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软包电芯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3149发布日期:2019-08-13 20:49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软包电芯的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含软包电芯的电池。



背景技术:

现有部分纽扣电池是钢壳内有电解液,其结构有漏液的风险,而且电解液有可能腐蚀钢壳,导致钢壳变薄漏液,安全性降低。该类电池内部会有短路的风险,导致电池起鼓,膨胀,发热等,由于该类电池常用于穿戴产品上如耳机,与人体直接接触,一旦出现上述现象,往往会对人体产生较大伤害,出现安全事故。现有的软包电池使用在耳机音响类穿戴产品上时,对使用该电池的产品会产生电磁干扰,降低产品质量和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软包电芯的电池,其优点是降低软包电芯本体内漏电解液以及短路风险;减小电磁干扰信号问题的产生,不会对使用该电池的产品产生电磁干扰,提高电池的质量和用户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含软包电芯的电池,包括软包电芯和由电磁屏蔽材料制成的电磁屏蔽件,所述软包电芯包括软包电芯本体、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电磁屏蔽件围设于所述软包电芯本体上,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端部均位于所述软包电芯本体外围且其自由端从所述电磁屏蔽件向外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含软包电芯的电池还可以是:

所述电磁屏蔽件为电磁屏蔽片,所述电磁屏蔽片围设形成有腔体,所述软包电芯本体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自由端从所述电磁屏蔽片向外延伸。

所述软包电芯本体外围上涂设有电磁屏蔽层。

所述电磁屏蔽件上套设有可热缩材料制成的热缩套管,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自由端从所述热缩套管内伸出。

所述热缩套管由聚氯乙烯或聚乙烯或PET材料制成。

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从所述软包电芯本体外周上部或下部向外延伸。

所述软包电芯本体呈圆柱状或方形,所述软包电芯内设置有卷设于中心的卷绕件,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端部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卷绕件上,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上下表面均通过极耳胶固定连接于所述软包电芯本体外周且从所述软包电芯本体外周径向向外延伸。

所述软包电芯本体包括上铝塑膜层、下铝塑膜层和电解液,所述上铝塑膜层和所述下铝塑膜层边缘之间通过密封热压固定连接,所述电解液位于所述上铝塑膜层和所述下铝塑膜层围设形成的腔体内,所述第一极耳端部上下表面均通过极耳胶粘接于所述上铝塑膜层和所述下铝塑膜层上。

所述上铝塑膜层外周沿径向向外延伸设置有上延伸层,所述下铝塑膜层外周沿径向向外延伸设置有下延伸层,所述上延伸层和所述下延伸层之间密封热压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含软包电芯的电池,包括软包电芯和由电磁屏蔽材料制成的电磁屏蔽件,所述软包电芯包括软包电芯本体、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电磁屏蔽件围设于所述软包电芯本体上,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端部均位于所述软包电芯本体外围且其自由端从所述电磁屏蔽件向外延伸。这样,软包电芯本体上的第一极耳为正极或负极,第二极耳为负极或正极,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正极或负极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软包电芯包括软包电芯本体、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均位于软包电芯本体外周,第一极耳自由端和第二极耳自由端从软包电芯本体外周径向向外延伸。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可以对称设置,也可以不对称设置,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具体位置设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的长度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其中软包电芯本体可以为任意形状,只要能安装在电磁屏蔽件内即可。电磁屏蔽件起到抗干扰和屏蔽作用,只要起到屏蔽和抗干扰作用即可。电磁屏蔽件围设在软包电芯本体外围上,其中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从电磁屏蔽件向外延伸设置。电磁屏蔽件能保护内部软包电芯本体,降低软包电芯本体内漏电解液以及短路风险。直接将电解液设置在软包电芯内,相比原有的金属电池,能降低漏电解液风险,降低电池短路风险。通过设置电磁屏蔽件,能减小电磁干扰信号问题的产生,不会对使用该电池产品产生电磁干扰,提高电池的质量和用户使用体验;同时对软包电芯起到保护作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含软包电芯的电池,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降低软包电芯本体内漏电解液以及短路风险;减小电磁干扰信号问题的产生,不会对使用该电池产品产生电磁干扰,提高电池的质量和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含软包电芯的电池爆炸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含软包电芯的电池截面示意图。

