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1160发布日期:2019-08-16 22:00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交通领域的科技发展,人们对于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座椅的气动按摩装置应运而生,有效地解决了长时间驾驶易造成的人体腰背部疲劳问题。

而后,为提升寒冷季节中驾驶者体感的舒适程度,往往会在汽车座椅增设加热垫,现有技术中具体的配接方法为:将加热垫与汽车座椅面套固定在一起,再将汽车座椅棉套与座椅泡棉固定。其将汽车座椅棉套作为过渡部件,以将加热垫进行固定,操作过程较为繁琐,而且在配接的过程中,易对加热垫上贴附的加热线造成损伤,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既能够简化加热垫的配接步骤,又能够有效保护加热线的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

第一方面,一种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包括:加热垫和独立设置且为弹性材质的铺覆层,所述加热垫贴附于所述铺覆层远离所述座椅泡棉的一侧且其远离所述铺覆层的一侧上设有弯曲且均匀贴附的加热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铺覆层内部中空且其上设有透气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铺覆层内部设有若干通槽且其上设有透气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铺覆层靠近所述加热垫的一侧设有粘贴凸条且所述加热垫与所述粘贴凸条固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粘贴凸条在所述铺覆层靠近所述加热垫的一侧表面上均匀分布。

第二方面,一种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包括:独立设置且为弹性材质的铺覆层,所述铺覆层远离所述座椅泡棉的一侧上设有弯曲且均匀贴附的加热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铺覆层内部中空且其上设有透气孔。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铺覆层内部设有若干通槽且其上设有透气孔。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有一种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具体地包括有两种具体结构。

在第一种具体结构中,将加热垫贴附于铺覆层,以柔性材料为基材的加热垫得到铺覆层的承托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而后将铺覆层与汽车座椅泡棉进行固接即可,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此具体结构一方面能够有效地简化加热垫的配接步骤,另一方面还能够对加热垫进行充分的保护,当按摩气囊处于动作状态时,弹性材质的铺覆层既能够随着按摩气囊而起伏,减少异物感,又能够弱化按摩气囊对加热线的作用力,防止发生断线的情况。

在第二种具体的结构中,选定铺覆层之后,直接在其上制备加热线,而后将铺覆层与汽车座椅泡棉进行固接即可,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将分离的两部件进行充分的结合,无需再单独安装加热垫,结构大为简化;此外,铺覆层的存在同样能够起到第一种具体结构中的作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一种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

图2是本申请一种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

图3是本申请一种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示意图(透气孔;实施例一);

图4是本申请一种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示意图(粘贴凸条;实施例二);

图5是本申请一种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与汽车座椅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

图6是本申请一种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与汽车座椅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

图7是本申请图5中所示的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与汽车座椅安装的纵剖图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气袋未工作状态);

图8是本申请图5中所示的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与汽车座椅安装的纵剖图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气袋工作状态);

图9是本申请图5中所示的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与汽车座椅安装的纵剖图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气袋未工作状态);

图10是本申请图5中所示的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与汽车座椅安装的纵剖图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气袋工作状态);

图11是本申请图3中所示的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与汽车座椅安装的纵剖图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气袋未工作状态);

图12是本申请图3中所示的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与汽车座椅安装的纵剖图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气袋工作状态);

图13是本申请图2中所示的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与汽车座椅安装的纵剖图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气袋未工作状态);

图14是本申请图2中所示的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与汽车座椅安装的纵剖图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气袋工作状态);

图15是本申请图4中所示的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与汽车座椅安装的纵剖图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气袋未工作状态);

图16是本申请图4中所示的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与汽车座椅安装的纵剖图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气袋工作状态)。

图中:

1、加热垫;2、铺覆层;3、座椅泡棉;4、加热线;5、透气孔;6、粘贴凸条;7、气袋;8、通风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和图5,一种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包括:加热垫1和独立设置且为弹性材质的铺覆层2,所述加热垫1贴附于所述铺覆层2远离所述座椅泡棉3的一侧且其远离所述铺覆层2的一侧上设有弯曲且均匀贴附的加热线4。

其中:

加热垫,起加热功能,为独立部件,包括:柔性基材和加热线。

铺覆层,起承托功能,能够为加热垫提供一定的承载能力且其独立设置且为弹性材质,具备延展性。

在具体的使用中,加热垫贴附于所述铺覆层2远离所述座椅泡棉3的一侧,二者之间的固定方式不加以限定,任何能够稳固地将加热垫固接在铺覆层一侧表面的方式皆可。

将加热垫贴附于铺覆层,以柔性材料为基材的加热垫得到铺覆层的承托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而后将铺覆层与汽车座椅泡棉进行固接即可。

