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锂离子蓄电池的单体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0692发布日期:2019-07-17 05:1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锂离子蓄电池的单体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集成锂离子蓄电池的单体盖结构。



背景技术:

单体盖结构是集成锂离子蓄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进行汇流,功率输出,充电输入,并承担一部分锂电池极耳定位的作用。单体盖结构包括单体盖体、正极集流板、负极集流板,正极集流板、负极集流板与单体盖体相连接。目前,单体盖结构的加工是将单体盖体、正极集流板、负极集流板分别加工好后,再通过连接件将正极集流板、负极集流板与单体盖体连接在一起,这种加工方式生产工序多,生产效率较低,特别是在正极集流板、负极集流板与单体盖体连接的工序中,很容易出现正极集流板、负极集流板安装不到位,出现松动等问题,不合格率高,从而影响锂离子蓄电池的使用安全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集成锂离子蓄电池的单体盖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种集成锂离子蓄电池的单体盖结构,包括单体盖体、正极集流板、负极集流板,正极集流板、负极集流板与单体盖体相连接,正极集流板、负极集流板与单体盖体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是,单体盖体的材质为塑料。

进一步的是,正极集流板、负极集流板相互平行与单体盖体相连接,且正极集流板与单体盖体相互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是,正极集流板包括第一导电凸台、第一输出柱,第一输出柱设置在第一导电凸台的中间,且第一导电凸台横截面的宽度大于第一输出柱横截面的宽度;

负极集流板包括第二导电凸台、第二输出柱,第二输出柱设置在第二导电凸台的中间,且第二导电凸台横截面的宽度大于第二输出柱横截面的宽度。

进一步的是,第一导电凸台的中部与单体盖体相连接,第二导电凸台的中部与单体盖体相连接。

进一步的是,第一导电凸台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二导电凸台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卡槽、单体盖体上设置有第一卡凸台、第二卡凸台,第一卡凸台匹配设置在第一卡槽中,第二卡凸台匹配设置在第二卡槽中。

进一步的是,第一导电凸台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极耳限位槽,第二导电凸台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极耳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单体盖体由塑料材质制成,通过注塑加工而成,本实用新型集成锂离子蓄电池的单体盖结构生产加工时,先将正极集流板、负极集流板加工好,然后将正极集流板、负极集流板放置在配套的生产模具中,采用注塑的方式一次成型,将单体盖体加工好,同时也使正极集流板、负极集流板连接在一起,也即是通过注塑加工的方式使正极集流板、负极集流板与单体盖体为一体结构,从而完成了单体盖结构的加工生产,可见,不再需要通过连接件将正极集流板、负极集流板与单体盖体连接在一起,减少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正极集流板、负极集流板安装到位精度高,提高了正极集流板、负极集流板与单体盖体的连接稳定性,从而可提高锂离子蓄电池的使用安全和可靠性,特别适用于航空、航天、水下电源等行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正极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单体盖体1、正极集流板2、负极集流板3、第一导电凸台21、第一卡槽211、第一极耳限位槽212、第一输出柱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锂离子蓄电池的单体盖结构,包括单体盖体1、正极集流板2、负极集流板3,正极集流板2、负极集流板3与单体盖体1相连接,正极集流板2、负极集流板3与单体盖体1为一体结构。

单体盖体1由塑料材质制成,通过注塑加工而成,塑料材料可为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醚醚酮、阻燃ABS、PVC、聚乙烯等。正极集流板2、负极集流板3通过机加或者铸造成型,材质可为紫铜、铝合金、镁锂合金等导电率高、强度高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集成锂离子蓄电池的单体盖结构生产加工时,先将正极集流板2、负极集流板3加工好,然后将正极集流板2、负极集流板3放置在配套的生产模具中,采用注塑的方式一次成型,将单体盖体1加工好,同时也使正极集流板2、负极集流板3连接在一起,也即是通过注塑加工的方式使正极集流板2、负极集流板3与单体盖体1为一体结构,从而完成了单体盖结构的加工生产,可见,不再需要通过连接件将正极集流板2、负极集流板3与单体盖体1连接在一起,减少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正极集流板2、负极集流板3安装到位精度高,提高了正极集流板2、负极集流板3与单体盖体1的连接稳定性,从而可提高锂离子蓄电池的使用安全和可靠性。

具体的,为了便于单体盖结构的装配和使用,再如图1所示,正极集流板2、负极集流板3相互平行与单体盖体1相连接,且正极集流板2与单体盖体1相互垂直设置。为了进一步提高正极集流板2、负极集流板3与单体盖体1的连接牢固可靠性,再如图2所示,正极集流板2包括第一导电凸台21、第一输出柱22,第一输出柱22设置在第一导电凸台21的中间,第一输出柱22的上端部为输出端,负极集流板3包括第二导电凸台、第二输出柱,第二输出柱设置在第二导电凸台的中间,第二输出柱的上端部为输出端,第一导电凸台21横截面的宽度大于第一输出柱22横截面的宽度,第二导电凸台横截面的宽度大于第二输出柱横截面的宽度,第一导电凸台21的中部与单体盖体1相连接,第二导电凸台的中部与单体盖体1相连接,这样设置可提高正极集流板2、负极集流板3相互平行与单体盖体1的连接面积,从而达到提高连接牢固可靠性的目的。还可在第一导电凸台21的中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卡槽211,第二导电凸台的中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卡槽、单体盖体1上设置有第一卡凸台、第二卡凸台,第一卡凸台匹配设置在第一卡槽211中,第二卡凸台匹配设置在第二卡槽中,更进一步提高了正极集流板2、负极集流板3与单体盖体1的连接牢固可靠性。

为了保证极耳的正确安装,防止极耳的滑动,第一导电凸台2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极耳限位槽212,第二导电凸台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极耳限位槽,极耳设置在第一极耳限位槽212和第二极耳限位槽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