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89874发布日期:2019-12-13 17:3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离子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质谱分析,特别涉及离子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质谱仪在离子传输过程中在离子流中会携带大量中性粒子,这些粒子会带来噪音的升高,影响仪器的信噪比,尤其是使用大气压离子源的质谱仪,中性粒子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在离子进入质量分析器之前去除中性粒子有助于提高仪器的分析能力。目前,去除中性粒子的方式为:

使用偏转电极将离子束偏转方向,达到去除中性粒子的目的。或者使用弯曲电极传输离子,但是电极的加工难度和装配难度比较大,相应地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中性粒子去除效果好的离子传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离子传输装置,所述离子传输装置包括第一组多极传输杆;所述离子传输装置进一步包括:

第二组多极传输杆,所述第二组多极传输杆围成区域的第一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组多极传输杆围成区域的第二中心轴线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平行但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所述第一组多极传输杆在垂直于第二中心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组多极传输杆的临着第一组多极传输杆的端部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间距离最小的是第一传输杆和第二传输杆;所述第一传输杆属于所述第一组多极传输杆,且长度小于第一组多极传输杆内其它传输杆的长度,在离子出口处形成缺口;所述第二传输杆属于所述第二组多极传输杆,且长度小于第二组多极传输杆内其它传输杆的长度,在离子进口处形成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使用二组常规的多极传输杆,技术成熟,加工、装配难度低,相应地降低了成本;

2.利用偏置电压的差别,实现了离子从第一组多极传输杆内运动到第二组多极传输杆内;中性粒子由于惯性而飞出第一组多极传输杆内,排除了中性粒子的影响。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离子传输装置的正视简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的离子传输装置的侧视简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离子传输装置的正视简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离子传输装置的侧视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4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实用新型。为了教导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实施例1:

图1-2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离子传输装置的结构简图,如图1-2所示,所述离子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组多极传输杆11,如四极杆、六极杆或八极杆,这些都是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具体结构和工作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组多极传输杆21,如四极杆、六极杆或八极杆,所述第二组多极传输杆围成区域的第一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组多极传输杆围成区域的第二中心轴线间的夹角为锐角,或者平行但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所述第一组多极传输杆在垂直于第二中心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组多极传输杆的临着第一组多极传输杆的端部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间距离最小的是第一传输杆12和第二传输杆22;所述第一传输杆属于所述第一组多极传输杆,且长度小于第一组多极传输杆内其它传输杆的长度,在离子出口处形成缺口;所述第二传输杆属于所述第二组多极传输杆,且长度小于第二组多极传输杆内其它传输杆的长度,在离子进口处形成缺口;使得从第一组多极传输杆的缺口出射的离子通过第二组多极传输杆的缺口进入第二组多极传输杆内;

电源,所述电源为所述第一组多极传输杆施加偏置电压v1,为所述第二组多极传输杆施加偏置电压v2,v1>v2;使得第一组多极传输杆内的正离子进入第二组多极传输杆内,而中性粒子由于惯性而射出第一组多极传输杆。

实施例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离子传输装置在质谱分析系统中的应用例。

如图1-2所示,在该应用例中,所述第一组多极传输杆11和第二组多极传输杆的传输杆21均为直线状的四极杆;所述第一传输杆12和第二传输杆22共线,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和第二中心轴线平行,但之间的距离大于零;所述第一组多极传输杆的离子进口端的端面到所述第二组多极传输杆的离子出口端的端面的距离l<l1+l2长度,l1为所述第一组多极传输杆的长度,l2为所述第二组多极传输杆的长度;所述第一传输杆的临着离子出口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组多极传输杆的临着所述第一组多极传输杆的端部共面;所述第二传输杆的临着离子进口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组多极传输杆的临着所述第二组多极传输杆的端部共面。

实施例3: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离子传输装置在质谱分析系统中的应用例。

如图3-4所示,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六极杆;

实施例4: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离子传输装置在质谱分析系统中的应用例。

在该应用例中,所述第一组多极传输杆和第二组多极传输杆的传输杆均为直线状的八极杆;第一传输杆和第二传输杆间的夹角为锐角,如30度,也即所述第一中心轴线和第二中心轴线间的夹角为30度;所述第一传输杆在垂直于第二中心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和第二传输杆的临着第一组多极传输杆的端部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重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