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断路器的导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4788发布日期:2019-10-19 03:05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漏电断路器的导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的导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漏电断路器是用于电路中漏电电流超过预定值时能自动动作的开关。以现有常用的DPN漏电断路器L极的导线连接结构如图1-图3所示,分别阐述如下:

图1所示的DPN漏电断路器L极的导线连接结构:先将软导线(1)焊接在接触系统(3)上,然后装在基座(图已略)L极空间里,软导线(1)穿过装在基座N极里的零序互感器(2)后,再引回到L极空间里与接线板(4)进行焊接,最后将接线板(4)固定在基座里。此结构的缺陷是——工艺线路反复,导线(1)要比较长,更换零序互感器(2)不便,生产效率较低等。

图2所示的DPN漏电断路器L极的导线连接结构:先将软导线(11)焊接在接触系统(33)上,导线(55)焊接在接线板(44)上,然后装在基座(图已略)L极空间里,软导线(11)穿过装在基座N极里的零序互感器(22)后与导线(55)一同插入接线座(77)里,螺钉(66)在接线座(77)将两导线(11、55)拧在一起。此结构的缺陷是——两导线(11、55)连接可靠性低,接线座(77)占空间大,同时导线需要最长,生产效率较低。

图3所示的DPN漏电断路器L极的导线连接结构:先将软导线(111)焊接在接触系统(333)上,导线(555)焊接在接线板(444)上,然后装在基座(图已略)L极空间里,软导线(111)穿过装在基座N极里的零序互感器(222)后与导线(555)焊接在一起,用绝缘材料包裹在基座N极空间内。此结构的缺陷是——工艺线路反复,导线需要较长,更换零序互感器(222)不便,生产效率较低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电断路器的导线连接结构,其可减小导线长度,且组装方便,连接结构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漏电断路器的导线连接结构,包括基座、接触系统、零序互感器、软导线以及第一接线板,接触系统以及零序互感器均安装在基座上;还包括第二接线板以及连接组件,软导线的一端以焊接的方式固接于第一接线板上,软导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零序互感器并固接于所述第二接线板上;所述第一接线板和第二接线板均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基座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钉以及螺母,所述第一接线板设有连接片,螺钉的尾部穿过第二接线板以及连接片并形成连接端;所述螺母螺接于连接端以使连接片以及第二接线板夹持于螺钉的头部与螺母之间;所述连接端螺接于基座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片以及第二接线板均由铜板制成。

优选的,软导线以焊接的方式与第二接线板固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软导线在穿过零序互感器之后,与之固定的第二接线板与第一接线板通过连接组件实现固定之后再安装在基座上,不用后期再进行焊接,因此导线可以设计成尽量短,且连接结构稳定,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软导线;20、零序互感器;30、接触系统;40、第一接线板;50、第二接线板;60、螺钉;7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4所示的一种漏电断路器的导线连接结构,包括基座、接触系统30、零序互感器20、软导线10以及第一接线板40,接触系统30以及零序互感器20均安装在基座上,具体接触系统30与零序互感器20在漏电断路器里面所实现的功能以及实现原理不为本申请要保护的技术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直接由现有技术中获知,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漏电断路器的导线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接线板50以及连接组件,软导线10的一端以焊接的方式固接于第一接线板40上,软导线1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零序互感器20并固接于所述第二接线板50上;所述第一接线板40和第二接线板50均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基座上。

如此,在接线时,其软导线10在穿过零序互感器20之后,与之固定的第二接线板50与第一接线板40通过连接组件实现固定之后再安装在基座上,不用后期再进行焊接,因此导线可以设计成尽量短,且连接结构稳定,拆装方便。

具体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包括螺钉60以及螺母70,在第一接线板40设有连接片,可螺钉60的尾部穿过第二接线板50以及连接片并形成连接端。将螺母70螺接于连接端,如此,上述的连接片以及第二接线板50夹可持于螺钉60的头部与螺母70之间,实现软导线10与第一接线板40的固定连接,在软导线10与第一接线板40连接好之后,可使连接端直接螺接于基座上,即可将所有零件组装好之后再使其直接组装在基座上既可,拆装方便,且通过螺钉60、螺母70拧紧,无论是接触面积还是接触强度都足够大。

进一步的是,上述的连接片以及第二接线板50均由铜板制成,如此,铜片与铜片之间的接触可使电阻小,减小衔接处的发热量,使工作稳定。

优选的,软导线10以焊接的方式与第二接线板50固定,连接结构稳定。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