此具体结构一方面能够有效地简化加热垫的配接步骤;另一方面还能够对加热垫进行充分的保护,当按摩气囊处于动作状态时,弹性材质的铺覆层既能够随着按摩气囊而起伏,减少异物感,又能够弱化按摩气囊对加热线的作用力,防止发生断线的情况。

具体的工作状态如下所示:

请参考图7和图8所公开的实施例一的纵剖图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所示的气袋未处于工作状态时;图8所示的气袋处于工作状态时。分析图7至图8之间的变化可知,弹性材质的铺覆层2在气袋的工作过程中,具备延展性,铺覆层既能够随着按摩气囊而起伏,减少异物感,又能够弱化按摩气囊对加热线的作用力,防止发生断线的情况。

优选地,请参考图9和图10所公开的实施例一的纵剖图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所示的气袋未处于工作状态时;图10所示的气袋处于工作状态时。此种结构适用于安装有通风机构的汽车座椅,此时,所述加热垫和铺覆层均由透气材质制作,故铺覆层和加热垫的结合不会妨碍通风结构的使用。

请参考图3,考虑到加热垫被密封在座椅面套中,为保证其足够的散热效果,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铺覆层2内部中空且其上设有透气孔5。基于此设计,一方面,中空设计的铺覆层能够减少对按摩气囊的阻力,另外一方面,透气孔的设计和中空的设计能够为热量的传递提供扩散通道,防止过热的现象发生。

优选地,请参考图11和图12所公开的图3所示结构的纵剖图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1所示的气袋未处于工作状态时;图12所示的气袋处于工作状态时。此种结构适用于安装有通风机构的汽车座椅。

请参考图3,考虑到加热垫被密封在座椅面套中,为保证其足够的散热效果,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铺覆层2内部设有若干通槽且其上设有透气孔5。基于此设计,通槽的设计和透气孔的设计能够为热量的传递提供扩散通道,防止过热的现象发生。此外,相较于铺覆层2内部中空的设计而言,间隔设置的通槽还能够保证铺覆层中部的承载能力。

请参考图4,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铺覆层2靠近所述加热垫1的一侧设有粘贴凸条6且所述加热垫1与所述粘贴凸条6固接。基于此设计,通过粘贴凸条的设计能进一步地简化加热垫的安装过程,此外,其还能够使得加热垫与铺覆层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有利于散热。

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粘贴凸条6在所述铺覆层2靠近所述加热垫1的一侧表面上均匀分布。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2和图3,一种适用于汽车按摩座椅的加热垫配接结构,包括:独立设置且为弹性材质的铺覆层2,所述铺覆层2远离所述座椅泡棉的一侧上设有弯曲且均匀贴附的加热线4。

在本实施例中,选定铺覆层之后,直接在其上制备加热线,而后将铺覆层与汽车座椅泡棉进行固接即可,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将分离的两部件进行充分的结合,无需再单独安装加热垫,结构大为简化;此外,铺覆层的存在同样能够起到实施例一中的作用。

具体的工作状态如下所示:

请参考图13和图14所公开的实施例二的纵剖图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3所示的气袋未处于工作状态时;图14所示的气袋处于工作状态时。分析图13至图14之间的变化可知,弹性材质的铺覆层2在气袋的工作过程中,具备延展性,铺覆层既能够随着按摩气囊而起伏,减少异物感,又能够弱化按摩气囊对加热线的作用力,防止发生断线的情况。

请参考图3,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铺覆层2内部中空且其上设有透气孔5。基于此设计,通槽的设计和透气孔的设计能够为热量的传递提供扩散通道,防止过热的现象发生。此外,相较于铺覆层2内部中空的设计而言,间隔设置的通槽还能够保证铺覆层中部的承载能力。

优选地,请参考图15和图16所公开的实施例一的纵剖图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5所示的气袋未处于工作状态时;图16所示的气袋处于工作状态时。此种结构适用于安装有通风机构的汽车座椅,此时,所述铺覆层均由透气材质制作,故铺覆层不会妨碍通风结构的使用。

请参考图3,在任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铺覆层2内部设有若干通槽且其上设有透气孔5。基于此设计,通槽的设计和透气孔的设计能够为热量的传递提供扩散通道,防止过热的现象发生。此外,相较于铺覆层2内部中空的设计而言,间隔设置的通槽还能够保证铺覆层中部的承载能力。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