图号说明

1、软包电芯;11、软包电芯本体;111、上铝塑膜层;112、下铝塑膜层;12、第一极耳;13、第二极耳;2、电磁屏蔽片;3、热缩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含软包电芯的电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含软包电芯1的电池,请参考图1至图2相关各图,包括软包电芯1和由电磁屏蔽材料制成的电磁屏蔽件,所述软包电芯1包括软包电芯本体11、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所述电磁屏蔽件围设于所述软包电芯本体11上,所述第一极耳12和所述第二极耳13端部均位于所述软包电芯本体11外围且其自由端从所述电磁屏蔽件向外延伸。这样,软包电芯本体11上的第一极耳12为正极或负极,第二极耳13为负极或正极,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正极或负极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软包电芯1包括软包电芯本体11、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均位于软包电芯本体11外周,第一极耳12自由端和第二极耳13 自由端从软包电芯本体11外周径向向外延伸。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 可以对称设置,也可以不对称设置,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的具体位置设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的长度设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其中软包电芯本体11可以为任意形状,只要能安装在电磁屏蔽件内即可。电磁屏蔽件起到抗干扰和屏蔽作用,只要起到屏蔽和抗干扰作用即可。电磁屏蔽件围设在软包电芯本体11外围上,其中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分别从电磁屏蔽件向外延伸设置。电磁屏蔽件能保护内部软包电芯本体11,降低软包电芯本体11内漏电解液以及短路风险。直接将电解液设置在软包电芯1内,相比原有的金属电池,能降低漏电解液风险,降低电池短路风险。通过设置电磁屏蔽件,能减小电磁干扰信号问题的产生,不会对使用该电池的产品产生电磁干扰,提高电池的质量和用户使用体验;同时对软包电芯1起到保护作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含软包电芯1的电池,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降低软包电芯本体11内漏电解液以及短路风险;减小电磁干扰信号问题的产生,不会对使用该电池的产品产生电磁干扰,提高电池的质量和用户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含软包电芯1的电池,请参考图1至图2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电磁屏蔽件为电磁屏蔽片2,所述电磁屏蔽片2围设形成有腔体,所述软包电芯本体11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第一极耳12和所述第二极耳13自由端从所述电磁屏蔽片2向外延伸。这样,电磁屏蔽片2围设形成腔体,该腔体能容纳软包电芯本体11。该腔体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电池屏蔽片围设形成,只要能将软包电芯本体11放置于腔体内即可。电磁屏蔽片2减小电磁干扰信号问题的产生,不会对使用该电池的产品产生电磁干扰,提高电池的质量和用户使用体验。同时,电磁屏蔽片2会保护内部软包电芯本体11,降低软包电芯本体11漏电解液以及短路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含软包电芯1的电池,请参考图1至图2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软包电芯本体11外围上涂设有电磁屏蔽层。这样,软包电芯本体11上表面、外周和下表面均涂设电磁屏蔽层,减小电磁信号的干扰,不会对使用该电池的产品产生电磁干扰,提高电池质量和用户使用体验,适合用在抗电磁干扰要求的穿戴产品上。电磁屏蔽层由电磁屏蔽材料制成,会保护内部软包电芯本体11,降低软包电芯本体11漏电解液以及短路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含软包电芯1的电池,请参考图1至图2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电磁屏蔽件上套设有可热缩材料制成的热缩套管3,所述第一极耳12和所述第二极耳13自由端从所述热缩套管3 内伸出。这样,热缩套管3套设在电磁屏蔽件外周上,当热缩套管3通过热缩后,使得热缩套管3上端抵接在电磁屏蔽件上表面,不仅对软包电芯1起到保护作用,而且也能起到美观作用。热缩套管3为可热缩材料制成,即受热后收缩能包紧电磁屏蔽件即可。较优选的是,热缩套管3上端或下端开设有极耳避让孔,极耳避让孔可以避让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热缩套管3由聚氯乙烯或聚乙烯或PET材料制成。