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元件的线圈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3146发布日期:2020-07-17 15:5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电磁元件的线圈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元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共差模电感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或者调节磁通量。使得产品性能不能够更加适配电子产品。生产商就需要开具比较多规格的模具进行生产,以适应市场,间接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比较高,需要占据更多存放空间。线圈没有很好的得到保护,容易受到其他外物的损伤。传统共差模电感不适用于嵌入式安装。现有技术对布线要求比较高,常常需要将引脚与电感接线的方向与引脚插件焊接的方向不在同一边,也就是导致布线困难了。传统的共差模结构也比较复杂,生产起来的效率比较低,不能够很好的降低成本以适应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电磁元件的线圈底座,其能够在共差模电感中放置磁条,根据不同的产品功率来选用不同规格的磁条,以达到调节磁通量的目的,拆装简单,能够更加方便的调节磁通量,容易生产,可以得到比较高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产品使用寿命长,布线合理,使得嵌入式安装,适合插件,体积小,能够避免受到外物损伤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电磁元件的线圈底座,其设有座体,座体中间设有自上端往下端凹陷的安装腔体,腔体设有自腔体底部往上延伸的磁条固定部位。也就是通过一个座体将线圈及调节磁通量的磁条进行固定,使得磁条有个物体固定住,使得磁条不会乱移动,这样的产品电性能更加稳定,使得整个电子产品可以适应更加高要求,也就能够打入高端市场。

进一步,所述磁条固定部位中间设有磁条插入槽,磁条固定部位将腔体分成两个安装腔,分别为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磁条插入槽是用来安装磁条的,根据不同的客户要求,或者根据不同功率的设计要求,就选用不同规格的磁条,例如不同长度的磁条,不同横截面积的磁条等等。

更进一步,所述磁条插入槽为方形槽,磁条插入槽自磁条固定部位上端面中间位置往安装腔体底部延伸,且所述磁条插入槽的前端为前端口,磁条插入槽的后端为后端口,前端口与后端口均与安装腔体连通。也就是通过前端口和后端口使得磁条与磁芯相互连通,甚至是接触。磁条插入槽将磁条固定部位分成两个弹性片,能够施加对磁条的压力。

更进一步,为了使得磁条的高度位置能够适配磁芯的高度位置,磁条插入槽底部设有磁条支撑平台。

更进一步,磁条固定部位的两侧端底部分别设有弧形曲面,弧形曲面自上端往安装腔体的底部逐渐放大延伸,弧形曲面可以增加磁条固定部位底部的材料厚度,同时曲面也可以增强磁条固定部位的强度,使得产品使用寿命更加长。同时,也有利于线圈绕组与磁条固定部位之间的紧密接触,不会产生晃动,也将线圈绕组中的铜线限位了,放置铜线松动,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电性能。

安装腔体的左前端设有第一磁芯支撑凸台,安装腔体的右前端设有第二磁芯支撑凸台,安装腔体的右后端设有第三磁芯支撑凸台,安装腔体的左后端设有第四磁芯支撑凸台;第一磁芯支撑凸台与第二磁芯支撑凸台之间设有前缺口,第三磁芯支撑凸台与第四磁芯支撑凸台之间设有后缺口;在安装腔体中,且设于第一磁芯支撑凸台上方、前缺口上方及第二磁芯支撑凸台上方的区域形成第一磁芯安装腔;在安装腔体中,且设于第三磁芯支撑凸台上方、后缺口上方及第四磁芯支撑凸台上方的区域形成第二磁芯安装腔。一般是在安装腔体内部安装两个磁芯,均为e型磁芯。当然也可以采用c型磁芯,但是优选为e型磁芯。第一磁芯安装在第一磁芯安装腔内,第二磁芯安装在第二磁芯安装腔内,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及磁条配合形成整个磁芯。

在安装腔体内,且通过第一磁芯支撑凸台、磁条固定部位、第四磁芯支撑凸台及座体左侧壁配合形成第一线圈安装腔;在安装腔体内,且通过第二磁芯支撑凸台、磁条固定部位、第三磁芯支撑凸台及座体右侧壁配合形成第二线圈安装腔。第一线圈安装在第一线圈安装腔内,第二线圈安装在第二线圈安装腔内,第一磁芯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一线圈的一端和第二线圈的一端;第二磁芯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一线圈的另一端和第二线圈的另一端。磁条既设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更是设于第一磁芯的中间位置与第二磁芯的中间位置之间。

