上竖直滑动;连接头顶部设置有绝缘层,绝缘层顶端安装通电头;芯柱两侧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头的定位件;底座上连接有火线和零线,火线与通电头电连接,零线与连接头电连接;连接头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头套设在芯柱上,当与连接头配套的灯座内螺纹深度较深时。可以向外侧拉动连接头,再使用定位件固定连接头的位置。调节了连接头的长度,可以用于和灯座更好得连接。确保通电头可以和火线接头连接,使得火线和零线可以将灯座中电源引出,用于其他的设备。在未使用连接头时,可以向下滑动连接头,将连接头的长度变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定位件包括定位槽和定位片;定位槽沿水平方向在芯柱两侧开设,定位滑动安装在定位槽内并沿水平方向滑动;定位槽内安装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定位槽底部与定位片;连接头内设置有与定位片配套的卡合槽;定位片露出定位槽的部分设置有向远离定位槽底部方向凸起的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带有弧面凸起的定位片和连接头连接,固定连接头的位置。在使用时一手持连接头,一手持底座,反向转动便可以将定位片挤压回到芯柱内。之后可以竖直滑动连接头,调节连接头的长度。调节长度后再次转动连接头,使得定位片和连接头上另一处的卡合槽卡合,完成连接头的固定,连接头的长度调节完成。安装时手持连接头,防止连接头和底座发生相对转动即可。采用此种定位方式,限定了连接头的长度,使其不能与底座发生相对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底座底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滑动安装定位杆;定位片与卡合槽处于卡合状态时,定位杆竖直向上延伸并竖直穿过底座、芯柱和定位片,定位杆可在竖直方向上滑动;定位杆上端设置为磁铁,定位片为铁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定位杆的结构,可以固定定位片的位置,使得转动连接头时定位片不会被挤压进定位槽内,保持了结构的稳定;增加凹槽的结构,定位杆不会露出底座之外,在使用时不易受到外部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底座底端开设凹槽,定位杆向下延伸至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凹槽,将定位杆底部设置在凹槽内,定位杆不会伸出到底座之外,利于使用和运输且更加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凹槽底部竖直开设通孔,通孔向上延伸依次贯穿底座、芯柱、连接头和绝缘层最终连通至通电头;火线穿过通孔与通电头连接;通孔内壁上设置有接线头,接线头设置在连接头上并位于绝缘层和芯柱之间;零线与接线头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置内部开设通孔,在通孔内设置零线和火线,这样在转动和拉动连接头时,火线和零线不会对连接头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底座和连接头均设置为圆柱体结构,底座上端面直径稍大于连接头下端面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底座设置为圆柱体结构,在安装时提高舒适度。底座的直径稍大于连接头的直径,但直径相差不会太大,便于在安装时手指压紧连接头,进行连接头和灯座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定位件在芯柱的一侧设置2或3处并竖直排列,芯柱两侧的定位件以芯柱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两处以上的定位件,并将定位件对称设置,提高了连接定位件与连接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连接头内与芯柱一侧的定位片配套的卡合槽设置有至少5处并竖直排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合槽设置5处以上,增加了连接头高度调节时的可选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增加了芯柱和定位件的结构,连接头可以在芯柱上滑动,改变连接头的使用长度;使得灯头连接器可以适用于不同深度的灯座,并且在不使用时可以将连接头收起,使得整体的长度不会过长,便于运输和存放;

2.增加了定位片和定位杆的结构,使用定位片卡合连接头,使得连接头不能在芯柱上滑动;在相对转动底座和连接头时可以将定位片收回到定位槽内,可以继续移动连接头;使用定位杆可以固定定位片的位置,使得在安装灯头连接器连接头不会和底座发生相对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竖直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芯柱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1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连接头;101、卡合槽;2、底座;201、凹槽;3、芯柱;4、通电头;5、绝缘层;6、定位件;601、定位槽;602、定位片;603、弹簧;7、火线;8、零线;9、定位杆;10、通孔;11、接线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可调式灯头连接器,包括连接头1和安装在连接头1底部的底座2,在底座2内固定安装有芯柱3,连接头1套设在芯柱3上并且二者轴线重合,连接头1可沿芯柱3轴线方向滑动。在连接头1外侧设置有螺纹用于安装。