这样,聚氯乙烯或聚乙烯或PET制成的热缩套管3容易加热收缩。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含软包电芯1的电池,请参考图1至图2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极耳12和所述第二极耳13从所述软包电芯本体11外周上部或下部向外延伸。这样,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 13从软包电芯本体11外周上部或下部处径向向外延伸,即根据软包电芯1不同的需求,来选择处于不同位置的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的软包电芯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含软包电芯1的电池,请参考图1至图2相关各图,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软包电芯本体11呈圆柱状或方形,所述软包电芯1内设置有卷设于中心的卷绕件,所述第一极耳12和所述第二极耳13端部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卷绕件上,所述第一极耳12和所述第二极耳13 上下表面均通过极耳胶固定连接于所述软包电芯本体11外周且从所述软包电芯本体11外周径向向外延伸。这样,软包电芯本体11外形呈圆柱状,使得软包电芯1占有容纳腔的空间更小,节省空间。软包电芯本体11外形也可以为方形。第一极耳12的自由端和第二极耳13的自由端从软包电芯本体11内部设置的卷绕件上伸出,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可以对称设置从卷绕件两侧伸出,也可以不对称设置。卷绕件一圈一圈绕设在软包电芯本体11内部,其由正极极片、隔膜和负极极片卷绕形成的,隔膜起到防止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短路的作用。第一极耳12连接在正(负)极片上和第二极耳13连接在负(正) 极片上,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方便软包电芯1与其他零部件之间的连接。第一极耳12从软包电芯本体11中心伸出部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粘接极耳胶,极耳胶上下表面均有粘接性,第一极耳12通过极耳胶粘接在软包电芯本体11中部且从软包电芯本体11中部向外延伸;第二极耳13通过极耳胶粘接在软包电芯本体11中部且从软包电芯本体11中部向外延伸。通过设置极耳胶,杜绝第一极耳12和第二极耳13与软包电芯本体11的接触,起到绝缘作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软包电芯本体11包括上铝塑膜层 111、下铝塑膜层112和电解液,所述上铝塑膜层111和所述下铝塑膜层112边缘之间通过密封热压固定连接,所述电解液位于所述上铝塑膜层111和所述下铝塑膜层112围设形成的腔体内,所述第一极耳12端部上下表面均通过极耳胶粘接于所述上铝塑膜层111和所述下铝塑膜层112上。这样,上铝塑膜层111和下铝塑膜层112之间围设形成腔体且整体上形成圆柱状,腔体内填充有电解液。将电解液设置在腔体内,而不是直接安装在容纳腔内,该电池漏电解液的风险,提高使用寿命。上铝塑膜层111和下铝塑膜层112之间相互包裹且上铝塑膜层111和下铝塑膜层112边缘通过热压方式连接的,使得两者之间连接更加紧密,用于容纳电解液。第一极耳12端部上表面通过极耳胶与上铝塑膜层111 粘接连接;第一极耳12端部下表面通过极耳胶与下铝塑膜层112粘接连接,使得第一极耳12与上铝塑膜层111和下铝塑膜层112均粘接连接且同时起到绝缘作用。第二极耳13端部上表面通过极耳胶与上铝塑膜层111粘接连接;第二极耳13端部下表面通过极耳胶与下铝塑膜层112粘接连接,使得第二极耳13与上铝塑膜层111和下铝塑膜层112均粘接连接且同时起到绝缘作用。将电解液装入软包电芯本体11内,能达到防止该电池漏电解液的风险;如该电池直径为12mm,电池高度为5.4mm时,该电池容量能达到50mAh;该电池直径为14mm,电池高度为5.4mm时,该电池容量能达到65mAh;该电池直径为10mm,电池高度为5.4mm时,该电池容量能达到40mAh。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铝塑膜层111外周沿径向向外延伸设置有上延伸层,所述下铝塑膜层112 外周沿径向向外延伸设置有下延伸层,所述上延伸层和所述下延伸层之间密封热压固定连接。这样,上延伸层通过上铝塑膜层111外周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下延伸层通过下铝塑膜层112外周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上延伸层和下延伸层之间通过热压固定连接,使得上铝塑膜层111和下铝塑膜层112之间能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防止泄露电解液。上延伸层和下延伸层可以折叠和翻转到软包电芯本体11上,就可以节约该电池的内部空间,使电芯的容量能够做到最大化。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