所述座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引脚固定的引脚固定部位,至少一个引脚固定部位上插接有引脚,每一个引脚均串接在引脚固定部位处,引脚的中间位置设于引脚固定部位内部,引脚的一端外漏于引脚固定部位的上端,引脚的另一端外漏于引脚固定部位的下端,;引脚固定部位设于座体的外侧壁。

所述座体呈方形;所述座体的前端侧壁上设有自上端往下端凹陷的第一抓取缺口,所述座体的右端侧壁上设有自上端往下端凹陷的第二抓取缺口,所述座体的后端侧壁上设有自上端往下端凹陷的第三抓取缺口,所述座体的左端侧壁上设有自上端往下端凹陷的第四抓取缺口;第一抓取缺口与第三抓取缺口分别对称设于磁条固定部位两端,第二抓取缺口和第四抓取缺口分别对称设于磁条固定部位的两侧端。第一抓取缺口、第二抓取缺口、第三抓取缺口及第四抓取缺口均可以方便机械手抓取工件,方便实现自动化。

座体上设有四个引脚固定部位,分别为第一引脚固定部位、第二引脚固定部位、第三引脚固定部位及第四引脚固定部位;座体上安装有四条引脚,分别为插接在第一引脚固定部位上的第一引脚、插接在第二引脚固定部位上的第二引脚、插接在第三引脚固定部位上的第三引脚及插接在第四引脚固定部位上的第四引脚;每个引脚固定部位与安装腔体之间均设有布线槽,布线槽均沿着引脚上端、引脚固定部位、座体侧壁及安装腔体方向延伸;每一布线槽旁均设有用于防止导线外移的凸缘,每一凸缘均自座体侧壁往外延伸。引脚固定部位两端都有引脚外漏,因此可以将引脚与线圈的连接放在一侧,另一侧是用于引脚与电路板的焊点连接。同时座体呈方形,非常适合嵌入式设计。布线就走布线槽,这样结构更加简洁,不容易损坏连接导线。

进一步,凸缘呈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凸缘。

进一步,所述安装腔体表面设有一层布,用于防止产品在震动过程中晃动导致漆包线与底座摩擦导致破皮。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共差模电感中放置磁条,根据不同的产品功率来选用不同规格的磁条,以达到调节磁通量的目的,拆装简单,能够更加方便的调节磁通量,容易生产,可以得到比较高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产品使用寿命长,布线合理,使得嵌入式安装,适合插件,体积小,能够避免受到外物损伤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装成电感之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一,没有安装磁条;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装成电感之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二,有安装磁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磁元件的线圈底座,其设有座体1,座体1中间设有自上端往下端凹陷的安装腔体11,腔体11设有自腔体11底部往上延伸的磁条固定部位12。也就是通过一个座体1将线圈及调节磁通量的磁条进行固定,使得磁条有个物体固定住,使得磁条不会乱移动,这样的产品电性能更加稳定,使得整个电子产品可以适应更加高要求,也就能够打入高端市场。

进一步,所述磁条固定部位12中间设有磁条插入槽121,磁条固定部位12将腔体11分成两个安装腔,分别为第一安装腔122和第二安装腔123。磁条插入槽121是用来安装磁条的,根据不同的客户要求,或者根据不同功率的设计要求,就选用不同规格的磁条,例如不同长度的磁条,不同横截面积的磁条等等。

更进一步,所述磁条插入槽121为方形槽,磁条插入槽121自磁条固定部位12上端面中间位置往安装腔体11底部延伸,且所述磁条插入槽121的前端为前端口,磁条插入槽121的后端为后端口,前端口与后端口均与安装腔体11连通。也就是通过前端口和后端口使得磁条与磁芯相互连通,甚至是接触。磁条插入槽121将磁条固定部位12分成两个弹性片,能够施加对磁条的压力。

更进一步,为了使得磁条的高度位置能够适配磁芯的高度位置,磁条插入槽121底部设有磁条支撑平台124。

更进一步,磁条固定部位12的两侧端底部分别设有弧形曲面,弧形曲面自上端往安装腔体11的底部逐渐放大延伸,弧形曲面可以增加磁条固定部位12底部的材料厚度,同时曲面也可以增强磁条固定部位12的强度,使得产品使用寿命更加长。同时,也有利于线圈绕组与磁条固定部位12之间的紧密接触,不会产生晃动,也将线圈绕组中的铜线限位了,放置铜线松动,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电性能。