参照图2、图3,在芯柱3两侧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头1的定位件6,定位件6包括定位槽601和安装在定位槽601内的定位片602。定位槽601在芯柱3两侧沿垂直芯柱3轴线的方向开设,定位片602滑动安装在定位槽601内并沿水平方向滑动,在定位槽601内设置有弹簧603,弹簧60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定位片602和定位槽601底部。定位片602为高度相同长方体和半圆柱的结构组合而成,长方体的部分设置在定位槽601内,半圆柱部分设置在定位槽601之外,半圆柱部分的直径和长方体部分的宽度相同。组合成的定位片602露出定位槽601的部分为半圆柱形,半圆柱的轴线为竖直方向并且朝向定位槽601外侧的方向设置为弧面。连接头1内部设置有与定位片602配合的卡合槽101。在连接头1上的卡合槽101与定位片602卡合时连接头1无法滑动,但转动连接头1会挤压定位片602,定位片602被挤压进入到定位槽601内之后可以继续进行滑动。定位件6在芯柱3的两侧对称设置,芯柱3每一侧设置有两处定位件6并竖直排列,芯柱3的一侧对应的卡合槽101在连接头1内壁上设置有五处并竖直排列,相邻卡合槽101之间的间距相同。

参照图2,在底座2的底部开设有凹槽201,在凹槽201内竖直安装有定位杆9,定位片602、底座2和芯柱3上均设置有与定位片602配合的竖向孔洞,当定位片602与卡合槽101卡合时,定位杆9向上依次穿过底座2、芯柱3、定位槽601和定位片602,定位片602的位置被定位杆9限定,无法收回到定位槽601内,连接头1不能继续转动,定位杆9可沿竖直方向滑动。定位片602为铁质材质,定位杆9设置为磁铁,定位杆9与定位片602卡合时,定位片602吸附定位杆9使得定位杆9不能滑动。需要转动连接杆调节位置时,需要手动滑动定位杆9将其抽出。连接头1使用铝材制造,在具有较好的电导性的同时不会影响到定位杆9的正常使用。

参照图1、图2,在连接头1顶部设置有绝缘层5,绝缘层5使用橡胶填充,绝缘层5和连接头1过盈配合,在绝缘层5顶端固定安装通电头4。凹槽201底部竖直开设通孔10,通孔10向上延伸依次贯穿底座2、芯柱3、连接头1和绝缘层5最终连通至通电头4。底座2上安装有一根零线8和一根火线7,火线7穿过通孔10与通电头4连接;通孔10内壁上设置有接线头11,接线头11设置在连接头1内并位于绝缘层5和芯柱3之间,零线8与接线头11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正常在使用时,旋动连接头1和底座2,使得卡合片与连接头1内的卡合槽101卡合,插入定位杆9,将定位片602的位置固定。此时可以通过旋动底座2的方式将连接头1安装到灯座内。通电头4与灯座的火线7接口连接便可以实现安装。当灯座的深度过深时,连接头1顶部的通电头4不能顺利的抵接到灯座内的接口。此时需要对连接头1进行调节,将定位杆9抽出,此时可以转动连接头1,定位片602露出定位槽601的部分设置有弧面,在转动连接头1时,弧面被挤压,将定位片602挤压回定位槽601内,卡合槽101和定位片602错位。之后可以滑动连接头1调节连接头1的高度,再次调整连接头1的位置使得定位片602和偏向下端的卡合槽101卡合,连接头1的位置再次被固定。

再次插入定位杆9使得定位杆9与定位片602卡合。连接头1的位置相对底座2上升,提高了连接头1可用的长度,在灯座的深度较深时也可用正常使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