安装腔体11的左前端设有第一磁芯支撑凸台,安装腔体11的右前端设有第二磁芯支撑凸台,安装腔体11的右后端设有第三磁芯支撑凸台,安装腔体11的左后端设有第四磁芯支撑凸台;第一磁芯支撑凸台与第二磁芯支撑凸台之间设有前缺口,第三磁芯支撑凸台与第四磁芯支撑凸台之间设有后缺口;在安装腔体11中,且设于第一磁芯支撑凸台上方、前缺口上方及第二磁芯支撑凸台上方的区域形成第一磁芯安装腔;在安装腔体11中,且设于第三磁芯支撑凸台上方、后缺口上方及第四磁芯支撑凸台上方的区域形成第二磁芯安装腔。一般是在安装腔体11内部安装两个磁芯,均为e型磁芯。当然也可以采用c型磁芯,但是优选为e型磁芯。第一磁芯安装在第一磁芯安装腔内,第二磁芯安装在第二磁芯安装腔内,第一磁芯、第二磁芯及磁条配合形成整个磁芯。

在安装腔体11内,且通过第一磁芯支撑凸台、磁条固定部位12、第四磁芯支撑凸台及座体1左侧壁配合形成第一线圈安装腔;在安装腔体11内,且通过第二磁芯支撑凸台、磁条固定部位12、第三磁芯支撑凸台及座体1右侧壁配合形成第二线圈安装腔。第一线圈安装在第一线圈安装腔内,第二线圈安装在第二线圈安装腔内,第一磁芯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一线圈的一端和第二线圈的一端;第二磁芯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一线圈的另一端和第二线圈的另一端。磁条既设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更是设于第一磁芯的中间位置与第二磁芯的中间位置之间。

所述座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引脚14固定的引脚固定部位13,至少一个引脚固定部位13上插接有引脚14,每一个引脚14均串接在引脚固定部位13处,引脚14的中间位置设于引脚固定部位13内部,引脚14的一端外漏于引脚固定部位13的上端,引脚14的另一端外漏于引脚固定部位13的下端,;引脚固定部位13设于座体1的外侧壁。

所述座体1呈方形;所述座体1的前端侧壁上设有自上端往下端凹陷的第一抓取缺口126,所述座体1的右端侧壁上设有自上端往下端凹陷的第二抓取缺口127,所述座体1的后端侧壁上设有自上端往下端凹陷的第三抓取缺口128,所述座体1的左端侧壁上设有自上端往下端凹陷的第四抓取缺口129;第一抓取缺口126与第三抓取缺口128分别对称设于磁条固定部位12两端,第二抓取缺口127和第四抓取缺口129分别对称设于磁条固定部位12的两侧端。第一抓取缺口126、第二抓取缺口127、第三抓取缺口128及第四抓取缺口129均可以方便机械手抓取工件,方便实现自动化。

座体1上设有四个引脚固定部位13,分别为第一引脚固定部位13、第二引脚固定部位13、第三引脚固定部位13及第四引脚固定部位13;座体1上安装有四条引脚14,分别为插接在第一引脚固定部位13上的第一引脚14、插接在第二引脚固定部位13上的第二引脚14、插接在第三引脚固定部位13上的第三引脚14及插接在第四引脚固定部位13上的第四引脚14;每个引脚固定部位13与安装腔体11之间均设有布线槽,布线槽均沿着引脚14上端、引脚固定部位13、座体1侧壁及安装腔体11方向延伸;每一布线槽旁均设有用于防止导线外移的凸缘,每一凸缘均自座体1侧壁往外延伸。引脚固定部位13两端都有引脚14外漏,因此可以将引脚14与线圈的连接放在一侧,另一侧是用于引脚14与电路板的焊点连接。同时座体1呈方形,非常适合嵌入式设计。布线就走布线槽,这样结构更加简洁,不容易损坏连接导线。

进一步,凸缘呈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凸缘。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共差模电感中放置磁条,根据不同的产品功率来选用不同规格的磁条,以达到调节磁通量的目的,拆装简单,能够更加方便的调节磁通量,容易生产,可以得到比较高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产品使用寿命长,布线合理,使得嵌入式安装,适合插件,体积小,能够避免受到外物损伤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